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过滤自动排灌水管及种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66943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多重过滤自动排灌水管及种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山体、土坡、挡土墙、草地面斜坡、机场跑道、公路、足球场,网球场、土石坝主体等及屋顶绿化、立体栽培、家居农坊、沙漠绿化栽培、暗管排碱及污水多重过滤自动排灌水管及种植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道路的排水系统多采用在路沿石与道路之间设有排水槽,其排水槽与若干个排水井渠相连接的结构,或在道路的两侧直接设有路沿石,隔一段距离设置一个上有格栅的排水井渠。尽管对道路外来水设计了埋置式路缘石、砌筑式路肩、浆砌档墙等等一系列封闭式结构,部分解决了外来水的侵蚀问题,但却忽视了渗入路面内部水的排出问题。而雨季水进入沥青面层或进入水泥混凝土面层的内部是不可避免的,遗憾的是在一般路面设计时,多不考虑路面结构层内部的排水问题。另外,诸如在山体、土坡、挡土墙、草地面斜坡、高速公路和道路的中央或两侧设有中央隔离带和绿化带等需要排水的地方,还没有排水措施。花草种植也是采用传统浇水方式,即浪费水及肥料资源,又容易污染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重过滤自动排灌水管及种植装置,采用三重过滤方式,组装式结构,能有效防止管道堵塞,方便加工、装配、更换。本水管可解决现存的排灌水问题,提高排灌水效率。实现本发明的排灌水管技术方案是:具有排水和灌水功能,具体结构包括:一管体,其内设有第一排灌水道、第二排灌水道、第三排灌水道、第一排灌水口、第二排灌水口、第三排灌水口;第一排灌水口为第一过滤层,其上均布有第一过滤水孔,第二排灌水口为第二过滤层,其上均布有第二过滤水孔,第三排灌水口为第三过滤层,其上均布有第三过滤水孔;第一排灌水口设置在管体的管壁上,第二排灌水口设置在第三排灌水道与第二排灌水道之间,第三排灌水口设置在第二排灌水道与第一排灌水道之间;排水时,水经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第三过滤层、第一排灌水道后,排出;灌水时,水经第一排灌水道、第三过滤层、第二过滤层、第一过滤层后,排出。该排灌水管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管体内沿纵向管壁设有截面为方形第三排灌水道,该方形第三排灌水道的左右两侧面为封闭面,上面为第二排灌水口,下面为第一排灌水口,其中两侧面延伸与管体内壁连接,该延伸面为第三排灌水口,该第三排灌水口两侧与管体内壁之间分别形成第一排灌水道和第二排灌水道。所述排灌水管包括三个组件组装而成,其中:一管体组件,该管体为圆形,管壁设有开口,沿开口两端向管内分别延伸有立板;一梯形凹槽组件,该梯形凹槽的三个面分别均布有第二过滤水孔和第三过滤水孔;一底板组件,该底板上均布有第一过滤水孔;其中梯形凹槽组装在管体内的立板上,底板组装在管体的管壁开口上,组装后,底板为第一排灌水口,为第一过滤层,梯形凹槽的底面为第二排灌水口,为第二过滤层,梯形凹槽的两侧斜面为第三排灌水口,为第三过滤层,底板与梯形凹槽底面之间形成第三排灌水道,梯形凹槽两侧斜面与管体内壁之间分别形成第二排灌水道和第一排灌水道。所述管体的开口两端处设有圆弧凹槽,所述管体内的立板顶端设有圆弧凸缘,所述管体内壁设有圆弧凸缘,所述底板两侧面设有圆弧凸缘,所述梯形凹槽底面的两端设有圆弧凹槽,所述梯形凹槽两侧面顶端设有圆弧凹槽,其中管体的开口和底板通过圆弧凸缘和圆弧凹槽插接在一起;管体的立板、内壁和梯形凹槽通过圆弧凸缘和圆弧凹槽插接在一起。所述第一过滤水孔、第二过滤水孔、第三过滤水孔之间的孔径大小关系分别为大、中、小。所述第一过滤水孔、第二过滤水孔、第三过滤水孔的形状包括条形、三角形、圆形、方形。所述排灌水管上半部分为圆弧形,所述底板为平板,且上半部分与底板之间的部分为方形。本排灌水管使用的材料包括金属、塑胶(PVC)、陶瓷等。实现本发明的种植装置技术方案是:该装置包括:一种植容器,一设置在种植容器内的供水管,上面设有水位标记,一垂直连接供水管的多重过滤自动排灌水管,该多重过滤自动排灌水管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8的任一项,一设置在供水管里的浮漂式水位指示器。该种植装置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供水管为多节连接而成,供水管之间插接连接,供水管上设置一层或多层的多重过滤自动排灌水管,每层多重过滤自动排灌水管为一个或两个,多重过滤自动排灌水管与供水管的连接端设有用于插接的管接头,多重过滤自动排灌水管通过接头或弯头连接另一个多重过滤自动排灌水管得以延长,供水管与供水管之间的连接或多重过滤自动排灌水管与供水管之间的连接或多重过滤自动排灌水管与多重过滤自动排灌水管之间的连接设有密封胶圈。所述供水管还设有附管,附管与供水管相通,在附管内设置有吸管装置,该吸管装置包括吸管,在吸管上端连接有抽水喉或负压球囊。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1.本排灌水管可有效解决山体、土坡、路面、护坡等结构层内部的排水问题,具有施工简单方便、成本低、效果好等特点。2.本种植装置适用各种形状和大小的种植容器,具有节水、节肥料、改善植物生長根部環境、干净卫生、使用方便等特点。3.种植的屋頂绿化、立体栽培、家居農坊、沙漠绿化栽培。4.暗管排碱。5.污水多重过滤等等的自动排灌水管及种植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排灌水管示意图。图2是图1的横断面示意图,表示底板为平板。图3是图1的横断面示意图,表示底板为弧形板。图4是图1的横断面示意图,表示上半部分为圆弧形,下半部分为方形。图5是图2的组装分解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的种植装置示意图。图7-图8是图6的供水管与本排灌水管组合在一起示意图。图9是图7、图8的俯视图。图10是图9表示两段本排灌水管连接的示意图。图11是图6的供水管示意图。图12是图6的浮漂式水位指示器示意图。图13图6的另一种供水管示意图,该供水管设有联体附管。图14是图13的组装分解示意图。图中:1排灌水管、11立板、12立板圆弧凸缘、13开口、14开口圆弧凹槽、15管体、16管壁凸缘、2第一排灌水口(底板)、21第一过滤水孔、22底板圆弧凸缘、23抽水喉、24吸管、3梯形凹槽、31第三排灌水口(两侧斜面)、32第二排灌水口(凹槽底面)、33第三过滤水孔、34第二过滤水孔、35凹槽底面圆弧凹槽、36凹槽侧面圆弧凹槽、4第一排灌水道、5第二排灌水道、6第三排灌水道、7花盆、8供水管、81附管、9浮漂式水位指示器、91浮漂、92最低水位、93最高水位、10花草。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本排灌水管1既有灌溉功能,又有排水功能。当灌溉时,流水进入排灌水道,再经排灌水孔流出;当排水时,通过虹吸原理将多余的水份由排灌水孔吸入进排灌水道后排出。本排灌水管1适用于灌溉,和山体、土坡、挡土墙、草地面斜坡、机场跑道、公路等排水;或者行车天桥的路面排水如足球场,网球场;也可以在建筑物的内在渗漏监察方面起作用;作为水平的灌浆加压管道;也可以放置在垃圾堆填区及填海堆填区;以及作为土石坝主体排水;安装在混凝土大坝底部;农田高效能节水渗灌系统;箱型灌溉系统及种植的屋頂绿化、家居農坊、沙漠绿化栽培、立体栽培、改善植物生長根部環境、暗管排碱及污水多重过滤等方面。本排灌水管1可以制作成整体结构,也可以制作成几个部件组装而成。实施例1(整体结构)如图1-图4所示,本排灌水管1内设有第一排灌水道4、第二排灌水道5、第三排灌水道6、第一排灌水口2、第二排灌水口32、第三排灌水口31,第一排灌水口2为第一过滤层,其上均布有第一过滤水孔21,第二排灌水口32为第二过滤层,其上均布有第二过滤水孔34,第三排灌水口31为第三过滤层,其上均布有第三过滤水孔33,第一排灌水口2设置在管体的管壁上,位置在下面,第二排灌水口32设置在第三排灌水道6与第二排灌水道5之间,第三排灌水口31设置在第二排灌水道5与第一排灌水道4之间,排水时,水经第一排灌水口2(第一过滤层)、第三排灌水道6、第二排灌水口32(第二过滤层)、第二排灌水道5、第三排灌水口31(第三过滤层)、第一排灌水道4后,排出,灌水时,水经第一排灌水道4、第三排灌水口31(第三过滤层)、第二排灌水道5、第二排灌水口32(第二过滤层)、第三排灌水道6、水经第一排灌水口2(第一过滤层)后,排出。排灌水道的形成:排灌水管1内沿纵向管壁设有截面为方形第三排灌水道6,该方形第三排灌水道6的左右两侧面为封闭面,上面为第二排灌水口32,下面为第一排灌水口2,其中两侧面延伸与管体内壁连接,该延伸面为第三排灌水口31,该第三排灌水口31两侧与管体内壁之间分别形成第一排灌水道4和第二排灌水道5。第一过滤水孔21、第二过滤水孔34、第三过滤水孔33之间的孔径大小为第一过滤水孔21大、第二过滤水孔34中、第三过滤水孔33小。三个过滤水孔的形状可以是条形、三角形、圆形、方形等。实施例2,(组装结构)如图1-图5所示,本排灌水管1由三个组件组装而成,分别是:管体15,管体15为圆形,管壁设有开口13,沿开口13两端向管内分别延伸有立板11,在开口13两端设有开口圆弧凹槽14,在立板11顶端设有立板圆弧凸缘,在管体内壁还设有管壁凸缘16;梯形凹槽3,该梯形凹槽3的三个面,两个侧面(第三排灌水口31)和底面(第二排灌水口32)分别均布有第二过滤水孔34和第三过滤水孔33,在凹槽底面的两端设有凹槽底面圆弧凹槽35,在梯形凹槽两侧面顶端还设有圆弧凹槽36;底板(第一排灌水口2),该底板上均布有第一过滤水孔21,在底板两侧设有底板圆弧凸缘22;上述凸缘和凹槽可以是圆弧型,方形,燕尾形等其他形状。装配关系:梯形凹槽3组装在管体15内的立板11和内壁上,管体的立板、内壁和梯形凹槽通过圆弧凸缘和圆弧凹槽插接在一起,底板组装在管体1的管壁开口13上,管体的开口和底板通过圆弧凸缘和圆弧凹槽插接在一起。组装后,底板为第一排灌水口,为第一过滤层,梯形凹槽的底面为第二排灌水口,为第二过滤层,梯形凹槽的两侧斜面为第三排灌水口,为第三过滤层,底板与梯形凹槽底面之间形成第三排灌水道,梯形凹槽两侧斜面与管体内壁之间分别形成第二排灌水道和第一排灌水道。实施例3,(本排灌水管1在花盆上的具体应用)如图6-11所示,包括花盆7;设置在种植容器内的供水管8,上面设有水位标记;垂直连接供水管8的本排灌水管1,设置在供水管8里的浮漂式水位指示器9。供水管8为多节组装而成,可以满足不同高度的花盆使用,供水管8之间通过插接方式连接,供水管8底部封死,供水管8下部安装一层或多层排灌水管1,每层排灌水管1为一个或两个(分叉形式),排灌水管1与供水管8的连接端设有用于插接的管接头(三通),如果花盆很长,一段排灌水管1不够,可以通过接头或弯头连接另一个或多个排灌水管1。供水管8之间的连接,排灌水管1与供水管8之间的连接,排灌水管1之间的连接,都设有密封胶圈。浮漂式水位指示器9用于指示水位的高低。相同原理,也可用于农田高效能节水渗灌系统;立体栽培、箱型灌溉系统及种植的屋顶绿化、家居农坊、沙漠绿化栽培。如图13-14所示,供水管8的另一种结构是带有联体附管81,附管81与供水管8相通,在附管81内设置有吸管24,该吸管24上端连接抽水喉(相当于针管)23或负压球囊(图中未画出)。附管81内的吸管装置,用于抽出或加入水分,控制基质湿度;也可以吹入空气,令基质变干燥。排灌水管1的管径应按设计反渗流量由水力计算确定。排灌水管1在沥青面层或在水泥混凝土面层和透水层的埋设深度,应保证排灌水管1不被车辆或施工机械压裂,在新建路面时,排灌水管1的管底应与沥青面层或在水泥混凝土面层和透水层的底面齐平;对改建路面,排灌水管1的中心应低于沥青面层或在水泥混凝土面层和透水层的顶面,在冰冻地区,还应超过当地的冰冻深度。山体、土坡、挡土墙等可以用平孔排水法,排除内在积水。也可利用此管的不易堵塞及高排水量,来作为过滤排水管。本排灌水管1可选用PVC或PE塑料管、或其他材料(透明塑胶材料)制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