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浅埋盾构法隧道的抗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39048阅读:61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工程,特别涉及一种超浅埋盾构法隧道的抗浮结构。



背景技术:

盾构法隧道施工中,经常会受地质条件、地层环境、地面环境的影响,盾构法隧道埋深不够,满足不了抗浮的要求;另外超浅埋盾构法隧道上部重载车辆长期运行,对成型盾构法隧道结构造成冲击,影响结构的使用寿命。

对盾构法隧道埋深不够,满足不了抗浮的要求处理,常规的处理方法是加大盾构区间埋深,调整车站埋深及加大盾构区间纵坡共同处理。此项处理方式加大了工程投资,并且增加了区间深基坑施工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超浅埋盾构法隧道的抗浮结构,以有效解决超浅埋盾构法隧道抗浮的技术问题,避免在运营期间结构造成破坏,并有效减少工程投资,降低盾构区间两边深基坑施工安全风险,保证工程顺利实施。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超浅埋盾构法隧道的抗浮结构,包括超浅埋于地面下的由混凝土管片组装形成的盾构隧道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盾构隧道结构的两侧外分别沿线路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左侧桩基、右侧桩基,各左侧桩基的顶端设置与其固结为一体的左侧压板梁,各右侧桩基的顶端设置与其固结为一体的右侧压板梁,左侧压板梁、右侧压板梁之间设置与之固结为一体的抗浮压板。

所述抗浮压板下方盾构隧道衬砌结构外周围的土体内通过注浆加固形成超前注浆加固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盾构隧道结构外设置由左侧桩基、右侧桩基、左侧压板梁、右侧压板梁和抗浮压板形成的桩板结构,有效解决超浅埋盾构法隧道抗浮的技术问题,不影响盾构始发井、盾构区间施工进度,降低盾构区间两边深基坑施工安全风险,保证工程顺利实施,有利于减少工程投资;能有效避免在运营期间对隧道结构结构造成破坏,使盾构隧道结构地面以上的空间可得到充分利用。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如下一幅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超浅埋盾构法隧道的抗浮结构的横断面图。

图中示出构件、部位及所对应的标记:地面1、回填土层2、抗浮压板3、混凝土垫层4、左侧压板梁5a、右侧压板梁5b、左侧桩基6a、右侧桩基6b、混凝土管片7、超前注浆加固体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超浅埋盾构法隧道的抗浮结构包括超浅埋于地面1下的由混凝土管片7组装形成的盾构隧道结构。所述盾构隧道结构的两侧外分别沿线路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左侧桩基6a、右侧桩基6b,各左侧桩基6a的顶端设置与其固结为一体的左侧压板梁5a,各右侧桩基6b的顶端设置与其固结为一体的右侧压板梁5b,左侧压板梁5a、右侧压板梁5b之间设置与之固结为一体的抗浮压板3。即在盾构隧道结构外设置由左侧压板梁5a、右侧压板梁5b、左侧桩基6a、右侧桩基6b和抗浮压板3形成的桩板结构,有效解决超浅埋盾构法隧道抗浮的技术问题,不影响盾构始发井、盾构区间施工进度,降低盾构区间两边深基坑施工安全风险,保证工程顺利实施,有利于减少工程投资。而且能有效避免在运营期间对隧道结构结构造成破坏,使盾构隧道结构地面以上的空间可得到充分利用。

参照图1,所述抗浮压板3下方于盾构隧道结构外周围的土体内通过注浆加固形成超前注浆加固体8。即在盾构掘进过程中,对抗浮压板3下土体沿盾构隧道结构周围进行有针对性的超前土体注浆加固,使软弱地层形成固结土体,从而避免掘进断面出现“上软下硬”或地层受力不均匀现象,导致掘进困难。所述抗浮压板3底面下设置一定厚度的混凝土垫层4,抗浮压板3顶面至地面1为回填土层2。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超浅埋盾构法隧道的抗浮结构的施工过程及技术要求如下:

(1)施工左侧桩基6a、右侧桩基6b,挖出桩基顶面及两排桩基相邻之间土方至混凝土垫层4底部,并凿除桩头,调直桩头钢筋;

(2)施工混凝土垫层4;

(3)施工抗浮压板3及左侧压板梁5a、右侧压板梁5b钢筋,抗浮压板3及左侧桩基6a、右侧桩基6b钢筋锚固在左侧压板梁5a、右侧压板梁5b钢筋内,其锚固长度满足相关规范要求。然后进行抗浮压板3及左侧压板梁5a、右侧压板梁5b混凝土浇筑,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在左侧压板梁5a、右侧压板梁5b及抗浮压板3上回填土方至原地面。

(4)盾构掘进至抗浮压板3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并提前对盾体周边范围进行针对性的注浆加固。

(5)沿设计线路进行盾构掘进,拼装盾构管片,并进行二次注浆。

以上所述只是用图解说明本实用新型超浅埋盾构法隧道的抗浮结构一些原理及功能,并非是要将本实用新型局限在所示和所述的具体结构和适用范围内,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应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申请的专利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