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田间三面光衬砌渠道的生物通道及其改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44505阅读:4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田间三面光衬砌渠道的生物通道及其改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生物通道构建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田间三面光衬砌渠道的生物通道及其改造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为提高灌区田间渠道的输水速度和输水效率,采用混凝土对土渠进行三面光衬砌成为灌区节水改造的主要技术措施。随着田间渠道三面光衬砌化建设的推进,灌区一条条土渠变成了表面光滑的水泥硬质渠,虽有效提高了渠道输水效率,但也对脆弱的田间生态环境产生威胁,带来生态灾难。灌区田间以蛇类、蛙类为代表的两栖动物一旦跌落渠内,由于渠壁光滑,很难爬出逃生。由于灌溉渠道一般采用间歇性供水,遇到夏季高温炙烤天气,一旦渠道内水分蒸发殆尽后,两栖小动物会因缺水而死。久而久之,灌区生态环境而持续恶化,直接导致灌区生物多样性的降低。生物通道投入工程应用早有案例,如青藏公路为不影响藏羚羊迁徙而建的藏羚羊通道,水库大坝建设的鱼道等。近年来也有针对灌区衬砌渠道的生物通道发明,该技术为空心砖构成的阶梯式结构,特点是生态性较好,但由于为阶梯状结构,部分小动物可能难以越过阶梯;另外,空心砖结构存在一定透水性,不利于灌溉渠道的节水,孔洞内植物会增加渠道糙率,影响灌溉输水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田间三面光衬砌渠道的生物通道及其改造方法,该方法,本发明为灌区传统硬质化渠道的生态化改造(特别生物通道构建)提供了新思路。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田间三面光衬砌渠道的生物通道,包括开设在渠道底部的低洼水池通道和开设在渠道侧壁上的斜坡通道,所述斜坡通道的底部与低洼水池通道相连,所述斜坡通道上表面均匀埋设若干木条。

作为优选,所述低洼水池通道的长度为30‐50厘米,宽度为5‐10厘米,深度为1‐2厘米。

作为优选,所述斜坡通道沿渠道水流方向的宽度为30‐50厘米,斜坡角度为30‐60度。

作为优选,所述斜坡通道的底部采用砖砌,表面用水泥砂浆抹面。

作为优选,所述木条的截面为圆形,其直径为1‐1.5厘米,木条的长度为30‐50厘米,相连两条木条的间距为5‐8厘米。

一种田间三面光衬砌渠道的生物通道的改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沿渠道的单侧每隔30‐50米切割出30‐50厘米的缺口;

(2)在渠道缺口处构建斜坡通道,斜坡通道的底部采用砖砌,表面用水泥砂浆抹面;

(3)在斜坡通道上表面均匀埋设若干木条;

(4)在渠道的底部开设低洼水池通道1,将斜坡通道2的底部与低洼水池通道1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低洼水池通道1的长度为30‐50厘米,宽度为5‐10厘米,深度为1‐2厘米。

作为优选,所述斜坡通道2的斜坡角度为30‐60度。

作为优选,所述木条3的截面为圆形,其直径为1‐1.5厘米,木条的长度为30‐50厘米,相连两条木条3的间距为5‐8厘米。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为灌区传统硬质化渠道的生态化改造(特别生物通道构建)提供了新思路,在不降低已有三面光衬砌渠道输水能力、输水效率的同时,为灌区两栖小动物(如蛇类、蛙类)提供了逃生通道,改善了灌区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功能,为创建绿色生态灌区提供了技术支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生物通道的俯视平面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生物通道的剖面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生物通道的斜坡通道的细部图;

图中,低洼水池通道1、斜坡通道2、木条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地说明。

如图1‐3所示,一种田间三面光衬砌渠道的生物通道,包括开设在渠道底部的低洼水池通道1和开设在渠道侧壁上的斜坡通道2,所述斜坡通道2的底部与低洼水池通道1相连,所述斜坡通道2上表面均匀埋设若干木条3。

所述低洼水池通道1的长度为30‐50厘米,宽度为5‐10厘米,深度为1‐2厘米,主要目的吸引跌入渠道的两栖小动物从该处逃生。

所述斜坡通道2沿渠道水流方向的宽度为30‐50厘米,斜坡角度为30‐60度,有条件的地方尽量采用缓坡——此坡度设计综合考虑了灌区两栖小动物(蛇类、蛙类等)适宜爬坡能力、少占渠边农田等因素;在保持渠道过水断面基本不变的情况下,生物通道适当向渠中延伸。

所述斜坡通道2的底部采用砖砌,表面用水泥砂浆抹面。

所述木条3的截面为圆形,其直径为1‐1.5厘米,木条的长度为30‐50厘米,相连两条木条3的间距为5‐8厘米,通过埋设设置木条3,使得斜坡通道2呈现波浪型构造,目的主要便于灌区两栖小动物(蛇类、蛙类等)的爬行。

一种田间三面光衬砌渠道的生物通道的改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沿渠道的单侧每隔30‐50米切割出30‐50厘米的缺口;

(2)在渠道缺口处构建斜坡角度为30‐60度的斜坡通道2,斜坡通道2的底部采用砖砌,表面用水泥砂浆抹面,形成粗糙界面,确保不透水。

(3)在斜坡通道2上表面均匀埋设若干木条3,所述木条3的截面为圆形,其直径为1‐1.5厘米,木条的长度为30‐50厘米,相连两条木条3的间距为5‐8厘米;

(4)在渠道的底部开设低洼水池通道1,将斜坡通道2的底部与低洼水池通道1相连。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