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加热盘及电饭煲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702351阅读:来源:国知局
0按照碳化硅层、二硅化钼层以及二氧化硅层的顺序,依次层叠的覆盖在设置有容纳腔一侧的基体10板面上,其中碳化硅层与基体10接触。加热膜40设置在容纳腔内,隔离件11将加热膜40与外面隔开。此外,加热膜40可以覆盖到不同形状的基体10上,形成不同形状的加热件2,从而使得其应用广泛,具体应用产品可以为烤箱,消毒柜,电磁炉。当基体10的材料采用其他材料或者形状采用其他形状时,加热件2可应用于如热水器,开水器,饮水机,加热水壶以及热得快等电加热产品。
[0054]加热件2的形成工艺如下:
[0055]SlOO:对极板30和电极柱20进行掩膜溅射合金薄膜处理;
[0056]S200:将处理后的电极设置到基体10的预设位置(即电极柱20附近);
[0057]S300:在设置有极板30和电极柱20的基体10表面依次沉积碳化硅和二硅化钼;
[0058]S400:对沉积后的电加热件2进行退火氧化处理,以形成二氧化硅层。
[0059]其中,依次沉积碳化硅和二硅化钼的功率为4瓦每平方厘米,即将金属液喷涂到耐高温绝缘微晶玻璃表面的功率为4瓦每平方厘米。通过恒定功率对微晶玻璃表面进行喷涂,使得生成的加热膜40的厚度均匀,从而使得加热膜40在产生热时,也均匀发热,有利于电饭煲锅胆内的食物均匀受热。加热膜40的表面被氧化成耐高温的二氧化硅多晶结构,隔绝了氧气,有效提高了加热膜40的寿命和安全系数。
[0060]将极板30的板面与耐高温绝缘微晶玻璃的下表面贴合,由于极板30为板状,并且是长条形的圆弧板,使得极板30和加热膜40的充分接触,并且均匀接触,从而使得极板30和加热膜40之间的通电电流密度均匀,有利于加热膜40的均匀、稳定的生热。
[0061]在喷涂过程中,在设置有极板30的位置,膜的厚度为加热膜40和电极薄膜32的厚度之和,在电极薄膜32和加热膜40重合的位置,可以承受的工作电流大于或者等于电热盘总功率的2.5倍。使得导电膜21和电极薄膜32充分连接,二者之间的连接均匀、稳定可靠,有利于加热膜40安全稳定的生热。
[0062]支撑载体60为陶瓷圆形板,其形状尺寸与基体10的形状尺寸对应,陶瓷优选为耐高温精密陶瓷,支撑载体60朝向所述加热膜40的一侧设置成光滑面,以增加支撑载体60反射热能力,增加经过反射后辐射到加热膜40上的热能,该光滑面的形状与加热膜40的形状适配。在支撑载体60对应两个电极柱20的位置,设置有两个过孔70,便于让两个电极柱20穿过支撑载体60,与供电扣90配合。
[0063]当上述加热件2应用于电饭锅,作为电饭锅的加热组件时,可在加热膜40的下方设置支撑载体60以对加热件2起到支撑作用。具体地,搭配电饭锅的结构特性,在支撑载体60的圆心处,设置有形状和尺寸与温控器100适配的安装孔61,加热膜40对应温控器100设置的位置,设置有用于避让温控器100的避让区域41。避让区域41与安装孔61共同供温控器100穿过。由于温控器100内设置有传感器,而加热膜40在工作工程中带电,为了避免温控器100内的传感器受到损伤,在喷涂加热膜40时,预留避让区41域。
[0064]上述加热膜40采用纳米远红外线电加热原理,其具体的工作原理是:在耐高温绝缘微晶玻璃表面形成的加热膜40的表面黑度高,故能吸收大量的辐射热能,又因其发射效率高,故能将吸收的辐射热能转换成物体易吸收的远红外热能以电磁波的形式传递;又由于加热膜40为微米级电热薄膜,其热阻大、反射率高,用于电热盘表面,将散失的热能转换成远红外热能,以电磁波的形式透过耐高温玻璃辐射外界物体,如电饭煲内锅胆,为锅胆的被加热饮品食物所吸收,从而将热能留在饭煲内锅胆及饮品食物中,由于远红外热能不易被潮气吸收,使得此加热方法不仅降低了排潮温度,而且在数秒内使电饭煲内锅胆内的温度急速升高,使电饭煲内锅胆的饮品食物温度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在传热过程中,该涂料层不仅将吸收的辐射热能转换成远红外热能传递,其自身也变成远红外辐射热源进行面垂直辐射,而且也因其表面温度的提高,导致温度梯度增大,使被加热的饮品食物热能传导强度增强,吸热能力大大提高。另外,通过将支撑载体60设置成耐高温的精密陶瓷,使得支撑载体60可以将加热膜40产生的热与电饭煲底部隔离,使得热能不容易散失。即通过加热膜40将辐射热能转换成远红外热能产生的直接作用,迅速提高了电饭煲内锅胆的温度,降低了排潮损失的温度,增强了被加热饮食物的热能吸收速度;减少了热能损失,达到高效环保节能的目的。
[006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出一种电饭煲。
[0066]该电饭煲包括电加热盘1,该电加热盘I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参照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0067]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电极与加热膜40接触的部分设置为板状,增加了加热膜40与极板30的通电面积,使得加热盘40在工作过程中,加热膜40的通电电流密度均匀,从而使得加热膜40发热均匀。
[0068]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电加热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盘包括用于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的电加热件以及用于支撑所述电加热件的支撑载体; 所述电加热件包括耐高温的基体、加热膜以及电极; 所述加热膜覆盖在所述基体上; 所述电极与所述加热膜电连接以供电; 所述电极包括极板,所述极板的板面与所述加热膜贴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加热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膜包括碳化硅层、二硅化钼层和二氧化硅层,且依次均匀层叠覆盖在所述基体上,所述碳化硅层与所述基体接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加热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还包括用于供电的供电扣,以及电极柱; 所述供电扣设置有与所述电极柱形状适配的夹孔,所述电极柱的一端与所述基体固定连接,所述电极柱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夹孔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加热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柱包括与所述基体固定连接的基柱以及设置于所述基柱表面的导电膜,所述导电膜与所述极板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加热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膜为铂合金膜或钴基合金膜。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加热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膜的厚度在2μπι-5 μπι之间。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加热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板包括极片以及覆盖在所述极片表面的电极薄膜,所述电极薄膜为铂合金膜或钴基合金膜。
8.一种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饭煲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加热盘。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盘还包括温控器,所述支撑载体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温控器的安装孔; 所述温控器穿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基体设置有加热膜的一侧接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膜上设置有用于避让所述温控器的避让区域。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加热盘,该电加热盘包括用于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的电加热件以及用于支撑电加热件的支撑载体;电加热件包括耐高温的基体、加热膜以及电极;加热膜覆盖在基体上;电极与加热膜电连接以供电;电极包括极板,极板的板面与加热膜贴合。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公开一种电饭煲。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电极与加热膜接触的部分设置为板状,增加了加热膜与极板的通电面积,使得加热盘在工作过程中,加热膜的通电电流密度均匀,从而使得加热膜发热均匀。
【IPC分类】A47J36-04, A47J36-24
【公开号】CN204410591
【申请号】CN201520103464
【发明人】尹善章, 房振, 胡小玉
【申请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6月24日
【申请日】2015年2月12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