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屋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水屋顶。
背景技术:
现在的淡水资源有限,很多地区的淡水资源匮乏,所以他们就自己在屋顶修建蓄水池收集雨水,融雪水,但目前的蓄水池容易蒸发,而且容易受到污染,人饮用此水很不卫生,容易感染细菌,而且长期在容易导致屋顶表面产生缝隙使墙体渗漏,从而降低房屋的使用寿命,因此我提出一种集水屋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集水屋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集水屋顶,包括底层、屋顶集水箱、防水耐晒抑菌层、圆孔、PP-R管、水质净化管、第一水管、第二水管、水缸、卵石、细沙、活性炭、沸石粉、双层棉和过滤网,所述底层安装在屋顶集水箱的底部,所述屋顶集水箱的内壁有防水耐晒抑菌层,所述屋顶集水箱的右底端设置圆孔、所述PP-R管贯穿底层镶嵌在圆孔内,所述第一水管的上端与PP-R管的下端连接,所述水质净化管的上端与第一水管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二水管的上端与水质净化管的下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水管的下端坐落于水缸的中部。
优选的,所述过滤网设置在PP-R管与屋顶集水箱的接口处。
优选的,所述PP-R管、第一水管和第二水管的内壁均有防水耐晒抑菌层。
优选的,所述防水耐晒抑菌层的厚度为3-5毫米。
优选的,所述双层棉布设置在第二水管中部。
与现在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集水屋顶使用方便,集水箱内壁设有防水耐晒抑菌层,可防止雨水侵袭集水箱,使用水质净化管,使雨水达到安全水质,就可以避免感染细菌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过滤网结构示意图。
图中:底层1、屋顶集水箱2、防水耐晒抑菌层3、圆孔4、PP-R管5、水质净化管6、第一水管7、第二水管8、水缸9、卵石10、细沙11、活性炭12、沸石粉13、双层棉布14、过滤网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集水屋顶,包括底层1、屋顶集水箱2、防水耐晒抑菌层3、圆孔4、PP-R管5、水质净化管6、第一水管7、第二水管8、水缸9、卵石10、细沙11、活性炭12、沸石粉13、双层棉布14和过滤网15,所述底层1安装在屋顶集水箱2的底部,所述屋顶集水箱2的内壁有防水耐晒抑菌层3,所述屋顶集水箱2的右端设置圆孔4、所述PP-R管5贯穿底层1镶嵌在圆孔4内,所述过滤网15设置在PP-R管5与屋顶集水箱2的接口处,所述第一水管7的上端与PP-R管5的下端连接,所述水质净化管6的上端与第一水管7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二水管8的上端与水质净化管6的下端连接,所述第二水管8的下端坐落于水缸9的中部,所述双层棉布14设置在第二水管8中部,所述防水耐晒抑菌层3的厚度为3-5毫米,所述PP-R管5、第一水管7和第二水管8的内壁均有防水耐晒抑菌层3,所述过滤网15设置在PP-R管与屋顶集水箱2的接口处,位于第一水管7的下端远离第二水管8上端的所述水质净化管6内部分别依次装、卵石10、细沙11、活性炭12、沸石粉13,与现在的技术相比,该集水屋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集水箱内壁设有防水耐晒抑菌层,可防止雨水侵袭集水箱,同时又可防止集水形漏水,使用水质净化管,过滤雨水的杂质,细菌,重金属,使雨水达到干净,安全水质,就可以避免感染细菌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