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碾压混凝土坝下游坝面清水混凝土保护剂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580897阅读:47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水利水电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碾压混凝土坝下游坝面清水混凝土保护剂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水工建筑物一般建于恶劣的自然条件中,长期裸露,遭受雨水、紫外线和污垢的侵蚀,既影响混凝土的外观质量,又会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从而缩短水工建筑物使用寿命。近年水工领域逐渐引入了清水混凝土保护理念,通过在混凝土结构表面涂刷清水混凝土保护材料,形成一层透明保护层,阻止雨水渗透、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对混凝土的性能起到全面的保护作用。

但碾压混凝土坝一般采用“金包银”结构,即内部采用大体积碾压混凝土,上下游面为变态混凝土(改性混凝土)。变态混凝土的外观密实度等特性均有异于常态混凝土,打磨后坑槽麻面比例较大,若按照建筑行业的清水混凝土工艺,处理表面不平整一致,使得外观效果差,且保护作用不明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碾压混凝土坝下游坝面清水混凝土保护剂的施工方法,以解决在碾压混凝土坝下游面涂刷清水混凝土保护材料时所存在的打磨后坑槽麻面比例较大、处理表面不平整一致,使得外观效果差、保护作用不明显等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碾压混凝土坝下游坝面清水混凝土保护剂的施工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施工作业准备:清理施工现场的障碍物、垃圾;安装吊篮及脚手架、照明设备、设备配套电源;拆除坝面临时建筑物及附着物;

(2)基面清理与打磨:清除基层表面的浮灰、水泥渣、脱模剂,然后采用砂纸、钢丝刷及打磨机对基面进行打磨、清洗;

(3)基面修补:对混凝土表面蜂窝、麻面、气泡密集区或缺陷深度≥5mm的部位采用环氧砂浆进行局部修补,修补后打磨使其与基面齐平;

(4)基面色差调整:针对基面修补后造成的色差和浇筑时导致的施工色差,采用专用色差调整剂进行局部调色,使基面颜色均一;

(5)基面清洗:用高压清水彻底清洗基面,待基面完全干燥后即可进行保护涂层涂装;

(6)保护涂层施工:在干燥的基面涂覆由底漆、中漆和面漆组成的保护涂层;

(7)保护涂层养护:对已完成的涂层进行遮盖保护,养护时间≥24h。

所述步骤(2)分为以下步骤:

(2-1)清除基层表面的浮灰、水泥渣和脱模剂;

(2-2)采用砂纸、钢丝刷及打磨机对基面进行打磨;将模板痕迹和错台磨平,错台较高部位应尽量打低(但不要打出钢筋),以形成平滑过渡区;

(2-3)将钢筋头周围的混凝土凿成喇叭口或三角形,深度2cm,露出的钢筋头用电动切割机切除、预埋件用电动切割机或氧炔焰切除,使其低于混凝土表面2cm,四周朝预埋件方向用金刚片切0.5cm宽,距预埋件0.5cm深度的槽;

(2-4)将切除后余下的钢筋头、预埋件打磨除锈达到St3级,先涂一道环氧富锌底漆,再涂两道环氧云铁中间漆;

(2-5)对打磨完成后的基面进行清洗,局部受油污污染的表面采用清洗剂(二甲苯)清洗。

所述步骤(6)分为以下步骤:

(6-1)采用在基面表面均匀涂覆第一层底漆,第一层底漆完全干燥后再在其表面涂覆第二层底漆;

(6-2)第二层底漆完全干燥后在其表面均匀涂覆一层中漆,中漆;

(6-3)中漆涂覆2-3h后在中漆表面均匀涂覆第一层面漆,第一层面漆完全干燥后在其表面涂覆第二层面漆。

所述步骤(1)中大坝混凝土表面附着物及缝面填充物采用人工或机械打磨的方法拆除;对于坝面聚苯乙烯泡沫保温板、黑色苔癣先用铲刀清除,再用金刚石磨片清除坝面粘贴物。

所述步骤(3)中对大孔洞、鼓包、脱落部位凿除、清理、冲洗,再采用环氧砂浆回填,回填砂浆强度≥M30。

所述步骤(6)中底漆施工条件为:大气温度5℃-35℃,混凝土基层的含水率≤1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碾压混凝土坝下游坝面清水混凝土保护剂的施工方法,经过针对性的基层处理工艺,解决了混凝土基层色差、孔洞的问题;且保护剂涂装后的纹理、颜色贴近混凝土原貌,视觉效果满足要求;此外,基层修补材料指标可靠,能满足结构耐久性的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但所要求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实施例1:施工作业准备:清理施工现场的障碍物、垃圾;安装吊篮及脚手架、照明设备、设备配套电源;拆除坝面临时建筑物及附着物;大坝混凝土表面附着物及缝面填充物采用人工或机械打磨的方法拆除;对于坝面聚苯乙烯泡沫保温板、黑色苔癣先用铲刀清除,再用金刚石磨片清除坝面粘贴物;基面清理与打磨:清除基层表面的浮灰、水泥渣和脱模剂;采用砂纸、钢丝刷及打磨机对基面进行打磨;将模板痕迹和错台磨平,错台较高部位应尽量打低(但不要打出钢筋),以形成平滑过渡区;将钢筋头周围的混凝土凿成喇叭口或三角形,深度2cm,露出的钢筋头用电动切割机切除、预埋件用电动切割机或氧炔焰切除,使其低于混凝土表面2cm,四周朝预埋件方向用金刚片切0.5cm宽,距预埋件0.5cm深度的槽;基面修补:对混凝土表面蜂窝、麻面、气泡密集区或缺陷深度≥5mm的部位采用环氧砂浆进行局部修补,修补后打磨使其与基面齐平,对大孔洞、鼓包、脱落部位凿除、清理、冲洗,再采用环氧砂浆回填,回填砂浆强度为M30;基面色差调整:针对基面修补后造成的色差和浇筑时导致的施工色差,采用专用色差调整剂进行局部调色,使基面颜色均一;基面清洗:用高压清水彻底清洗基面,待基面完全干燥后即可进行保护涂层涂装;保护涂层施工:在干燥的基面涂覆由底漆、中漆和面漆组成的保护涂层,采用在基面表面均匀涂覆第一层底漆,第一层底漆完全干燥后再在其表面涂覆第二层底漆,底漆施工条件为:大气温度5℃,混凝土基层的含水率为10%;第二层底漆完全干燥后在其表面均匀涂覆一层中漆,中漆;中漆涂覆2h后在中漆表面均匀涂覆第一层面漆,第一层面漆完全干燥后在其表面涂覆第二层面漆;保护涂层养护:对已完成的涂层进行遮盖保护,养护时间为24h。

实施例2:施工作业准备:清理施工现场的障碍物、垃圾;安装吊篮及脚手架、照明设备、设备配套电源;拆除坝面临时建筑物及附着物;大坝混凝土表面附着物及缝面填充物采用人工或机械打磨的方法拆除;对于坝面聚苯乙烯泡沫保温板、黑色苔癣先用铲刀清除,再用金刚石磨片清除坝面粘贴物;基面清理与打磨:清除基层表面的浮灰、水泥渣和脱模剂;采用砂纸、钢丝刷及打磨机对基面进行打磨;将模板痕迹和错台磨平,错台较高部位应尽量打低(但不要打出钢筋),以形成平滑过渡区;将钢筋头周围的混凝土凿成喇叭口或三角形,深度2cm,露出的钢筋头用电动切割机切除、预埋件用电动切割机或氧炔焰切除,使其低于混凝土表面2cm,四周朝预埋件方向用金刚片切0.5cm宽,距预埋件0.5cm深度的槽;基面修补:对混凝土表面蜂窝、麻面、气泡密集区或缺陷深度≥5mm的部位采用环氧砂浆进行局部修补,修补后打磨使其与基面齐平,对大孔洞、鼓包、脱落部位凿除、清理、冲洗,再采用环氧砂浆回填,回填砂浆强度为M32;基面色差调整:针对基面修补后造成的色差和浇筑时导致的施工色差,采用专用色差调整剂进行局部调色,使基面颜色均一;基面清洗:用高压清水彻底清洗基面,待基面完全干燥后即可进行保护涂层涂装;保护涂层施工:在干燥的基面涂覆由底漆、中漆和面漆组成的保护涂层,采用在基面表面均匀涂覆第一层底漆,第一层底漆完全干燥后再在其表面涂覆第二层底漆,底漆施工条件为:大气温度35℃,混凝土基层的含水率为8%;第二层底漆完全干燥后在其表面均匀涂覆一层中漆,中漆;中漆涂覆3h后在中漆表面均匀涂覆第一层面漆,第一层面漆完全干燥后在其表面涂覆第二层面漆;保护涂层养护:对已完成的涂层进行遮盖保护,养护时间为36h。

实施例3:施工作业准备:清理施工现场的障碍物、垃圾;安装吊篮及脚手架、照明设备、设备配套电源;拆除坝面临时建筑物及附着物;大坝混凝土表面附着物及缝面填充物采用人工或机械打磨的方法拆除;对于坝面聚苯乙烯泡沫保温板、黑色苔癣先用铲刀清除,再用金刚石磨片清除坝面粘贴物;基面清理与打磨:清除基层表面的浮灰、水泥渣和脱模剂;采用砂纸、钢丝刷及打磨机对基面进行打磨;将模板痕迹和错台磨平,错台较高部位应尽量打低(但不要打出钢筋),以形成平滑过渡区;将钢筋头周围的混凝土凿成喇叭口或三角形,深度2cm,露出的钢筋头用电动切割机切除、预埋件用电动切割机或氧炔焰切除,使其低于混凝土表面2cm,四周朝预埋件方向用金刚片切0.5cm宽,距预埋件0.5cm深度的槽;基面修补:对混凝土表面蜂窝、麻面、气泡密集区或缺陷深度≥5mm的部位采用环氧砂浆进行局部修补,修补后打磨使其与基面齐平,对大孔洞、鼓包、脱落部位凿除、清理、冲洗,再采用环氧砂浆回填,回填砂浆强度为M34;基面色差调整:针对基面修补后造成的色差和浇筑时导致的施工色差,采用专用色差调整剂进行局部调色,使基面颜色均一;基面清洗:用高压清水彻底清洗基面,待基面完全干燥后即可进行保护涂层涂装;保护涂层施工:在干燥的基面涂覆由底漆、中漆和面漆组成的保护涂层,采用在基面表面均匀涂覆第一层底漆,第一层底漆完全干燥后再在其表面涂覆第二层底漆,底漆施工条件为:大气温度30℃,混凝土基层的含水率为9%;第二层底漆完全干燥后在其表面均匀涂覆一层中漆,中漆;中漆涂覆2.5h后在中漆表面均匀涂覆第一层面漆,第一层面漆完全干燥后在其表面涂覆第二层面漆;保护涂层养护:对已完成的涂层进行遮盖保护,养护时间为48h。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