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厨房电器用加热容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719213阅读:来源:国知局
温控器22动作,在自动复位温控器21失效后又能有效保护厨房电器,不会引发安全隐患,故在满足不会引起手动复位温控器22联动条件下,该感应温差设置越小越好,假设加热装置的热惯性温度在20°C左右,金属杯体I材质不同,热惯性温度略有不同,由此设置自动复位温控器21和手动复位温控器22的感应温差在30?60K之间。由于两个温控器都可以直接接触加热装置或者非常靠近加热装置,所以温控器的响应速度很快,可以在2?6秒内作出响应,而且温控器可以重复利用,相对保险丝而言,不仅使用方便,而且节省使用成本。
[0030]自动复位温控器21和手动复位温控器22通过固定件压装在金属杯体的外壁上,具体压装结构在后面会有说明,温控器压装在金属杯体的外壁,使得温控器的感温面能够正对加热装置,根据傅里叶定律q= λ Adt/dx(q=热量,λ =导热系数,A=传热面积,dt=温差,dx=导热路径长度),导热有效路径长度dx与热量传递成反比,即dx越小越有利于热量传递,所以温控器的感温面正对加热装置,能够缩短热量从加热装置传递到温控器的感温面的路径,降低了热量在传递过程中的流失,因此能够减少温控器的感温时间,温控器能够最大限度地快速吸收加热装置的热量后响应,温控器的前端面与加热装置之间可以设置一些高导热的材料便于温控器的安装及感温,必要时,温控器的感温面还可以直接贴着加热
目.ο
[0031]在手动复位温控器22跳开后,为了让用户或维修人员更方便地将手动复位温控器22恢复正常工作,同时又要保证不易在使用过程中被误操作,所以利用杠杆原理来将手动复位温控器22复位。在压装手动复位温控器22的固定件上设有复位杆23,复位杆23的中部转动连接在固定件上,复位杆23的一端与手动复位温控器22上的复位顶杆221对应并相互作用,复位杆23的另一端用于供用户拨动。如图2所示,为了便于用户进行复位操作,金属杯体的外侧设有外壳10,外壳10上设有配合孔,复位杆23的另一端穿过配合孔露出外壳10,而为了避免被误操作,复位杆23的另一端仅仅露出而不应伸出外壳10,还可以在外壳10上设置相应的遮挡件,避免复位杆23的另一端直接外露在用户视野内,最好是在外壳10的底面开配合孔将复位杆23的另一端露出,用户进行复位操作时,需要将食品加工机倾倒,在使用过程中不可见,可以有效避免被误操作。而如果强调安全性,完全避免复位杆23被误操作,如图3所示,可以将复位杆23的另一端隐藏在外壳10内,要将手动复位温控器22恢复正常工作,就要先将外壳10拆开,但是也要考虑到复位操作时所要求的便利性,所以要将外壳10设计成便于拆装的结构,具体是外壳10包括侧壳101和底座102,底座102与侧壳101装配连接并通过一颗螺钉紧固,复位杆23的另一端伸向底座102,这样仅需拧开一颗螺钉就可以将底座102从侧壳101上拆下,然后拨动复位杆23。
[0032]关于温控器与电路的连接方式有较多可行方案,例如将自动复位温控器21和手动复位温控器22串联在加热火线上;或者将自动复位温控器21和手动复位温控器22串联在加热零线上;或者将自动复位温控器21串联在加热火线上、将手动复位温控器22串联在加热零线上;或者将自动复位温控器21串联在加热零线上、将手动复位温控器22串联在加热火线上,都是可行的。加热火线是指与加热装置的火线端连接,加热零线是指与加热装置的零线端连接。
[0033]快速升温的加热装置就以碳纤维加热体为例,碳纤维加热体具备了热效率高、热惯性低、成本低的优点,碳纤维加热体一般绕置在金属杯体I的外侧壁,具体如图4所示,金属杯体I的外侧壁附着有绝缘导热层11,加热装置为设在绝缘导热层11外侧并被封装的碳纤维加热体12,自动复位温控器21和手动复位温控器22固定在加热体的外侧壁上,自动复位温控器21的前端面和手动复位温控器22的前端面均正对碳纤维加热体12。碳纤维加热体12通过保温层13和防水层14封装,防水层14位于保温层13的外侧,保温层13能够阻止碳纤维加热体12产生的热量向外侧传递,提高热量向金属杯体内部传递的效率,防水层14除了防水作用外,也存在一定的隔离热源的作用,减少高温对塑料外壳10的影响。结合图4和图5,保温层13和防水层14具有供自动复位温控器21的前端和手动复位温控器22的前端穿过的安装孔100,碳纤维加热体12与自动复位温控器21的前端面和手动复位温控器22的前端面之间均设有导热系数高的绝缘填充物15,绝缘填充物15形成两个导热平台分别与自动复位温控器21的前端面和手动复位温控器22的前端面一一对应实现面面接触。安装孔100可以在温控器安装时进行辅助定位。由于温控器的前端面是平面,而碳纤维加热体12的外表面及金属杯体I的外侧壁都是曲面,要使得温控器的快速感温,有必要通过面面接触来实现,所以通过绝缘填充物15形成导热平台,绝缘填充物15在满足安规要求前提下厚度越薄越好,根据实验验证,绝缘填充物15的厚度可以控制在0.1?0.15_。绝缘填充物15使用传统的导热硅脂由于导热系数低、价格很高并且长期使用后会降低导热特性,已无法满足碳纤维加热体12的技术需要,因此优选使用碳纸,碳纸导热系数可以达到300?400左右,且碳纸具有一定的韧性,在外力(例如温控器固定时的压紧力)作用下可以将温控器的前端面与导热平台之间填充完整,避免其中存在空气而影响热传导效率。此外,绝缘填充物15也可以采用高导热涂料,经过喷涂形成导热平台。另外,在绝缘导热层11的外侧还可以设有增强绝缘导热层11与碳纤维加热体12之间附着力的过渡涂层,碳纤维加热体12绕置在过渡涂层的外侧。
[0034]在本实用新型中,温控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压装固定,下面举两个例子说明,下面提到的温控器包括自动复位温控器21和手动复位温控器22。
[0035]在第一种方式中,固定件为压装支架3,温控器通过压装支架3直接压装,复位杆23的中部转动连接在压装支架3。如图6和图7所示,在金属杯体I的外侧壁上固定有螺柱4,压装支架3设有螺柱通孔40,螺柱4穿过螺柱通孔40与螺母41配合将压装支架3固定在金属杯体的外壁上,压装支架3压在温控器上使温控器的前端面紧贴在金属杯体的外壁上。螺柱4与金属杯体I的固定连接方式比较多,例如可以设置一个过渡支架将螺柱4压在金属杯体I的外壁上,过渡支架与金属杯体I焊接等等,螺柱4也可以直接与金属杯体I焊接固定。螺柱4可以对应碳纤维加热体12的两个端子所在位置设置,因此固定螺柱4后不会影响绝缘导热层11的设置及碳纤维加热体12的绕置及封装。为了便于在温控器在安装时的定位,压装支架3上设有定位温控器后端的定位槽32,温控器后端设有硅胶套5,硅胶套5嵌入定位槽32中。设置硅胶套5,可以补给尺寸公差,容易调整温控器,使温控器的前端面紧贴在金属杯体的外壁上,确保温控器能够快速感温响应。图6和图7中展示的是两个温控器通过一个压装支架3压装固定,此外,两个温控器也可以分别通过一个压装支架3压装固定也是可行的,即设置两个较小的压装支架3。
[0036]在第二种方式中,固定件包括定位支架9和压板7,先将定位支架9固定好用于定位温控器,然后将压板7固定在定位支架9上的同时温控器压装,复位杆23的中部转动连接在定位支架9。如图8、图9和图10所示,定位支架9依然通过螺柱4固定在金属杯体的外壁上,定位支架9设有定位孔91,压板7与定位支架9固定连接并压在温控器上使温控器的前端穿过定位孔91紧贴在金属杯体的外壁上。压板7设有贯通孔71,温控器的后端穿过贯通孔71,压板7压在温控器外侧壁的台阶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