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器具、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及处理器与流程

文档序号:34066646发布日期:2023-05-06 15:27阅读:27来源:国知局
烹饪器具、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及处理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小家电,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器具、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背景技术:

1、随着经济的发展,老百姓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吃的也越来越好,而糖尿病患者也越来越多,由于米饭含糖量太高,不适合糖尿病患者吃,对于不能吃米饭对糖尿病患者是极大的折磨。市面上已经出现低糖饭煲,但是低糖压力锅目前市面上还不普及。

2、目前,市面上已经出现了一些能够蒸出含糖量较低的烹饪器具,这类烹饪器具在烹饪腔内设置米汤盒,烹饪过程中米粒中的糖分会析出至米汤中,米汤能够收集烹饪过程中的部分米汤以减少蒸熟的米饭中的含糖量,然而还是有大量的米汤和米粒混合在一起,因此最终蒸出的米饭含糖量还是偏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烹饪器具、控制方法、存储介质及处理器,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烹饪器具蒸出的米饭含糖量偏高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烹饪器具包括:内胆;蒸笼,设置在内胆内,蒸笼包括用于放置待烹饪食材的容置部以及设置在容置部的底壁上的分隔筒,分隔筒与内胆的底部之间或者分隔筒上设置有第一过流通道,其中,容置部的上方形成第一腔体,分隔筒的内部形成第二腔体,容置部的下方、分隔筒的外壁以及内胆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三腔体;第二过流通道,设置在容置部上,并连通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三过流通道,设置在容置部上,并连通第一腔体和第三腔体;第一加热装置,用于对第一腔体的内部进行加热;第二加热装置,用于对第二腔体的内部和/或第三腔体的内部进行加热。

3、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烹饪器具包括:内胆、蒸笼、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三腔体、第一过流通道、第二过流通道、第三过流通道、第一加热装置以及第二加热装置。在加热之前,向第一腔体内注入液体即可同时实现向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内注入液体。注液过程中,会使得第二腔体内形成一个独立的气体腔室,此时第一腔体内的液体无法继续流入至第二腔体内,进而使得第一腔体的液位能够没过于待烹饪食材。因此,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可以通过第一加热装置单独对第一腔体内的液体进行加热,第一腔体内的液体沸腾后能够洗刷第一腔体内的米使得米中的糖分(淀粉)析出到第一腔体内的液体中。之后,使用第二加热装置对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内的液体进行加热,这样会使得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内的液体沸腾,最终会使得第一腔体和第三腔体内的气压大于第二腔体内的气压,第一腔体内的带有糖分的米汤会在在第一腔体的气压的作用下流入至第二腔体内,之后再进行蒸制就能够烹饪出糖分含量低的米饭。因此,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相关技术中的烹饪器具蒸出的米饭含糖量偏高的问题。

4、进一步地,第二过流通道包括设置在容置部的底壁上的多个过流孔。第一腔体内的液体能够通过过流孔流入至第二腔体内,过流孔结构简单,易于加工。

5、进一步地,第一加热装置伸入至第一腔体内,和/或,第二加热装置设置在内胆的下方。第一加热装置能够单独对第一腔体内的液体进行加热进行洗刷米粒,避免对整个内胆内的液体进行加热使得第一腔体内的液体在气压的作用下落入至第二腔体中,使得对第一腔体中的米的洗刷不充分。第二加热装置能够对内胆进行加热进而加热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内的液体,使得第一腔体和第三腔体内的气压增大将第一腔体内的液体压入至第二腔体内,同时能够进行后续的蒸制米饭的步骤。

6、进一步地,烹饪器具还包括盖设在内胆上方的锅盖、设置于锅盖上的排气管,设置在排气管上的限压阀以及控制限压阀的电磁阀,电磁阀通电时限压阀打开排气管,电磁阀断电时限压阀封堵排气管;和/或,烹饪器具还包括盖设在内胆上方的锅盖以及设置在锅盖上并伸入至第一腔体内的温度传感器。限压阀和电磁阀的配合能够调节烹饪腔内的压力,以满足蒸制低糖米饭过程中的压力要求。温度传感器能够获取烹饪腔内的温度,进而判断烹饪腔内的压力,便于进行蒸制低糖米饭的过程控制。

7、进一步地,容置部上设置有刻度线。上述刻度线方便用户进行注水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可以通过刻度线确定注水量,提高了操作的便捷性。

8、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的控制方法,使用上述的烹饪器具进行烹饪,控制方法包括:步骤s10:使第一腔体内的液位高于至少部分待烹饪食材的上表面,第一加热装置伸入至第一腔体内的液位以下并加热直至第一腔体内的液体到达第一预设温度;步骤s20:进行第一洗刷步骤:通过第一加热装置加热第一腔体内的液体,使得第一腔体内的液体沸腾洗刷待烹饪食材,烹饪器具进行排气;步骤s30:进行第二洗刷步骤:烹饪器具停止排气,并通过第二加热装置加热内胆或者通过第一加热装置加热第一腔体内的液体,以使第一腔体内的液体落入至第二腔体内;步骤s40:烹饪器具停止排气,并通过第二加热装置加热内胆,以使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内产生蒸汽对待烹饪食材进行烹饪。

9、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控制方法包括煮沸阶段(对应于步骤s10)、洗刷阶段(对应于步骤s20和步骤s30)以及蒸制阶段(对应于步骤s40)。在洗刷阶段过程中,执行第一洗刷步骤时,第一腔体内的液体沸腾使得待烹饪食材(在本技术中,待烹饪食材为米)中的糖分(淀粉)能够析出至第一腔体内的液体中形成米汤;之后进行第二洗刷步骤,使得第一腔体中的米汤能够落入至第二腔体内,米汤中的糖分也随着米汤进入至第二腔体内,达到减少米饭中的糖分的效果。之后再执行步骤s40,此时米汤的液位高度位于容置部的底壁之下,容置部中的米在第一洗刷步骤时已经吸收了水分,利用蒸汽就能够将米饭蒸熟,同时米粒中的大部分糖分都析出至与米粒分离的米汤中了,因此蒸出的米饭中糖分含量较少。因此,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相关技术中的烹饪器具蒸出的米饭含糖量偏高的问题。

10、进一步地,在步骤s10中,使第一腔体41内的液位高于全部待烹饪食材1的上表面;在步骤s20中,以第一预设功率间歇加热第一腔体内的液体;在步骤s30中,以第二预设功率加热内胆;其中,第二预设功率大于第一预设功率。以较低的第一预设功率间歇加热第一腔体中的液体,能够避免第一腔体气压过大将第一腔体内的米汤压入至第二腔体中,使得米粒中的糖分析出不充分。以较大的第二预设功率加热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内的液体可以使得第一腔体和第三腔体内的气压快速上升,将第一腔体中的米汤压入中第二腔体中,提升烹饪效率。

11、进一步地,执行第一洗刷步骤时,烹饪器具持续排气。这样能够避免第一腔体气压过大将第一腔体内的米汤压入至第二腔体中,使得米粒中的糖分析出不充分。

12、进一步地,在步骤s20中,进行多次第一洗刷步骤,多次第一洗刷步骤之间还包括停止步骤,停止步骤包括:停止加热第一腔体内的液体并控制烹饪器具停止排气第一预设时长。进行多次第一洗刷步骤能够保证米粒中的糖分析出,使得最终蒸制出来的米饭中含糖量较低。同时,停止步骤的设置能够保护电磁阀,避免电磁阀的温升过高影响电磁阀的使用寿命等。

13、进一步地,在步骤s20中,一次第一洗刷步骤的持续时长在1分钟至5分钟之间,第一预设时长在20秒至120秒之间;和/或,执行第一洗刷步骤的次数在2次至5次之间。将第一洗刷步骤的持续时长设置在1分钟至5分钟之间可以保证洗刷的时间足够长,避免时间过短使得米粒中的糖分析出不充分;同时也能够避免度米粒的洗刷时间过长,使得米粒的糊化程度较大,影响最终蒸制出的米饭的口感。将第一预设时长设置在在20秒至120秒之间能够有效保护电磁阀。

14、进一步地,在第二洗刷步骤中,控制第二加热装置持续加热或者间歇加热内胆使内胆内的压力上升至第一预设压力并保持第二预设时长,其中,第一预设压力在30kpa至70kpa之间,第二预设时长在2分钟至10分钟之间。在执行第二洗刷步骤时,停止排气,将第一预设压力设置在30kpa至70kpa之间,能够保证第一腔体内的米汤可以被压入至第二腔体内。将第二预设时长在2分钟至10分钟之间,能够保证第一腔体内的米汤能够尽可能地流入至第二腔体内,进而使得析出的糖分都尽可能跟随米汤地流入第二腔体内,使得最终蒸制处的米饭的含糖量较低。

15、进一步地,在步骤s40中,控制第二加热装置持续加热或者间歇加热内胆使内胆内的压力上升至第二预设压力并保持第三预设时长,其中,第二预设压力在45kpa至55kpa之间,第三预设时长在3分钟至15分钟之间。先间歇排气直至内胆的压力达到第二预设压力后进行持续排气能够在避免溢锅的情况下降低排气时长,提升烹饪效率。

16、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程序执行上述的控制方法。

17、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处理器,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的控制方法。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