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沉箱和胸墙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4730阅读:4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沉箱和胸墙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沉箱和胸墙结构。
技术背景 随着半潜驳和浮船坞在沉箱出运、运输、安装的普遍应用,2000 4000t的沉箱在 深水重力式码头得到广泛应用。在福建、浙江等潮差比较大的地区,不少沉箱码头的胸墙高 度达到5 6m,胸墙断面比较大,一方面增加混凝土量,另一方面增加了胸墙需要抢低水位 施工的时间,有些胸墙在施工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裂缝。重力式码头高大的胸墙,主要目的是为了在比较低的位置安装护舷,以满足大小 的船舶的靠泊需要,胸墙的刚度、强度都有富裕。大型码头的护舷布置间距比较大,护舷大 多布置于每个沉箱的固定隔舱中间位置,因此,在不同仓格上可以采用不同高度的胸墙。目 前沉箱的预制、运输、安装能力比较大,可以实现沉箱的局部加高,从而降低局部胸墙高度。 因此,本发明具备可实施性。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沉箱码头胸墙过高,混凝土用量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沉箱和 胸墙结构,既满足沉箱码头胸墙安装护舷,又减少胸墙混凝土用量。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胸墙高度根据胸墙功能要求设置, 一个沉箱上的胸墙采用不同高度,沉箱局部加高,即布置护舷处的胸墙高度根据护舷的布 置要求确定,长度约等于一个隔舱的长度加上2倍隔墙的厚度,其他没有安装护舷的胸墙, 加高胸墙下对应的沉箱隔舱的隔墙高度,从而减少胸墙高度。由此实现胸墙高度根据功能 需求设置。采用本发明的沉箱和胸墙结构,安装护舷的胸墙断面与常规设计的胸墙大小相 当,该断面的胸墙总长度占全部胸墙总长度的比重较小,没有安装护舷的胸墙断面比常规 设计的胸墙小,该断面的胸墙总长度占全部胸墙总长度的比重较大。因为加高隔墙增加的 混凝土用量比减小胸墙节省的混凝土量小,总体上混凝土用量减少,而且随着常规设计的 胸墙高度增大,采用本发明的沉箱和胸墙结构节省混凝土效果越大。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减少沉箱和胸墙总的混凝土用量,减少了胸墙浇注抢低 潮施工的时间。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沉箱和胸墙结构立面图;图2是沉箱和胸墙结构平面图;图3是沉箱平面图;图4是位于高胸墙处的码头主体结构断面图;[0013]图5是位于低胸墙处的码头主体结构断面图。图中1.沉箱和胸墙结构,2.沉箱,3.胸墙,4.基础,5.填料,6.码头主体结构,7.护舷,8.沉箱后方,9.底板,10.隔墙,11.隔舱,12.高隔墙,13.常规隔墙,14.高胸墙, 15.矮胸墙,16.码头前沿线,17.码头顶面。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表达一个沉箱和胸墙结构(1)的立面图和平面图。沉箱和胸墙结构(1) 由沉箱(2)和胸墙(3)组成,沉箱(2)由底板(9)、隔墙(10)、隔舱(11)组成。隔墙(10)分 为加高隔墙(12)和常规隔墙(13),高隔墙(12)位于矮胸墙(15)下面并支撑矮胸墙(15), 高胸墙下是常规隔墙(13)并由常规隔墙(13)支撑,胸墙(3)后方的隔墙(10)都是常规隔 墙,隔墙(10)之间形成隔舱(11)。胸墙(3)可以分为高胸墙(14)和矮胸墙(15)。胸墙 (3)连接在沉箱(2)的顶面靠近码头前沿线(16)处,两个沉箱之间的胸墙(3)分段,同一个 沉箱上的胸墙(3)不分段,高胸墙(14)和矮胸墙(15)不分缝连接在一起,以提高沉箱和胸 墙结构(1)的整体性。高胸墙位于安装护舷的隔舱上,矮胸墙位于没有护舷的隔舱上。护 舷安装在高胸墙(14)上。图3表示一个沉箱(2)的平面图。图4和图5表达码头主体结构(6)的断面图。沉箱和胸墙结构(1)由沉箱(2)和 胸墙(3)组成,他们与基础(4)、填料(5)组成码头主体结构(6)。码头主体结构(6)施工 顺序是制作沉箱⑵并安装于基础⑷上,隔舱(11)回填填料(5),制作胸墙(3)并与沉箱 (2)连接,安装护舷(7),沉箱后方(8)回填填料(5)到码头顶面(17)。
权利要求一种沉箱利胸墙结构由沉箱和胸墙组成,其特征在于一个沉箱上的胸墙采用不同高度,沉箱局部加高,即布置护舷处的胸墙高度根据护舷的布置要求确定,长度约等于一个隔舱的长度加上2倍隔墙的厚度,其他没有安装护舷的胸墙,加高胸墙下对应的沉箱隔舱的隔墙高度,从而减少胸墙高度。
专利摘要一种沉箱和胸墙结构由沉箱和胸墙组成。胸墙高度根据胸墙功能要求设置,一个沉箱上的胸墙采用不同高度,沉箱局部加高,即布置护舷处的胸墙高度根据护舷的布置要求确定,长度约等于一个隔舱的长度加上2倍隔墙的厚度,其他没有安装护舷的胸墙,加高胸墙下对应的沉箱隔舱的隔墙高度,从而减少胸墙高度。由此实现胸墙高度根据功能需求设置,减少沉箱和胸墙总的混凝土用量,减少了胸墙浇注抢低潮施工的时间。
文档编号E02B3/04GK201610540SQ20102012175
公开日2010年10月20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21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21日
发明者沈迪州 申请人:沈迪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