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电缆登陆浅滩防冲刷保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9433阅读:814来源:国知局
海底电缆登陆浅滩防冲刷保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海底电缆登陆浅滩防冲刷保护结构,它包括海岸(4),沿海岸(4)向浅滩依次布置的抛石区(1)、单层透水框架群(2)和双层透水框架群(3),有多条电缆(5)布置在抛石区(1)、单层透水框架群(2)和双层透水框架群(3)下方,所述的抛石区(1)的宽度不小于5m,所述的单层透水框架群(2)宽度不小于20m,所述的双层透水框架群(3)宽度不小于5m。本实用新型采用抛石体和四面六边的透水框架相结合,具有刚性和柔性相结合的特征,能有效防冲、减速、促淤。施工无需大型设备,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对既有海底电缆造成的破坏风险。成本相对低廉,后期运行维护方便。有效、易行,安全可靠,具有使用推广价值。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海底电缆登陆浅滩防冲刷保护结构,它属于是一种跨海电缆 工程领域中的近岸防护技术。 海底电缆登陆浅滩防冲刷保护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经检索有关专利文献,传统的国内外防冲护岸技术较多,但缺少有针对性的海底 既有电缆登陆浅滩的防冲刷措施。海底电缆登陆部分往往要经过浅滩,通常采用预挖沟的 方式进行保护,但是由于海浪的长期冲刷,可能会使浅滩保护逐渐失效,因而有必要进行浅 滩防冲刷保护。登陆浅滩的防冲刷措施通常在海底电缆敷设完毕之后才能进行,因海底电 缆成本昂贵(如500kV海底电缆,每米达14000元左右),且电缆处于正常运行不停电状态, 故防护措施中不允许或不适合采用大型的砌筑工程,避免对既有海底电缆造成大的威胁。 另外,提出的防冲刷措施必须能够抵抗风暴潮的影响。因此其防冲刷措施难度较大,常规江 河海岸防护措施不再适用。
[0003] 因此如何防止既有海底电缆登陆浅滩时受海浪冲刷的影响,成为了一项重要而迫 切的工作。


【发明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背景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海底电缆 登陆浅滩防冲刷保护结构。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措施来达到的:海底电缆登陆浅滩防冲刷保护结 构,它包括海岸,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沿海岸向浅滩依次布置的抛石区、单层透水框架群和 双层透水框架群,有多条电缆布置在抛石区、单层透水框架群和双层透水框架群下方,所述 的抛石区的宽度不小于5m,所述的单层透水框架群宽度不小于20m,所述的双层透水框架 群宽度不小于5m(S卩5米)。
[0006]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抛石区的宽度为5-10m,所述的单层透水框架群宽度 为20-40m,所述的双层透水框架群宽度为5-10m。
[0007]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单层透水框架群为中空的四棱锥形依次顺序排放的结 构。
[0008]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双层透水框架群为中空的四棱锥形依次交错顺序排放 的结构。
[0009]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中空的四棱锥形为正四棱锥形。
[0010]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显著特点:(1)、采用抛石体和四面六边的透 水框架相结合,具有刚性和柔性相结合的特征,能有效防冲、减速、促淤。(2)施工无需大型 设备,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对既有海底电缆造成的破坏风险。(3)成本相对低廉,后期运行维 护方便。(4)该措施新型,有效、易行,安全可靠,具有使用推广价值。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toon]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2]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0013] 图中1.抛石区,2.单层透水框架群,3.双层透水框架群,4.海岸,5.电缆,其中 m的单位为米。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情况,但它们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 限定,仅作举例而已。同时通过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0015] 参阅附图可知:本实用新型海底电缆登陆浅滩防冲刷保护结构,它包括海岸4,其 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沿海岸4向浅滩依次布置的抛石区1、单层透水框架群2和双层透水框架 群3,有多条电缆5布置在抛石区1、单层透水框架群2和双层透水框架群3下方,所述的抛 石区1的宽度不小于5m,所述的单层透水框架群2宽度不小于20m,所述的双层透水框架 群3宽度不小于5m。
[0016] 优选地:所述的抛石区1的宽度为5-10m,所述的单层透水框架群2宽度为 20-40m,所述的双层透水框架群3宽度为5-10m。
[0017] 优选地:所述的单层透水框架群2为中空的四棱锥形依次顺序排放的结构。
[0018] 优选地:所述的双层透水框架群3为中空的四棱锥形依次交错顺序排放的结构。
[0019] 优选地:所述的中空的四棱锥形为正四棱锥形。
[0020] 本实用新型一种海底电缆登陆浅滩防冲刷保护措施,具体包括:
[0021] (1)根据不同的海床地质和海浪冲刷力度,确定抛石区、单、双层四面六边透水框 架区段的材料和抛投范围。
[0022] (2)抛石区的护脚范围根据海滩的可能冲刷深度、岸床土质,在抛石外缘加抛防冲 和稳定加固的储备石方综合确定,主要用于覆盖松散的海床,避免水流对岸坡和近岸部分 形成接触冲刷。
[0023] (3)抛石区的石块折算直径约为0. 2-0. 4m,长短边的尺寸比值不超过3,成自然级 配,保证堆积体较密实。石料宜轻放,防止砸坏电缆,并堆积密实,减小空隙。
[0024] (4)钢筋混凝土四面六边框架的杆件为矩形截面,断面尺寸为100mm xlOOmm,杆长 1. 〇m,混凝土标号为C20,卵石最大粒径小于30_,混凝土中添加 RMA海水耐蚀剂,RMA掺量 为10% -15%,可替换等量水泥,要求砼抗硫酸盐侵蚀系数大于或等于0. 90,且砼抗氯离子 渗透性不应大于lOOOcc。
[0025] (5)四面六边透水框架均采用平顺式连续堆放的方式,框架全布置或堆放的范围 为从堆石体护坡的边缘向大海延伸一定距离,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为40m,两侧覆盖既有电 缆。并从两侧最外边的电缆分别向外延伸一定距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为30m。
[0026] (6)框架群堆放区分为单层和双层部分。单层四面六边透水框架区段,大部分属于 海滩外露段或者海水淹没较浅区段;双层四面六边透水框架区段,基本位于被海水淹没的 区域,
[0027] (7)单层四面六边透水框架区段,采用人工搬运布置框架群。
[0028] (8)双层四面六边透水框架区段,采用定位船连续堆放或者潜水员人工堆放,主要 视施工时潮水位的高低情况和施工费用情况而定,堆积层数为2层,严禁框架套堆方式布 置,即一个锥面向上,则另一个锥面向下的方式。
[0029] 其它未详细说明的部分均为现有技术。
【权利要求】
1. 海底电缆登陆浅滩防冲刷保护结构,它包括海岸(4),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沿海岸 (4) 向浅滩依次布置的抛石区(1)、单层透水框架群(2)和双层透水框架群(3),有多条电缆 (5) 布置在抛石区(1)、单层透水框架群(2)和双层透水框架群(3)下方,所述的抛石区(1) 的宽度不小于5m,所述的单层透水框架群(2)宽度不小于20m,所述的双层透水框架群(3) 宽度不小于5m。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底电缆登陆浅滩防冲刷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抛石 区(1)的宽度为5-10m,所述的单层透水框架群(2)宽度为20-40m,所述的双层透水框架群 (3)宽度为5-10m。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海底电缆登陆浅滩防冲刷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单层透水框架群(2)为中空的四棱锥形依次顺序排放的结构。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海底电缆登陆浅滩防冲刷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双层透水框架群(3)为中空的四棱锥形依次交错顺序排放的结构。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海底电缆登陆浅滩防冲刷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空 的四棱锥形为正四棱锥形。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海底电缆登陆浅滩防冲刷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空 的四棱锥形为正四棱锥形。
【文档编号】E02B3/12GK203890954SQ201420133263
【公开日】2014年10月22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24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24日
【发明者】吴海洋, 吴庆华, 江卫华, 曾二贤, 杨景胜, 包永忠, 冯衡, 冯德奎, 高斐略, 夏谦, 徐彬 申请人: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