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30565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换热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居用品,尤其涉及一种换热杯。
【背景技术】
[0002]水、饮料、冲剂等液体是人体每天必须摄入的营养成分,液体的饮用通常使用杯子,现有技术的杯子种类非常多,有些杯子有较好的保温功能,但只能维持液体的原有温度,不能控温,若液体灌入杯子时温度过高或过低,一段时间后,过烫或过冷的液体还是不适宜直接饮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换热杯,能通过热量的交换实现液体饮品的加热和制冷。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换热杯,包括换热底座、杯子本体、保温内层、陶瓷内胆、多根换热控制管、杯身控温套、密封杯盖、多个温度感应器、显示屏、制冷/制热按钮、调温按钮、电源插头及隔温杯套;所述的陶瓷内胆设置在所述的换热底座内,所述的杯子本体的下端插入在所述的陶瓷内胆内,所述的陶瓷内胆的内径大于所述的杯子本体的外径;所述的保温内层设置在所述的杯子本体的内部,所述的保温内层与所述的杯子本体之间形成换热保温层,所述的密封杯盖密封连接在所述的杯子本体的上端;所述的杯身控温套为两端开口的圆柱形结构,所述的杯身控温套活动套接在所述的杯子本体的中下部,所述的杯身控温套的下端与所述的换热底座活动连接;所述的多根换热控制管分别设置在所述的陶瓷内胆及杯身控温套内,所述的多根换热控制管包裹在所述的杯子本体的外部,所述的多根换热控制管内设有电热丝及制冷片;所述的多个温度感应器分别设置在所述的杯子本体的换热保温层内,所述的多个温度感应器分布在所述的杯子本体的上部、中部及下部,所述的多个温度感应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的显示屏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的显示屏嵌入设置在所述的换热底座的前端面上,所述的制冷/制热按钮及调温按钮分别设置在所述的换热底座的前端面上,并与所述的多个温度感应器及显示屏电连接;所述的电源插头连接在所述的换热底座上,并与所述的多个温度感应器、显示屏、制冷/制热按钮及调温按钮连接;所述的隔温杯套活动套置在所述的杯子本体上。
[0006]上述的换热杯,其中,所述的杯身控温套的上端设有弹性密封圈,所述的弹性密封圈与所述的杯子本体的外壁密封连接。
[0007]上述的换热杯,其中,所述的杯身控温套的两侧外壁上分别设有纵向滑槽,加长控温套通过所述的纵向滑槽连接在所述的杯身控温套上,所述的加长控温套套置在所述的杯子本体的上部。
[0008]上述的换热杯,其中,所述的加长控温套内间隔设有所述的多根换热控制管,所述的加长控温套内的换热控制管绕置在所述的杯子本体上。
[0009]上述的换热杯,其中,所述的换热底座上设有声光提醒装置,所述的声光提醒装置包括蜂鸣器及指示灯,所述的声光提醒装置分别与所述的多个温度感应器连接。
[0010]本实用新型能为液体饮品制冷或加热,并控制恒温,保持饮品的温度,饮用口感更好,有利于身体健康。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换热杯的剖视图。
[0012]图2是本实用新型换热杯的换热底座和杯子本体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0014]请参见附图1及附图2所示,一种换热杯,包括换热底座1、杯子本体2、保温内层3、陶瓷内胆4、多根换热控制管5、杯身控温套6、密封杯盖7、多个温度感应器8、显示屏9、制冷/制热按钮10、调温按钮11、电源插头12及隔温杯套13 ;所述的陶瓷内胆4设置在所述的换热底座I内,所述的杯子本体2的下端插入在所述的陶瓷内胆4内,所述的陶瓷内胆4的内径大于所述的杯子本体2的外径;所述的保温内层3设置在所述的杯子本体2的内部,所述的保温内层3与所述的杯子本体2之间形成换热保温层,所述的密封杯盖7密封连接在所述的杯子本体2的上端;所述的杯身控温套6为两端开口的圆柱形结构,所述的杯身控温套6活动套接在所述的杯子本体2的中下部,所述的杯身控温套6的下端与所述的换热底座I活动连接;所述的多根换热控制管5分别设置在所述的陶瓷内胆4及杯身控温套6内,所述的多根换热控制管5包裹在所述的杯子本体2的外部,所述的多根换热控制管5内设有电热丝及制冷片;所述的多个温度感应器8分别设置在所述的杯子本体2的换热保温层内,所述的多个温度感应器8分布在所述的杯子本体2的上部、中部及下部,所述的多个温度感应器8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的显示屏9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的显示屏9嵌入设置在所述的换热底座I的前端面上,所述的制冷/制热按钮10及调温按钮11分别设置在所述的换热底座I的前端面上,并与所述的多个温度感应器8及显示屏9电连接;所述的电源插头12连接在所述的换热底座I上,并与所述的多个温度感应器8、显示屏9、制冷/制热按钮10及调温按钮11连接;所述的隔温杯套13活动套置在所述的杯子本体2上。
[0015]所述的杯身控温套6的上端设有弹性密封圈14,所述的弹性密封圈14与所述的杯子本体2的外壁密封连接,可防止制冷和制热时与外界产生热交换,降低控温效果。
[0016]所述的杯身控温套6的两侧外壁上分别设有纵向滑槽15,加长控温套16通过所述的纵向滑槽15连接在所述的杯身控温套6上,所述的加长控温套16套置在所述的杯子本体2的上部,可适用于杯身较长的杯子本体2,确保杯子本体2上部的液体也能得到充分的加热和制冷。
[0017]所述的加长控温套16内间隔设有所述的多根换热控制管5,所述的加长控温套16内的换热控制管5绕置在所述的杯子本体2上。
[0018]所述的换热底座I上设有声光提醒装置17,所述的声光提醒装置17包括蜂鸣器及指示灯,所述的声光提醒装置17分别与所述的多个温度感应器8连接,可用于提示杯子内的液体达到了控温的温度,或者控温的温度过热或过冷等,通过声光提示提高使用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0019]本实用新型通电后可通过换热控制管5用于加热或制冷杯子本体2内的水、牛奶、冲剂、饮料等各种液体,陶瓷内胆4、杯身控温套6和密封杯盖7能有效保持杯子本体2的温度,杯子本体2的容量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温度控制通过制冷/制热按钮10和调温按钮11完成,并显示在显示屏9上,便于操作,温度感应器8能感应杯子本体2内的液体温度,以便调节控温温度;拿取杯子本体2时,为了避免烫手或冻手,可套上隔温杯套13再拿。
[002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能为液体饮品制冷或加热,并控制恒温,保持饮品的温度,饮用口感更好,有利于身体健康。
[002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附属在其他相关产品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换热杯,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底座、杯子本体、保温内层、陶瓷内胆、多根换热控制管、杯身控温套、密封杯盖、多个温度感应器、显示屏、制冷/制热按钮、调温按钮、电源插头及隔温杯套;所述的陶瓷内胆设置在所述的换热底座内,所述的杯子本体的下端插入在所述的陶瓷内胆内,所述的陶瓷内胆的内径大于所述的杯子本体的外径;所述的保温内层设置在所述的杯子本体的内部,所述的保温内层与所述的杯子本体之间形成换热保温层,所述的密封杯盖密封连接在所述的杯子本体的上端;所述的杯身控温套为两端开口的圆柱形结构,所述的杯身控温套活动套接在所述的杯子本体的中下部,所述的杯身控温套的下端与所述的换热底座活动连接;所述的多根换热控制管分别设置在所述的陶瓷内胆及杯身控温套内,所述的多根换热控制管包裹在所述的杯子本体的外部,所述的多根换热控制管内设有电热丝及制冷片;所述的多个温度感应器分别设置在所述的杯子本体的换热保温层内,所述的多个温度感应器分布在所述的杯子本体的上部、中部及下部,所述的多个温度感应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的显示屏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的显示屏嵌入设置在所述的换热底座的前端面上,所述的制冷/制热按钮及调温按钮分别设置在所述的换热底座的前端面上,并与所述的多个温度感应器及显示屏电连接;所述的电源插头连接在所述的换热底座上,并与所述的多个温度感应器、显示屏、制冷/制热按钮及调温按钮连接;所述的隔温杯套活动套置在所述的杯子本体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杯身控温套的上端设有弹性密封圈,所述的弹性密封圈与所述的杯子本体的外壁密封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杯身控温套的两侧外壁上分别设有纵向滑槽,加长控温套通过所述的纵向滑槽连接在所述的杯身控温套上,所述的加长控温套套置在所述的杯子本体的上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长控温套内间隔设有所述的多根换热控制管,所述的加长控温套内的换热控制管绕置在所述的杯子本体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底座上设有声光提醒装置,所述的声光提醒装置包括蜂鸣器及指示灯,所述的声光提醒装置分别与所述的多个温度感应器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换热杯,包括换热底座、杯子本体、保温内层、陶瓷内胆、多根换热控制管、杯身控温套、密封杯盖、多个温度感应器、显示屏、制冷/制热按钮、调温按钮、电源插头及隔温杯套;陶瓷内胆设在换热底座内,杯子本体插在陶瓷内胆内,保温内层设在杯子本体内,密封杯盖连在杯子本体上,杯身控温套套在杯子本体中下部,换热控制管设在陶瓷内胆及杯身控温套内,温度感应器设在换热保温层内,温度感应器与显示屏连接;显示屏、制冷/制热按钮及调温按钮设在换热底座前端,电源插头连在换热底座上,隔温杯套套置在杯子本体上。本实用新型能为液体饮品制冷或加热,并控制恒温,保持饮品的温度,饮用口感更好,有利于身体健康。
【IPC分类】A47G19/22
【公开号】CN204683234
【申请号】CN201520417548
【发明人】朱志杰
【申请人】朱志杰
【公开日】2015年10月7日
【申请日】2015年6月1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