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拉模体系,包括相邻的两个施工流水节分别为第一流水节和第二流水节,第一流水节包括第一阶段的混凝土a(1)、第二阶段的混凝土b(2)、第二阶段内模板的拱底内模a(3)、墙身内模(4)、拱顶内模(5)、放松状态的内模内部支撑(31)和门式安装架(28),所述内模内部支撑包括第二流水节包括第一阶段的混凝土c(6)和第二阶段内模板的拱底内模b(7),其特征在于:以循环水管沟横截面的中线对称、拱底内模a(3)和拱底内模b(7)的上侧均固定有两道通长的三角形支撑板(8),所述拱底内模a(3)上侧的三角形支撑板(8)上固定有通长的滑槽(9),沿滑槽(9)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横向圆钢节(10),所述横向圆钢节(10)的长度小于滑槽(9)的槽宽,以保证横向圆钢节(10)在滑槽(9)内可沿滑槽按施工方向向前滚动为准,所述横向圆钢节上安放有门式安装架(28),
所述第二流水节前端部的位置上对称设有两个倒链葫芦(11),倒链葫芦的主体通过配重(32)固定或者相应预埋在混凝土c(6)中的两个勾环(12)固定,倒链葫芦(11)的链条一端固定于滑槽(9)的端部,倒链葫芦(11)的链条另一端通过站在混凝土c(6)上的施工人员拉动,墙身内模(4)、拱顶内模(5)、内模内部支撑(31)和门式安装架(28)通过横向圆钢节(10)的前后滚动在滑槽(9)内完成连续的直线运动。
2.一种应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模体系的循环水管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施工步骤如下:
步骤一,设计循环水管沟各个流水节的施工长度,每个流水节均设计分为两个阶段进行施工;
步骤二,施工第一流水节的第一阶段,养护形成第一流水节的第一阶段混凝土即混凝土a(1);
步骤三,施工第一流水节的第二阶段:
a、在工厂预先加工好第一流水节第二阶段内模板,分为拱底内模a(3)、墙身内模(4)和拱顶内模(5),其中墙身内模(4)和拱顶内模(5)通过铰接点(13)铰接为一体;
b、在混凝土a(1)上先安装拱底内模a(3);
c、以循环水管沟横截面的中线对称、在拱底内模a(3)的上侧连接两道沿第一流水节通长的三角形支撑板(8);
d、在三角形支撑板上安置滑槽(9);
e、在滑槽(9)内按设计承重要求间隔设置一组横向圆钢节(10);
f、在横向圆钢节(10)上安放门式安装架(28),安装就位墙身内模(4)和拱顶内模(5)以及内模内部支撑(31);
g、安装第一流水节第二阶段外模板,其内侧与第二阶段内模板连接牢固,其外侧设外模支撑;
h、浇筑第一流水节第二阶段的混凝土,养护形成第一流水节的第二阶段混凝土即混凝土b(2);
步骤四,施工第二流水节的第一阶段,与步骤二的施工过程相同,形成第二流水节的第一阶段混凝土即混凝土c(6);
步骤五,施工第二流水节的第二阶段,与步骤三中步骤a-e的施工内容相同,完成第二流水节的拱底内模b(7)、三角形支撑板(8)、滑槽(9)和横向圆钢节(10)的施工;
步骤六,位于该流水节前端部位置上设置倒链葫芦(11),该倒链葫芦(11)的主体通过配重固定或者预埋在混凝土c(6)中的勾环固定,倒链葫芦(11)的链条一端固定在滑槽(9)的端部,倒链葫芦(11)的链条另一端通过站在混凝土c(6)上的施工人员操作拉动;
步骤七,松开调节内模的内部支撑,使铰接点(13)收缩,同时断开第一流水节第二阶段内模板与第一流水节第二阶段外模板的连接,使第一流水节第二阶段内模板中的墙身内模(4)和拱顶内模(5)以及内模内部支撑(31)和门式安装架(28)形成可移动的上部整体;
步骤八,施工人员拉动倒链葫芦(11)牵引步骤七中的上部整体,使上部整体通过滑槽(9)中的横向圆钢节(10)的滚动向前直线滑动;
步骤九,上部整体拉动至第二流水节第二阶段的预定位置后,恢复内部支撑,重新定位调整高度,拱底内模b(7)、墙身内模(4)和拱顶内模(5)以及所有内部支撑形成第二流水节第二阶段内模板;
步骤十、浇筑第二流水节第二阶段的混凝土,养护形成第二流水节的第二阶段混凝土即混凝土d;
步骤十一、循环步骤四至步骤十进行其余流水节的施工,直至整体循环水管沟施工完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拉模体系的循环水管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滑槽为槽钢,所述横向圆钢节的设置间距为1.5-2.5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拉模体系的循环水管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六中的勾环为在浇筑混凝土c(6)之前、距离该流水节前端部至多1米位置处的振捣孔内插设预埋的两个拉环钢筋,拉环钢筋避开结构钢筋设置并且应埋在廊道结构里,两个拉环钢筋分别正对后续第二流水节的第二阶段的滑槽位置,混凝土c(6)浇筑完成后拉环钢筋突出该混凝土的上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拉模体系的循环水管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六中的配重(32)为设置在第二流水节端面前侧的混凝土块状配重,混凝土表面设有两个预埋环(34),两个预埋环分别位于后续第二流水节第二阶段滑槽位置的延长线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应用拉模体系的循环水管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六中倒链葫芦(11)的链条通过连接钢筋(14)固定在滑槽(9)的端部,连接钢筋(14)由两端均带拉勾的钢筋弯折而成,尾部拉勾勾住滑槽的端部开设的勾孔(36)上,头部拉勾勾住倒链葫芦的链条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拉模体系的循环水管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第一阶段的施工过程如下:
步骤a1,浇筑底部混凝土垫层(15),并在底部混凝土垫层上铺设一层塑料薄膜,在塑料薄膜上放置支架垫块(16),并在支架垫块上支设在工厂内预先加工好的内模支架(17),同时控制内模支架的高度,保证其高度比理论高度低5mm;
步骤b1, 内模支架上固定保护层垫块(18)并在内模支架上绑扎第一阶段钢筋(33),同时固定预埋安装第二阶段内模的螺杆(22),
步骤c1,在第一阶段钢筋的上方、保护层垫块上安装第一阶段圆弧内模(19),并在第一阶段圆弧内模的面板上开振捣孔;
步骤d1,施工第一阶段外模;
步骤e1,在第一阶段圆弧内模(19)的上部设置加压型钢(23),加压型钢是由纵梁和横梁连接的组合加压型钢梁,纵梁钢通过连接螺栓固定在第一阶段圆弧内模(19)的顶部,横梁固定连接在纵梁上,纵梁和横梁都均为工字钢,横梁的两端部通过横梁倒链葫芦(24)固定在垫层(15)上;
步骤f1,第一阶段外模的外侧间隔设置外模支撑(25),并在外模钢龙骨(26)的顶部设置调节木方(27),横梁倒链葫芦(24)同时横梁也压在调节木方(27)的上侧;
步骤g1,浇筑混凝土a(1)的混凝土并养护,第一阶段圆弧内模(19)需要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3-4小时整体吊起拆除,随即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压光以除去可能存在的水泡和气泡。
8.根据权利要求2或7所述的应用拉模体系的循环水管沟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第f步的具体施工过程如下:
步骤a2、带调节托的门式安装架(28)的底部为支撑工字钢(29),将支撑工字钢(29)置于横向圆钢节(10)上;
步骤b2、安装竖向模板支撑(31.1)和水平模板支撑(31.3);
步骤c2、吊装形成为一体的墙身内模(4)和拱顶内模(5),拱底内模(5)与墙身内模(4)之间用木方(30)嵌紧,同时利用螺杆(22)安装斜向模板支撑(31.2)并压紧,墙身内模(4)与混凝土a的接缝用泡沫条填塞;
步骤d2、拱顶内模(5)的下侧预先焊有与三角形支撑板(8)上下相对设置的三角形压板(20),门式安装架(28)的调节托上安放有顶承工字钢(21),调整调节托使该顶承工字钢(21)顶紧在三角形压板(20)的下侧,铰接点(13)充分展开保证拱顶内模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