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水收集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56188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雨水收集净化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雨水收集过滤器。



背景技术:

中国是一个严重干旱缺水的国家,全国总缺水量达4000亿立方米,而我国雨水资源年平均总量超过6万亿立方米。雨水是自然界中非常优质的淡水资源,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国内的城市中近年不断的受到暴雨的影响,造成城市内涝,同时在北方和其他一些城市出现了由于地下水过度开采,造成的地面沉降现象。这些情况的出现都直接或间接的与雨水有关。目前,在雨水的综合利用方面储水装置采用的是蓄水池,蓄水池为混凝土建筑施工周期长,占地面积达,而且蓄水池建造于地下,长期使用后水池中的底部沉淀不易排出,整个系统自动化程度低,使用成本较高。

中国专利CN105692948A揭示了一种雨水过滤净化装置,其为双层壁结构,内腔壁所包围的腔室为过滤腔,过滤腔内设置有过滤部件,过滤部件上方设有收集口,内腔壁与外腔壁间的腔室为引流腔,内腔壁底部设置有通孔,将过滤腔与引流腔贯通,外腔壁上方设置有与引流腔贯通的入水口,装置底部设置有与过滤腔贯通的排污口,其有益效果为雨水过滤水质好,有效的解决了过滤残渣的自动清洗排放问题,过滤净化效率高,便于维护。然而其没有专门的雨水收集装置,需要配合其他的雨水收集设备使用,使用起来受限;并且其无法对雨水进行沉淀,无法有效的清除掉雨水中的杂质;同时无法控制雨水过滤的速度,无法根据需要调节雨水过滤时的流量;并且无法对污水中的粒径较大的杂质进行预先过滤,从而使得粒径较大的杂质容易堵塞住过滤网,使得污水的过滤无法有效的进行。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雨水收集过滤器,包括收集装置、第一过滤装置、沉淀装置、第一气缸装置、第二过滤装置、第二气缸装置及位第三过滤装置,收集装置包括收集框、第一过滤网、第一弹簧,第一过滤装置包括第一框体、第二过滤网、海绵棒、第二弹簧、第一集中块,沉淀装置包括沉淀框、第一支架、第三弹簧、第三过滤网、第四弹簧,第一气缸装置包括第一气缸、第一推动杆、第一推板、密封环,本发明过滤效果较好,效率较高,将雨水收集并进行过滤,节约水资源。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雨水收集过滤器,包括收集装置、位于所述收集装置下方的第一过滤装置、位于所述第一过滤装置下方的沉淀装置、设置于所述沉淀装置上的第一气缸装置、位于所述沉淀装置右侧的第二过滤装置、位于所述第二过滤装置上方的第二气缸装置及位于所述第二过滤装置下方的第三过滤装置,所述收集装置包括收集框、收容于所述收集框内的第一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网下方的第一弹簧,所述第一过滤装置包括第一框体、收容于所述第一框体内的第二过滤网、收容于所述第二过滤网内的海绵棒、位于所述第二过滤网下方的第二弹簧、位于所述第二弹簧左侧的第一集中块、位于所述第二弹簧右侧的第二集中块、位于所述第一框体下方的第一管道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管道上的第一阀门,所述沉淀装置包括沉淀框、位于所述沉淀框左侧的第一支架、收容于所述沉淀框内的第三弹簧、位于所述第三弹簧下方的第三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三过滤网下方的第四弹簧,所述第一气缸装置包括第一气缸、位于所述第一气缸上方的第一推动杆、位于所述第一推动杆上方的第一推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推板上的密封环、位于所述第一气缸左侧的第二支架、位于所述第一气缸右侧的第三支架及位于所述第三支架上方的第一横杆,所述第二过滤装置包括第二框体、位于所述第二框体左侧的第二管道、设置于所述第二管道上的第二阀门、位于所述第二管道下方的第一斜杆、位于所述第一斜杆下方的第一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二框体右侧的第四支架、位于所述第四支架上方的第五支架、位于所述第四支架右侧的第二斜杆,所述第二气缸装置包括第二气缸、位于所述第二气缸下方的第二推动杆、位于所述第二推动杆左侧的挡板、位于所述挡板下方的第一海绵块、位于所述第一海绵块右侧的第五弹簧、位于所述挡板上方的第六弹簧、位于所述第六弹簧左侧的第六支架、位于所述第六支架上方的第七支架,所述第三过滤装置包括第三框体、位于所述第三框体上方的第三管道、设置于所述第三管道上的第三阀门、收容于所述第三框体内的竖板、位于所述竖板右侧的横板、位于所述横板下方左右两侧的第四过滤网、位于所述横板上方的第三斜杆、位于所述第三斜杆右侧的固定块、位于所述固定块下方的第二海绵块及位于所述第三框体下方的排出管。

所述收集框呈空心的圆台状,所述收集框的下表面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过滤网呈水平状,所述第一过滤网的侧面与所述收集框的内表面接触,所述第一弹簧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一弹簧的下端与所述收集框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一过滤网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框体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第一框体的上表面与所述收集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框体的下表面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过滤网呈空心的半圆柱体状,所述第二过滤网的上表面与所述收集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下方,所述海绵棒呈圆柱体且水平放置,所述海绵棒顶靠在所述第二过滤网的内表面上且顶靠在所述收集框的下表面上,所述海绵棒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下方,所述第二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二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二过滤网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集中块的横截面呈直角三角形,所述第一集中块的左表面及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集中块的横截面呈直角三角形,所述第二集中块的右表面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集中块的下表面呈水平状,所述第二集中块的上表面呈倾斜状,所述第一管道呈竖直状,所述第一管道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二通孔且与所述第一框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沉淀框呈空心的圆柱体,所述沉淀框竖直放置,所述沉淀框的上表面设有第三通孔及位于其右表面的第四通孔,所述第一管道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三通孔且与所述沉淀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与所述沉淀框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框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设有两个,所述第三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三弹簧的上端与所述沉淀框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三过滤网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过滤网呈圆柱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三过滤网的侧面与所述沉淀框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四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四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三过滤网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气缸位于所述沉淀框的下方,所述第一推动杆呈圆柱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推动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气缸连接,所述第一推动杆贯穿所述沉淀框的内外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推动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推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板呈圆柱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四弹簧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推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密封环呈环状,所述密封环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一推板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密封环的外表面与所述沉淀框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架呈凹字形,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气缸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沉淀框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呈L型,所述第三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气缸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横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横杆的左端与所述沉淀框的右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框体呈空心的圆柱体,所述第二框体上设有第五通孔及第六通孔,所述第二管道呈水平状,所述第二管道的左端对准所述第四通孔且与所述沉淀框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管道的右端对准所述第五通孔且与所述第二框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一斜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二框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的左端与所述沉淀框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呈竖直状,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斜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横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呈L型,所述第四支架的上端呈水平状且与所述第二框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的下端呈竖直状,所述第五支架呈L型,所述第五支架的下端与所述第四支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架的上端呈水平状,所述第二斜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二斜杆的上端与所述第四支架的右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气缸位于所述第二框体的上方,所述第二推动杆呈L型,所述第二推动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气缸连接,所述第二推动杆的下端与所述挡板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挡板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挡板贯穿所述第二框体的内外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海绵块的横截面呈弯曲状,所述第一海绵块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海绵块的上端与所述挡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五弹簧呈水平状,所述第五弹簧的右端与所述第二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弹簧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海绵块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六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六弹簧的下端与所述挡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六弹簧的上端与所述第七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六支架呈L型,所述第六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六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框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七支架呈L型,所述第七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六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七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气缸的左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三框体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第三框体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框体上设有位于其上表面的第七通孔及位于其下表面的第八通孔,所述第一横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三框体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的下端与所述第三框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斜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三框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管道呈竖直状,所述第三管道的上端对准所述第六通孔且与所述第二框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管道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七通孔且与所述第三框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竖板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竖板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横板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横板的左表面与所述竖板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过滤网设有两个,所述第四过滤网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四过滤网的上表面与所述横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过滤网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三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过滤网之间放置有活性炭,所述第三斜杆呈倾斜状,所述第三斜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斜杆的下端与所述横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呈长方体,所述固定块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三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海绵块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海绵块的上表面与所述固定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海绵块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三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排出管呈竖直状,所述排出管的上端对准所述第八通孔且与所述第三框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雨水收集过滤器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雨水收集过滤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其首先可以将雨水中粒径较大的杂质过滤掉,防止粒径较大的杂质堵塞住本发明;并且可以对雨水进行沉淀,使得雨水中的杂质沉积在底部,从而方便将杂质清除掉,除杂效果显著;并且可以控制雨水过滤的速度,控制雨水的流量,从而可以满足不同的需要,使用起来较为灵活;同时本发明过滤效果较好,效率较高,将雨水收集并进行过滤,节约水资源,解决水资源的危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雨水收集过滤器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雨水收集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收集装置;11-收集框;111-第一通孔;12-第一过滤网;13-第一弹簧;2-第一过滤装置;21-第一框体;211-第二通孔;22-第二过滤网;23-海绵棒;24-第二弹簧;25-第一集中块;26-第二集中块;27-第一阀门;28-第一管道;3-沉淀装置;31-沉淀框;311-第三通孔;312-第四通孔;32-第一支架;33-第三弹簧;34-第三过滤网;35-第四弹簧;4-第一气缸装置;41-第一气缸;42-第一推动杆;43-第一推板;44-密封环;45-第二支架;46-第三支架;47-第一横杆;5-第二过滤装置;51-第二框体;511-第五通孔;512-第六通孔;52-第二管道;53-第二阀门;54-第一斜杆;55-第一支撑杆;56-第四支架;57-第五支架;58-第二斜杆;6-第二气缸装置;61-第二气缸;62-第二推动杆;63-挡板;64-第一海绵块;65-第五弹簧;66-第六弹簧;67-第六支架;68-第七支架;7-第三过滤装置;71-第三框体;711-第七通孔;712-第八通孔;72-第三管道;73-第三阀门;74-竖板;75-横板;76-第四过滤网;77-第三斜杆;78-固定块;79-第二海绵块;70-排出管;701-第四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雨水收集过滤器包括收集装置1、位于所述收集装置1下方的第一过滤装置2、位于所述第一过滤装置2下方的沉淀装置3、设置于所述沉淀装置3上的第一气缸装置4、位于所述沉淀装置3右侧的第二过滤装置5、位于所述第二过滤装置5上方的第二气缸装置6及位于所述第二过滤装置5下方的第三过滤装置7。

如图1所示,所述收集装置1包括收集框11、收容于所述收集框11内的第一过滤网12、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网12下方的第一弹簧13。所述收集框11呈空心的圆台状,所述收集框11的横截面呈凹字形,所述收集框11的下表面设有第一通孔111,所述第一通孔111呈圆形且与所述收集框1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一过滤网12呈水平状,所述第一过滤网12的侧面与所述收集框11的内表面接触,所述第一过滤网12可以对雨水中粒径较大的颗粒杂质过滤掉。所述第一弹簧13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弹簧13呈竖直状,所述第一弹簧13的下端与所述收集框1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13的上端与所述第一过滤网1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第一过滤网12起到支撑作用。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过滤装置2包括第一框体21、收容于所述第一框体21内的第二过滤网22、收容于所述第二过滤网22内的海绵棒23、位于所述第二过滤网22下方的第二弹簧24、位于所述第二弹簧24左侧的第一集中块25、位于所述第二弹簧24右侧的第二集中块26、位于所述第一框体21下方的第一管道28及设置于所述第一管道28上的第一阀门27。所述第一框体21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第一框体21的横截面呈凹字形,所述第一框体21的上表面与所述收集框1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框体21通过所述第一通孔111与所述收集框1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一框体21的下表面设有第二通孔211,所述第二通孔211呈圆形且与所述第一框体2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二过滤网22呈空心的半圆柱体状,所述第二过滤网22的上表面与所述收集框1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过滤网22位于所述第一通孔111的下方。所述海绵棒23呈圆柱体且水平放置,所述海绵棒23顶靠在所述第二过滤网22的内表面上且顶靠在所述收集框11的下表面上,所述海绵棒23位于所述第一通孔111的下方,从而从所述第一通孔111流出的雨水需要经过海绵棒23的过滤。所述第二弹簧24呈竖直状,所述第二弹簧24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框体2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24的上端与所述第二过滤网2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集中块25的横截面呈直角三角形,所述第一集中块25的左表面及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框体2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集中块25可以将雨水集中到其右侧。所述第二集中块26的横截面呈直角三角形,所述第二集中块26的右表面与所述第一框体2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集中块26的下表面呈水平状,所述第二集中块26的上表面呈倾斜状。所述第一管道28呈竖直状,所述第一管道28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二通孔211且与所述第一框体2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一管道28的内部与所述第一框体2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一阀门27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管道28内水的流量。

如图1所示,所述沉淀装置3包括沉淀框31、位于所述沉淀框31左侧的第一支架32、收容于所述沉淀框31内的第三弹簧33、位于所述第三弹簧33下方的第三过滤网34、位于所述第三过滤网34下方的第四弹簧35。所述沉淀框31呈空心的圆柱体,所述沉淀框31竖直放置,所述沉淀框31的上表面设有第三通孔311及位于其右表面的第四通孔312,所述第三通孔311及第四通孔312与所述沉淀框3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一管道28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三通孔311且与所述沉淀框3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一管道28的内部与所述沉淀框3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一支架32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32的一端与所述沉淀框3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3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框体2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33设有两个,所述第三弹簧33呈竖直状,所述第三弹簧33的上端与所述沉淀框3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33的下端与所述第三过滤网3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第三过滤网34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三过滤网34呈圆柱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三过滤网34的侧面与所述沉淀框31的内表面滑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三过滤网34可以上下移动。所述第四弹簧35呈竖直状,所述第四弹簧35的上端与所述第三过滤网3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气缸装置4包括第一气缸41、位于所述第一气缸41上方的第一推动杆42、位于所述第一推动杆42上方的第一推板43、设置于所述第一推板43上的密封环44、位于所述第一气缸41左侧的第二支架45、位于所述第一气缸41右侧的第三支架46及位于所述第三支架46上方的第一横杆47。所述第一气缸41位于所述沉淀框31的下方。所述第一推动杆42呈圆柱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一推动杆42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气缸41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气缸41带动所述第一推动杆42上下移动,所述第一推动杆42贯穿所述沉淀框31的内外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一推动杆42可以上下移动,所述第一推动杆42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推板4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板43呈圆柱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四弹簧35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推板4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密封环44呈环状,所述密封环44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一推板43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密封环44的外表面与所述沉淀框31的内表面滑动连接,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推板43及密封环44不仅可以稳定的上下移动,还可以起到较好的密封作用。所述第二支架45呈凹字形,所述第二支架45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气缸4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45的另一端与所述沉淀框3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46呈L型,所述第三支架46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气缸4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架46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横杆4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横杆47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横杆47的左端与所述沉淀框3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过滤装置5包括第二框体51、位于所述第二框体51左侧的第二管道52、设置于所述第二管道52上的第二阀门53、位于所述第二管道52下方的第一斜杆54、位于所述第一斜杆54下方的第一支撑杆55、位于所述第二框体51右侧的第四支架56、位于所述第四支架56上方的第五支架57、位于所述第四支架56右侧的第二斜杆58。所述第二框体51呈空心的圆柱体,所述第二框体51上设有第五通孔511及第六通孔512,所述第五通孔511及第六通孔512与所述第二框体5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二管道52呈水平状,所述第二管道52的左端对准所述第四通孔312且与所述沉淀框3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二管道52的内部与所述沉淀框3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二管道52的右端对准所述第五通孔511且与所述第二框体5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从而使得所述第二管道52的内部与所述第二框体5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二阀门53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管道52内水的流量。所述第一斜杆54呈倾斜状,所述第一斜杆54的右端与所述第二框体5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斜杆54的左端与所述沉淀框3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55呈竖直状,所述第一支撑杆55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斜杆5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55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横杆4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56呈L型,所述第四支架56的上端呈水平状且与所述第二框体5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56的下端呈竖直状。所述第五支架57呈L型,所述第五支架57的下端与所述第四支架5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支架57的上端呈水平状。所述第二斜杆58呈倾斜状,所述第二斜杆58的上端与所述第四支架56的右表面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气缸装置6包括第二气缸61、位于所述第二气缸61下方的第二推动杆62、位于所述第二推动杆62左侧的挡板63、位于所述挡板63下方的第一海绵块64、位于所述第一海绵块64右侧的第五弹簧65、位于所述挡板63上方的第六弹簧66、位于所述第六弹簧66左侧的第六支架67、位于所述第六支架67上方的第七支架68。所述第二气缸61位于所述第二框体51的上方。所述第二推动杆62呈L型,所述第二推动杆62的上端与所述第二气缸61连接,使得所述第二气缸61带动所述第二推动杆62上下移动,所述第二推动杆62的下端与所述挡板63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挡板63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挡板63贯穿所述第二框体51的内外表面且与其滑动连接,使得所述挡板63可以上下移动,所述挡板63可以将所述第二框体51内的空间分成左右两部分。所述第一海绵块64的横截面呈弯曲状,所述第一海绵块64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框体5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海绵块64的上端与所述挡板6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弹簧65呈水平状,所述第五弹簧65的右端与所述第二框体5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五弹簧65的左端与所述第一海绵块64的右表面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第一海绵块64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六弹簧66呈竖直状,所述第六弹簧66的下端与所述挡板6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六弹簧66的上端与所述第七支架68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挡板63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六支架67呈L型,所述第六支架67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框体2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六支架67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框体5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七支架68呈L型,所述第七支架68的一端与所述第六支架67固定连接,所述第七支架68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气缸6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三过滤装置7包括第三框体71、位于所述第三框体71上方的第三管道72、设置于所述第三管道72上的第三阀门73、收容于所述第三框体71内的竖板74、位于所述竖板74右侧的横板75、位于所述横板75下方左右两侧的第四过滤网76、位于所述横板74上方的第三斜杆77、位于所述第三斜杆77右侧的固定块78、位于所述固定块78下方的第二海绵块79及位于所述第三框体71下方的排出管70。所述第三框体71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第三框体71水平放置,所述第三框体71上设有位于其上表面的第七通孔711及位于其下表面的第八通孔712,所述第七通孔711及第八通孔712呈圆形且与所述第三框体7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一横杆47的右端与所述第三框体71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架56的下端与所述第三框体7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斜杆58的下端与所述第三框体7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管道72呈竖直状,所述第二管道72的上端对准所述第六通孔512且与所述第二框体5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三管道72的内部与所述第二框体5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三管道72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七通孔711且与所述第三框体7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第三管道72的内部与所述第三框体71的内部相通。所述第三阀门73用于控制所述第三管道72内水的流量。所述竖板74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竖板74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框体7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横板75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横板75的左表面与所述竖板74的右表面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横板75起到支撑作用。所述第四过滤网76设有两个,所述第四过滤网76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四过滤网76的上表面与所述横板7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过滤网76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三框体7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过滤网76之间放置有活性炭。所述第三斜杆77呈倾斜状,所述第三斜杆77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框体7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斜杆77的下端与所述横板7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78呈长方体,所述固定块78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三框体7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海绵块79呈长方体且竖直放置,所述第二海绵块79的上表面与所述固定块78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海绵块79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三框体7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排出管70呈竖直状,所述排出管70的上端对准所述第八通孔712且与所述第三框体7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排出管70的内部与所述第三框体71的内部相通,所述排出管70上设有第四阀门701,所述第四阀门701用于控制所述排出管70内水的流量。

如图1所示,所述本发明雨水收集过滤器使用时,首先可以将其放置在户外,从而在下雨时,所述收集框11可以用于收集雨水,并且由于第一过滤网12的设置,可以过滤掉雨水中大部分的颗粒杂质,使得颗粒杂质停留在第一过滤网12上方,所述第一弹簧13对所述第一过滤网12起到足够的支撑作用。然后经过第一过滤网12过滤后的雨水经过第一通孔111与海绵棒23接触,使得所述海绵棒23可以对雨水进行过滤,并且经过第二过滤网22的过滤后进入到第二过滤网22的下方,由于海绵棒23堵住第一通孔111,使得进入到第一通孔111内的雨水可以与海绵棒23充分接触,过滤效果较好,所述第二弹簧24对第二过滤网22起到足够的支撑作用。经过第二过滤网22过滤后的雨水滑过所述第一集中块25的上表面或者第二集中块26的上表面流动到所述第二集中块26的下方。然后进入到所述第一管道28内,然后打开第一阀门27,使得进入到所述第一管道28内的雨水进入到所述沉淀框31内,且经过第三过滤网34的过滤后集中到所述第一横板43及密封环44的上方,然后开始进行沉淀,所述第四弹簧35及第三弹簧33对所述第三过滤网34起到支撑作用。待沉淀一段时间后,雨水中的杂质沉淀在所述第一横板43及密封环44上,然后启动第一气缸41,使得所述第一推动杆42向上移动,进而使得所述第一推板43及密封环44向上移动,然后通过所述第四弹簧35使得所述第三过滤网34向上移动,当所述第一推板43及密封环44向上移动时,其上方的雨水随之向上移动,然后雨水经过第四通孔312进入到所述第二管道52内,打开第二阀门53,使得所述第二管道52内的水进入到所述第二框体51内。当雨较大,雨水流量加大时,启动第二气缸61,使得所述第二推动杆62向上移动,进而使得所述挡板63向上移动,然后使得所述第一海绵块64被拉伸,进而使得所述第一海绵块64内部的空隙较大,从而使得从第二管道52进入的雨水可以很快的经过第一海绵块64的过滤后进入到其右侧,然后进入到所述第三管道72内,过滤的效率较高,当需要雨水净化的较慢且净化的效果较好时,启动第二气缸61,使得所述第二推动杆62向下移动,进而使得所述挡板63向下移动,然后使得所述第一海绵块64被压缩,所述第一海绵块64内部的空隙变小,从而使其对雨水的过滤效果更好,过滤的更加精细,并且过滤的更慢,然后经过第一海绵块64过滤后的雨水进入到所述第三管道72内。打开第三阀门73,使得所述第三管道72内的经过净化后的雨水进入到所述第三框体71内,然后经过第四过滤网76的过滤与活性炭接触,从而可以吸附雨水中的杂质,然后经过第二海绵块79的过滤后进入到所述排出管70内,打开第四阀门701即可将其排出且方便收集起来利用。至此,本发明雨水收集过滤器使用过程描述完毕。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