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盗报警车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9053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盗报警车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带有防盗报警装置的锁具,主要涉及一种用于自行车、摩托车上的防盗报警车锁。
现有的防盗车锁如U型锁主要由锁体和U型棒组成,虽较一般车锁强度高,但不具有防盗报警功能,现有车锁上带有的防盗报警机构,当锁一旦锁定后不能据需要选择工作状态由此产生误报警较多,结构设计不完善,实用性不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于提出一种新型防盗报警车锁,使其既能从强度上防盗,又能给予报警,并使其报警状态具有可控制性,从而避免误报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完成其发明目的采取的技术方案是,由内锁体、锁芯、外壳和U型棒组成,锁体壳体内的内锁体设置活动连接板、摆动开关、报警控制开关等防盗、报警机构,活动连接板上部与锁芯内端的偏心轴连接,在偏心轴上下移动时随之上下动作,活动连接板上有一限位开关片,其在活动连接板上下动作时可接触并限制摆动开关的摆动并起导通电路的作用或离开摆动开关使摆动开关自由摆动并使电路断开,摆动开关可采用玻璃水银开关或其它结构的摆动开关,其设置在内锁体的槽内并可在槽内摆动,摆动开关壳体一侧和上部设置的触点簧片分别与开关内的两个触点连接,开关内的水银珠摆动时可使两个触点导通,摆动开关以轴芯连接在内锁体内绕轴芯在内锁体槽中摆动;内锁体内设置报警控制开关,控制开关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部内芯的前端为开关按钮,内芯的槽内设置有带有复位按钮的弹性夹,内芯后端为触帽并套置有弹簧,控制开关后部为弹簧和触片,前后两部分分别连接电路导线的两端,控制开关的开关按钮位于锁体的外壳体上,活动连接板下部位于控制开关复位按钮的径向下部位置,向下时离开复位按钮,向上时顶使复位按钮弹缩回控制开关壳体内,使用时在锁处于锁定状态(活动连接板向下限位开关片与摆动开关触点连通,此时连接板离开控制开关复位按钮),将开关按钮按下,内芯前端的触帽即与后端触片接触,将电路导通,处于警戒状态,若车发生连续振动和偏斜,摆动开关内动触点接通电路,给出报警,车锁处于开启状态时,活动连接板随偏心轴向上动作,其上的限位开关片离开摆动开关上部,使其自由摆动并使电路断开,同时连接板向上使控制开关的复位按钮置向里缩弹从而使内芯,开关按钮外弹出,整个电路处于断开状态。
锁体上U型棒插孔位于活动连接板上下移动位置,U型棒插入后,活动连接板向下动作进入U型棒前端的锁定槽内,将锁锁定,反之活动连接板向上动作,离开锁定槽,即可将U型棒抽出。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1、主体采用U型棒结构,强度较高,外壳整体密封性好,不易撬开,并且在触动锁时、较小振动能触发报警。
2、开锁由钥匙通过锁芯上偏心轴的转动实现的,可以防用假钥匙套车锁及万能钥匙开锁。
3、设置有整套报警控制机构,可以选择报警,防止误报发生。
4、整体结构设计较为合理,独特、使用简便、可靠性较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附图为附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外形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锁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活动连接板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图3侧视图。
附图5为摆动开关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控制开关结构示意图。
附图7为内锁体结构(未安装其它部件)示意图。
附图8为附图7的A-A剖面图。
附图9为报警电路电原理图。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由锁体外壳1、内锁体2、锁芯3和U型插棒27构成,锁芯一端为钥匙孔4,另一端为偏芯轴5,旋转钥匙,偏心轴5随之作旋转运动,内锁体2一槽30内设置活动连接板6,(活动连接板下部的槽31中设置两个弹簧7),锁芯上的偏心轴5插入活动连接板6上部的长形孔8内与活动连接板连接,长形孔8仅在竖直方向上限制偏心轴5的运动,活动连接板上的限位开关片9在向下移动时可接触摆动开关11并与其上部的触片10接触,同时限制摆动开关的摆动,摆动开关11可选择玻璃水银开关,其外部有两引线通入内部的两个触点,内部有一活动水银珠起动触点作用,当发生倾斜、振动时使内部两个触点连通,水银开关外部有一外罩12,将水银开关从外部加以保护,内部两触点分别以导线连接在外罩12的上部和一侧的触片10、13上,摆动开关通过一轴芯14相对固定在内锁体开设的槽32内,可绕轴芯14在槽内摆动,轴芯与电路导线连接,摆动开关外罩12一侧的触片13与轴芯常触状态,水银摆动开关在内锁体内的设置可与竖直方向有一夹角,此夹角在整个锁体安装于自行车斜车架上后,使得摆动开关11恰好处于铅直位置;控制开关15放置在内锁体的一个圆孔形槽33内,其两引线与电源线相接,控制开关壳体后部有一圆凸台16(中间有能通过内芯前端触帽的孔)将其分为前后两部分,前端设置与开关按钮18一体的内芯17,弹性夹19置于内芯18的长方形槽内,后端为套有金属片的触帽20,触帽20上套有复位弹簧21,并具有一止退块22,壳体后部为触片23和触片弹簧24,触片弹簧24用以使前后两部分能有较好的接触效果,电路导线分别引入壳体与前后两部分连接,如可连接在前后两部分的弹簧上,弹性夹19上部为一复位按钮25,其从壳体上开置的长方形孔伸出,(活动连接板的下部即位于控制开关复位按钮25的下部位置)弹性夹19下部为与内芯的止退块22形状吻配的止退腿26结构,当按下开关按钮18,内芯17向后运动时,触帽与下部触片23接触,导通电路,内芯止退块22移动时向下压迫使弹性夹回弹到内芯止退块22的后部并抵住止退块使内芯不能向外弹出,(弹性夹只能上下弹性动作,不随内芯前后移动,内芯槽大于弹性夹的长度)当活动连接板6向上动作开启锁并使锁处于开启状态时,活动连接板6的下部向上顶使控制开关复位钮25向壳体内回弹,弹性夹19的止退腿26让过内芯止退块22,使内芯在复位弹簧21作用下向外弹出,上下两部分分离,电路处于断开状态。
内锁体的U型棒27插孔28位于活动连接板6上下移动位置,U型棒27前端有用于对其锁定的凹形锁定槽,其从锁体的插孔28插入锁体后,锁芯的偏心轴5带动活动连接板6向下移动进入U型棒凹形锁定槽中将其锁定,其时,活动连接板6的限位开关片接触摆动开关上部触片,使摆动开关处于警戒状态,按下控制开关按钮,整个锁即处于报警警戒状态,发生偏斜振动,摆动开关内部动触点接通两触点,即给出报警。当锁处于开启状态,即活动连接板6在锁芯3偏心轴5的带动下向上动作,离开U型棒27的锁定槽,锁被开启,同时,限位开关片向上离开摆动开关上部触片,摆动开关即使发生摆动也不给出报警,同时控制开关的开关按钮也向外弹出,处于不工作状态。
外壳前盖上有前盖锁定槽29,活动连接板6对U型棒锁定时同时进入前盖锁定槽29中将其锁定,使电池盒处于锁定状态,防止对其进行破坏。
锁的外部有外壳体1,U型棒27,外壳上有发声用小孔,控制开关按钮18,U型棒插入孔28,U型棒放置鼻(为将U型棒从锁孔中抽出后,插入放置鼻。
活动连接板6下部设置的两个弹簧7用以其上下移动时的弹性,两弹簧7的下端与报警电路导线连接,由此使与其一体的限位开关片9与电路连通,摆动开关11以轴芯14连接在电路中,由此使摆动开关11的一个触点与电路连通,控制开关15连接在电路中,由此,限位开关片9、摆动开关11、控制开关15串联形式连接在电路中。
电池放置在壳体内锁体的上部。
报警电路采用GMOS集成电路(如采用KD9561),外接元件少,电阻R用于调节音频信号频率,三极管VT用于对音频信号进行放大,在集成电路的输出端与三极管的输入端接有一电容C,主要用于对电路的触发延时,三极管输出端接有扬声器发声。在电源端接有控制开关15,对电源控制,电容C将集成块输出端与三极管VT的输入端融断,在电容C两端接有限位开关片9和水银开关11,当限位开关片9接通后,若水银开关11内的动触点与静触点发生触发时,电容C的放电能起到延时发声作用。
权利要求1.一种防盗报警车锁,主锁体由锁体外壳(1)、锁芯(3)、内锁体(2)和U型棒(27)组成,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内锁体(2)设置有活动连接板(6)、摆动开关(11)、报警控制开关(15);活动连接板(6)置于内锁体(2)的槽内与锁芯(3)一端的偏心轴(5)连接并随其上下移动,活动连接板(6)上有用以与摆动开关(11)触点接触使摆动开关(11)处于警戒状态的限位开关片(9);摆动开关(11)以轴芯(14)连接在内锁体(2)的槽体内并可绕轴芯(14)在槽内摆动,报警控制开关(15)的主体结构设置有可前后移动与后端触片(23)接触、分离从而使开关开闭的开关按钮(18)和与其一体的内芯(17),并设置有可在活动连接板(6)作用下使开关按钮(18)、内芯(17)弹开复位的复位按钮(25);U型棒插孔(28)位于活动连接板(6)的上下移动位置,U型棒(27)前端有用以使活动连接板(6)插入从而对锁锁定的凹形锁定槽。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盗报警车锁,特征是限位开关片(9)、摆动开关(11)、报警控制开关(15)在报警电路中为串联连接。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盗报警车锁,特征是摆动开关(11)可为玻璃水银开关,并设置一外罩(12)。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盗报警车锁,特征是锁芯(3)一端的偏心轴(5)插入活动连接板(6)上部的长形孔(8)内与活动连接板(6)连接。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盗报警车锁,特征是在活动连接板(6)下部槽中设置有两个弹簧(7)。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盗报警车锁,特征是锁体前盖上设有一使活动连接板(6)进入对前盖锁定的锁定槽(29)。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带有防盗报警装置的锁具,其内锁体设置有活动连接板,摆动开关,报警控制开关,活动连接板与锁芯一端的偏心轴连接并随其上下移动,摆动开关以轴芯连接在内锁体的槽内并可绕轴芯在槽内摆动,报警控制开关设置有开关按钮和与其一体的内芯,并设置有复位按钮,U形棒插孔位于活动连接板的上下移动位置,限位开关片、摆动开关、控制开关串联连接在报警电路中,其设计合理,完善,并可避免误报警的发生。
文档编号E05B45/00GK2199286SQ94215200
公开日1995年5月31日 申请日期1994年6月26日 优先权日1994年6月26日
发明者李国华 申请人:李国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