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防护安全门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322399阅读:来源:国知局
三电阻R3与控制模块4相连接;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基极经第四电阻R4与控制模块4相连接;各个伸缩杆电机7伸缩杆的工作端一一对应与各根锁舌3的一端固定连接,门本体I中设置夹层空间,门本体I周边、除与门框2活动连接的一边外,其余三边上分别设置一个通孔,连通夹层空间,通孔的宽度与其所在门本体I边的宽度相适应,门框2内侧边缘分别设置与各个通孔位置相对应、宽度相等的各个卡槽,各个伸缩杆电机7与对应锁舌3分别固定设置在夹层空间中,各根锁舌3的位置分别与各个通孔的位置相对应,且各根锁舌3上面向对应通孔一端的宽度与通孔的宽度相适应,各根锁舌3分别在各个伸缩杆电机7的控制下进出对应位置的通孔,并通过各个对应位置的卡槽实现门本体I与门框2间的锁合。上述技术方案设计的全防护安全门,基于现有设计门结构基础之上进行改进,引入电控锁结构,结合具体设计的电机驱动电路8,能够有效提高安全性,其中,通过所设计伸缩杆电机7在锁合控制装置6的控制下工作,针对各根锁舌3的移动进行控制,实现针对门本体I与门框2间的锁合操作,并且针对伸缩杆电机7,具体设计了电机驱动电路8,大大提高了伸缩杆电机7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不仅如此,针对各根锁舌3的尺寸规格,做了具体设计,与其所在边的宽度相适应,能够大大提高锁舌3的硬度,有效保证了本发明所设计全防护安全门的安全性。
[0017]基于上述设计全防护安全门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本发明还进一步设计了如下优选技术方案:针对伸缩杆电机7的电机,进一步设计采用无刷电机,使得本发明所设计全防护安全门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能够实现静音工作,既保证了所设计全防护安全门所具有的自动上锁功能,又能保证其工作过程不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体现了设计过程中的人性化设计;并且针对控制模块4和各个电机驱动电路8的位置设置,进一步设计位于所述门本体I的夹层空间中,能够有效避免控制模块4和各个电机驱动电路8受到外部环境的破坏;并且针对控制模块4,进一步设计采用单片机,一方面能够适用于后期针对全防护安全门的扩展需求,另一方面,简洁的控制架构模式能够便于后期的维护;不仅如此,针对电源模块5,进一步设计采用外接电源,能够有效保证所设计全防护安全门取电、用电的稳定性。
[0018]本发明设计全防护安全门在实际应用过程当中,包括门本体I和与之对应的门框2 ;门本体I的一条侧边与门框2上对应的一边活动连接,门本体I以该活动连接位置为轴进行转动;还包括三根根锁舌3、三个伸缩杆电机7和单片机,以及分别与单片机相连接的外接电源、两个锁合控制装置6、三个电机驱动电路8 ;各个伸缩杆电机7分别一一对应经过各电机驱动电路8与单片机相连接;外接电源经过单片机分别为各个锁合控制装置6进行供电,同时,外接电源经过单片机后,分别经过各电机驱动电路8为各个伸缩杆电机7进行供电,各个伸缩杆电机7的电机为无刷电机;其中,两个锁合控制装置6分别设置在门本体I的正反面上,用于经单片机实现针对各伸缩杆电机7的控制;各个电机驱动电路8分别包括第一 NPN型三极管Q1、第二 NPN型三极管Q2、第三PNP型三极管Q3、第四PNP型三极管Q4、第一电阻Rl、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 ;其中,第一电阻Rl的一端连接单片机的正级供电端,第一电阻Rl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 NPN型三极管Ql的集电极、第二 NPN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第一 NPN型三极管Ql的发射极和第二 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分别连接在对应伸缩杆电机7的两端上,同时,第一 NPN型三极管Ql的发射极与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发射极相连接,第二 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发射极相连接;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集电极相连接,并接地;第一 NPN型三极管Ql的基极与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接,并经第二电阻R2与单片机相连接;第二 NPN型三极管Q2的基极经第三电阻R3与单片机相连接;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基极经第四电阻R4与单片机相连接;各个伸缩杆电机7伸缩杆的工作端一一对应与各根锁舌3的一端固定连接,门本体I中设置夹层空间,单片机和各个电机驱动电路8设置在门本体I的夹层空间中,门本体I周边、除与门框2活动连接的一边外,其余三边上分别设置一个通孔,连通夹层空间,通孔的宽度与其所在门本体I边的宽度相适应,门框2内侧边缘分别设置与各个通孔位置相对应、宽度相等的各个卡槽,各个伸缩杆电机7与对应锁舌3分别固定设置在夹层空间中,各根锁舌3的位置分别与各个通孔的位置相对应,且各根锁舌3上面向对应通孔一端的宽度与通孔的宽度相适应,各根锁舌3分别在各个伸缩杆电机7的控制下进出对应位置的通孔,并通过各个对应位置的卡槽实现门本体I与门框2间的锁合。实际应用过程当中,通过分别设置在门本体I正反面上的两个锁合控制装置6,向单片机发送控制命令,并通过单片机,经各个电机驱动电路8实现针对各个伸缩杆电机7的控制;其中,针对锁合控制装置6,可以具体采用指纹识别模块进行实现,进而向单片机发送上锁和解锁的控制命令;单片机在接收到来自锁合控制装置6的控制命令后,随即经过与之相连的各个电机驱动电路8分别向各个伸缩杆电机7发送控制命令,实现针对各个伸缩杆电机7工作的控制,各根锁舌3分别在各个伸缩杆电机7的控制下进出对应位置的通孔,并分别进出门框2内侧边缘对应的各个卡槽中,针对门本体I与门框2实现上锁或解锁操作,并且与所在边等宽的锁舌3结构,能够大大提高锁舌3的硬度,保证所设计防护安全门的安全性。
[0019]上面结合说明书附图针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主权项】
1.一种全防护安全门,包括门本体(I)和与之对应的门框(2);门本体(I)的一条侧边与门框(2)上对应的一边活动连接,门本体(I)以该活动连接位置为轴进行转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三根根锁舌(3)、三个伸缩杆电机(7)和控制模块(4),以及分别与控制模块(4)相连接的电源模块(5)、两个锁合控制装置(6)、三个电机驱动电路(8);各个伸缩杆电机(7 )分别一一对应经过各电机驱动电路(8 )与控制模块(4)相连接;电源模块(5 )经过控制模块(4)分别为各个锁合控制装置(6)进行供电,同时,电源模块(5)经过控制模块(4)后,分别经过各电机驱动电路(8)为各个伸缩杆电机(7)进行供电;其中,两个锁合控制装置(6)分别设置在门本体(I)的正反面上,用于经控制模块(4)实现针对各伸缩杆电机(7)的控制;各个电机驱动电路(8)分别包括第一 NPN型三极管Q1、第二 NPN型三极管Q2、第三PNP型三极管Q3、第四PNP型三极管Q4、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 ;其中,第一电阻Rl的一端连接控制模块(4)的正级供电端,第一电阻Rl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 NPN型三极管Ql的集电极、第二 NPN型三极管Q2的集电极;第一 NPN型三极管Ql的发射极和第二 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分别连接在对应伸缩杆电机(7)的两端上,同时,第一 NPN型三极管Ql的发射极与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发射极相连接,第二 NPN型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发射极相连接;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集电极相连接,并接地;第一 NPN型三极管Ql的基极与第三PNP型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接,并经第二电阻R2与控制模块(4)相连接;第二 NPN型三极管Q2的基极经第三电阻R3与控制模块(4)相连接;第四PNP型三极管Q4的基极经第四电阻R4与控制模块(4)相连接;各个伸缩杆电机(7)伸缩杆的工作端 对应与各根锁舌(3)的一端固定连接,门本体(I)中设置夹层空间,门本体(I)周边、除与门框(2)活动连接的一边夕卜,其余三边上分别设置一个通孔,连通夹层空间,通孔的宽度与其所在门本体(I)边的宽度相适应,门框(2)内侧边缘分别设置与各个通孔位置相对应、宽度相等的各个卡槽,各个伸缩杆电机(7 )与对应锁舌(3 )分别固定设置在夹层空间中,各根锁舌(3 )的位置分别与各个通孔的位置相对应,且各根锁舌(3)上面向对应通孔一端的宽度与通孔的宽度相适应,各根锁舌(3)分别在各个伸缩杆电机(7)的控制下进出对应位置的通孔,并通过各个对应位置的卡槽实现门本体(I)与门框(2)间的锁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全防护安全门,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电机(7)的电机为无刷电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全防护安全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4)和所述各个电机驱动电路(8 )设置在所述门本体(I)的夹层空间中。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一种全防护安全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4)为单片机。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全防护安全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5)为外接电源。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全防护安全门,包括门本体(1)和与之对应的门框(2);还包括三根锁舌(3)、三个伸缩杆电机(7)和控制模块(4),以及分别与控制模块(4)相连接的电源模块(5)、两个锁合控制装置(6)、三个电机驱动电路(8);基于本发明设计的技术方案,针对上述硬件模块进行连接设置,构成本发明设计的全防护安全门,基于现有门进行改进,针对引入的电控锁结构,结合所设计的智能触发系统装置,能够自动实现上锁。
【IPC分类】E05B63/14, E05B47/00, E06B5/00
【公开号】CN105041150
【申请号】CN201510400694
【发明人】叶飞, 丁演, 章隆泉, 过俊宏, 顾肖红
【申请人】无锡市崇安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
【公开日】2015年11月11日
【申请日】2015年7月10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