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水体导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体自流装置,尤其是一种能够通过管道引流和水泵作用,使整个水体形成一个循环流的水体导流装置。
背景技术:
景观水体作为人工水生态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城市人民的生活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美化了人们居住的城市景现,还改善局部小气候,优化了生态环境。然而,人口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使得全国有93%的景观水体遭到不同程度污染。城市景观水体及其周边水体由于流动性差.面积较小,环境容量小,造成水体自净能力低,水体中易富集氮、磷等营养物质。在水体富营养化的状态下,水体中藻类的过量繁殖会引起水体中溶解氧的消耗,导致水体缺氧并滋生病菌,造成水质严重恶化。针对上述问题,目前主要通过曝气来增加水中溶解气,但整体处理效果不是很理想。为了增加水体的流动性,通常在岸边铺设管道,经过泵的提升,将河里的水调入管道,然后沿管道排向水体的另一端。不论是近水远排,还是远水近排,水体在抽调过程中,流动距离长,水泵需要很大的动能才能让水体流动起来,需要选择高扬程、大流量的水泵,高能耗是整个系统的最大弊端,无法大规模的推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解决现有设备需要选择高扬程、大流量的水泵,从而导致能耗很高的问题。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由于景观水体是一个封闭或静止的系统,水容量小,水体自净能力弱,水中溶解氧含量低,水体中的有机物来不及分解,被厌氧菌占据,从而导致水体腐烂,必须通过增加水体的流动性来增加水中的溶解氧;一种水体导流装置,具有管道、水泵、集水池和出水管。为了实现近水近排,有效缩短水泵的杨程,同时降低能耗,管道设置在水体内并贯穿整个水体,管道的一端与水泵进水口相连接,水泵出水口与集水池相连接,集水池下端侧壁上设置有回流管。为了使整个水体形成一个循环流,增加水体的流动性,回流管的出水口设置在水体的近水泵端,管道的入水口设置在水体的远水泵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水泵连接有贯穿整个水体的管道,便于近水近排, 使整个水体形成一个循环流,在实现水体不腐的同时降低了能耗。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管道,2.水泵,3.集水池,4.回流管。
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如图1所示的一种水体导流装置,具有管道1和与管道1相连接的水泵2。为了实现近水近排,有效缩短水泵2的杨程,同时降低能耗,管道1设置在水体内并贯穿整个水体, 管道1的一端与水泵2进水口相连接,水泵2出水口与集水池3相连接,集水池3下端侧壁上设置有回流管4。为了使整个水体形成一个循环流,增加水体的流动性,回流管4的出水口设置在水体的近水泵2端,管道1的入水口设置在水体的远水泵2端。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水体导流装置,具有管道⑴和与管道⑴相连接的水泵O),其特征是所述管道(1)设置在水体内并贯穿整个水体,管道(1)的一端与水泵( 进水口相连接,所述的水泵⑵出水口与集水池⑶相连接,所述的集水池⑶下端侧壁上设置有回流管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体导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回流管的出水口设置在水体的近水泵( 端,所述的管道(1)的入水口设置在水体的远水泵( 端。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体自流装置,尤其是一种能够通过管道引流和水泵作用,使整个水体形成一个循环流的水体导流装置,具有管道和与管道相连接的水泵,管道设置在水体内并贯穿整个水体,管道的一端与水泵进水口相连接,水泵出水口与集水池相连接,集水池下端侧壁上设置有回流管。本发明的水泵连接有贯穿整个水体的管道,便于近水近排,使整个水体形成一个循环流,在实现水体不腐的同时降低了能耗。
文档编号E02B1/00GK102518076SQ20111040227
公开日2012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7日
发明者刘永祥, 唐君英, 徐萍, 栾大鹏, 牧兰, 胡进, 谢小东, 陆红 申请人:江苏金梓环境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