防溅油锅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20761发布日期:2021-07-20 15:58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防溅油锅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锅盖;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用于炒锅的防溅油锅盖。



背景技术:

中式菜肴的烹饪精于用火,技法多样,例如煎、炸、炒等都是中式菜肴的常用烹饪技法。在诸如煎、炸、炒等的许多中式烹饪技法中,通常使用食用油作为传热介质,含有水分的物料入锅后与高温食用油接触,不可避免地会导致食用油的飞溅,污染灶台。另外,在烹饪过程中,通常需要对物料进行翻面或抄拌作业,此时飞溅的热油容易对烹饪者产生烫伤风险。

为了防止热油飞溅导致的灶台污染及烹饪者烫伤,现有技术的一种解决方案是采用防溅油锅盖。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2643798y公开了一种防油溅锅盖,由带操作窗口的主盖和可移动的辅盖组成,主盖正中位置带隔热提手,操作窗口开在主盖的侧面,而辅盖可旋转地套接在隔热提手上并盖住操作窗口。烹饪时,移开盖住操作窗口的辅盖,通过操作窗口向炒锅内投放物料及对物料进行翻面或炒拌。然而,这种防溅油锅盖仍然存在热油易从操作窗口溅出的问题,且烹饪者通过侧面的操作窗口无法很好地观察到锅内物料,不便于进行翻面或炒拌作业。

又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3284616a公开了一种防油溅锅盖,包括由透明材料制成的盖体,盖体上开有通孔,通孔上覆盖固定有由柔性材料制成的塔状遮挡层,遮挡层中部开有供铲柄伸入的铲柄孔。使用时,将铲柄插接在遮挡层的铲柄孔中,把锅盖盖在炒菜锅上,可有效防止油滴的溅出,但这种防溅油锅盖仍存在如下缺陷:首先,铲柄只能从锅盖内侧插入及取出,使用上非常不便;其次,锅盖盖在炒菜锅上后没有办法取出锅铲,而锅铲一般都是金属材质,留在炒菜锅内的锅铲将被加热,导致铲柄的温度非常高,除非戴手套操作或在铲柄上设置隔热套,否则高温铲柄将导致烹饪者的手部烫伤;再次,铲柄伸入铲柄孔内,锅铲的运动将收到遮挡层的限制或阻碍,不便于对物料进行翻面或炒拌作业。

鉴于现有防溅油锅盖的上述缺陷,发明人在潜心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溅油锅盖,其既能够很好地防止烹饪时热油飞溅至炒锅外部,又可以实现烹饪过程中锅铲的移入及移出,并便于烹饪者对烹饪物料进行翻面或炒拌作业。

为了实现上述的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溅油锅盖,包括锅盖主体和锅盖把手,锅盖主体的至少一部分由透明材料制成;其中,所述锅盖主体上具有锅铲出入口,所述锅铲出入口设有防溅盖,所述防溅盖包括多个可单独变形的柔性防溅片。

本实用新型的防溅油锅盖具有锅铲出入口,烹饪时锅铲可随时从锅铲出入口插入及移出,使用便利;遮盖锅铲出入口的防溅盖包括多个可单独变形的防溅片,利用锅铲对烹饪物料进行翻面或炒拌作业时,仅与铲柄接触的防溅片产生变形,而其他的防溅片则仍然保持对飞溅油滴的遮挡,这样即使在对烹饪物料进行翻面或炒拌作业的过程中也能够很好地防止热油飞溅到炒锅外部。并且,将防溅盖设置为包括多个可单独变形的防溅片,使得铲柄可在锅铲出入口范围内自由移动,便于烹饪者对烹饪物料进行翻面或炒拌作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防溅盖具有可供锅铲穿过及移动的多个缝隙,多个所述缝隙相互交错,将所述防溅盖分割出多个可单独变形的防溅片。

优选的,所述缝隙延伸至所述锅铲出入口的边缘,多个所述缝隙相交于所述防溅盖的中央区域。如此设置,不仅便于铲柄在不同缝隙之间移动,而且使得铲柄可在锅铲出入口的整个范围内自由移动,有利于进一步扩大锅铲的运动范围。

本实用新型中,多个防溅片可以形成为相对分离或者连接在一起而形成一个单一构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制作及安装到锅盖主体上,多个所述防溅片整体上形成为一个单一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锅盖主体具有环绕所述锅铲出入口的台阶部,所述台阶部装有固定环,所述防溅盖的边缘夹持在所述台阶部和所述固定环之间。其中,固定环可以是拆卸或者不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台阶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锅铲出入口在其中一个方向上的尺寸大于在其他方向上的尺寸,以增大锅盖主体的机械强度。

更优选的,所述锅铲出入口呈椭圆形或水滴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锅盖把手和所述锅铲出入口分别位于所述锅盖主体的左右两侧。例如,锅盖把手在锅盖主体的左侧,锅铲出入口在锅盖主体的右侧;或者反之,锅盖把手在锅盖主体的右侧,锅铲出入口在锅盖主体的左侧。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锅盖主体呈半球形;所述锅铲出入口设置为向所述锅盖主体的后侧倾斜,以便于对烹饪物料进行翻面或炒拌作业;所述锅盖把手同样设置为向所述锅盖主体的后侧倾斜,以便于烹饪者对烹饪物料进行翻面或炒拌作业时握持锅盖把手而稳定锅盖的位置。其中,锅盖把手和锅铲出入口的倾斜角度可以相同或不同。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锅盖主体包括由透明材料制成的透明部和由金属材料制成的非透明部;所述锅盖把手设置在所述非透明部上,所述非透明部对应于所述锅盖把手握持部的区域具有凹陷部,以增大握持部和锅盖主体之间的间隙,避免烹饪者握持把手时触碰到锅盖主体。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防溅油锅盖优选实施例1的第一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防溅油锅盖优选实施例1的结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防溅油锅盖优选实施例1的第二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防溅油锅盖优选实施例1的左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防溅油锅盖优选实施例1的右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防溅油锅盖优选实施例2的结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防溅油锅盖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和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防溅油锅盖用于罩设到作为示例的炒锅10上。该防溅油锅盖包括整体上而言大致呈半球形的锅盖主体1、以及分别设置在锅盖主体1左右两侧的锅盖把手2和锅铲出入口111。本实用新型对锅盖主体1的形状并不作限制,在其他实施例中,锅盖主体1也可以具有其他的形状,例如筒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锅盖主体1上还可以具有排气孔及可开闭的投料窗口。

锅盖主体1包括由金属材料(例如铝)制成的非透明部11以及由透明材料(例如钢化玻璃)制成的透明部12,非透明部11和透明部12之间固定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透明部12也可以与非透明部11形成活动连接,例如透明部12与非透明部11铰接,打开透明部12时可排出水汽及向炒锅10内投放烹饪物料。

透明部12设置为朝向锅盖主体1的前上方,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例如透明部也可以设置为朝向锅盖主体1的正上方或前方。透明部12的大小以适于烹饪时观察到烹饪物料分布情况即可,对其形状则可以不作限制;透明部12可以形成为例如图1所示的圆形平面,也可以形成为例如外凸弧面或球面等其他形态。

请参阅图3,锅盖把手2的两端均与锅盖主体1的非透明部11连接,非透明部11对应于锅盖把手2的握持部的区域具有凹陷部113,凹陷部113朝锅盖主体1的内侧凹陷,避免烹饪者在握持把手时触碰到锅盖主体1。本实用新型对锅盖把手的具体结构和形状不作限制,例如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锅盖把手可以是仅在其一端与锅盖主体1连接。

如图4所示,为了便于对烹饪物料进行翻面或炒拌作业时稳定锅盖的位置,锅盖把手2设置为向锅盖主体1的后侧倾斜,其相对于锅盖主体1下沿所在平面的倾斜角度可为30度至60度。

请继续参阅图1和2,锅铲出入口111处设有可拆卸或不可拆卸的防溅盖3,防溅盖3包括由透明或不透明的耐高温材料(例如耐高温硅胶)制成的多个柔性防溅片32。防溅盖3可以固定设置在锅盖主体1上,例如,锅盖主体1具有环绕锅铲出入口111的台阶部112,台阶部112装有固定环4,防溅盖3的边缘夹持在台阶部112和固定环4之间。其中,固定环4可以通过例如卡接、焊接、粘结、螺钉固定等可拆卸或不可拆卸方式安装到台阶部112上。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防溅盖还可以通过例如粘结、卡扣连接等方式直接安装到锅盖主体上。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防溅盖也可以进一步包括沿锅铲出入口111边缘设置的支撑框架(例如形状类似于固定环4),柔性防溅片32安装在该支撑框架上,支撑框架则活动安装(例如铰接)在锅盖主体上,从而使得该防溅盖能够在开启或遮盖锅铲出入口111的位置之间运动。

防溅盖3具有可供锅铲(未示出)穿过及移动的多个缝隙31,多个缝隙31相互交错,将防溅盖3分割出多个可单独变形的防溅片32。优选的,多个缝隙31相交于防溅盖3的中央区域。缝隙31的宽度以小于2mm为佳,以尽可能的阻止热油飞溅;缝隙31优选延伸至锅铲出入口111的边缘。

实施例1中,虽然多个缝隙31将防溅盖3分割出多个防溅片32,但多个防溅片32整体上是一个单一构件,以便于其加工及安装到锅盖主体1。在其他实施例中,防溅盖3也可以由多个相对独立的部分组合而成,例如由多个相对分离的防溅片32组合而成。

防溅盖3包括多个可单独变形的防溅片32,利用锅铲对烹饪物料进行翻面或炒拌作业时,仅与铲柄接触的防溅片32产生变形,而其他的防溅片32则仍然保持对飞溅油滴的遮挡。多个可单独变形的防溅片32使得铲柄可在锅铲出入口111的整个范围内自由移动,便于烹饪者对烹饪物料进行翻面或炒拌作业。

进一步地,锅铲出入口111在其中一个方向上的尺寸大于在其他方向上的尺寸,烹饪时锅铲可以从锅铲出入口111的尺寸最大方向插入到锅盖主体1内;优选的,锅铲出入口111相对于该尺寸最大方向对称设置。通过减小锅铲出入口111在其他方向上的尺寸,有利于增强锅盖主体1的机械强度。为了便于锅铲的插入,防溅盖3在锅铲出入口的最大方向上优选具有缝隙31。

从便于操作锅铲的角度考虑,锅铲出入口111优选同样设置为向锅盖主体1的后侧倾斜(即锅铲出入口111的尺寸最大方向相对于锅盖主体1下沿所在平面呈倾斜设置)。其中,锅盖把手2和锅铲出入口111的倾斜角度可以相同或不同。

更优选的,锅铲出入口111的尺寸最大方向相对于锅盖主体1下沿所在平面的倾斜角度可为15度至45度。如图2和5所示,实施例1中,锅铲出入口111呈大致椭圆形,并向锅盖主体1的后侧倾斜;椭圆形锅铲出入口111的长轴方向(即其尺寸最大方向)相对于锅盖主体1下沿所在平面的倾斜角度可为15度至45度。

防溅油锅盖实施例2

图6示出了防溅油锅盖实施例2的结构。如图6所示,防溅油锅盖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锅铲出入口及防溅盖的形状不同。具体的,实施例2中锅铲出入口121呈水滴形,小端朝向锅盖主体1的前侧。防溅盖23的形状与锅铲出入口121相适配,其边缘被固定环24压紧在锅铲出入口121边缘的台阶部上。

对防溅油锅盖实施例2的其他描述请参见前述实施例1,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锅盖主体也可以基本上完全由透明材料制成,即可以认为此时锅盖主体基本上仅具有透明部。

虽然以上通过优选实施例描绘了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的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发明范围内,凡依照本实用新型所作的同等改进,应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