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利设备,具体是一种便捷移动的水利清淤自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在各种水利工程中不同程度的存在泥沙及淤泥的情况,若不及时处理就会出现河道堵塞,导致一些水利设施报废,一旦发生汛情,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和损失,因此,需要对各水利工程进行定期清淤,但是现有的清淤设备体积大、价格高,移动困难,清淤成本很高,操作过程也很复杂,浪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同时清淤效率非常低,现有的清淤装置很多采用的是将管道中的泥沙吸出,随意排放,此方法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在实用新型专利中CN203583551U设计了一种水利清淤设备,能够清理河道内的淤泥;但是该设计对淤泥清理后的处理不够完善,无法对装置内过滤网的淤泥进行有效的清洗,不能及时清理过滤网上堆积的淤泥会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捷移动的水利清淤自清洗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捷移动的水利清淤自清洗装置,包括移动架、清理箱、吸淤泵和增压泵;所述移动架设置有推柄、底板和滑轮;所述推柄设置在移动架顶端;所述滑轮设置在底板底部;所述清理箱设置在底板上方,清理箱设置有淤泥箱、集水箱、左过滤网、右过滤网、收集板、顶板、出水口和挂杆;所述顶板设置在淤泥箱的顶端;所述挂杆设置在顶板内部中间;所述收集板与左过滤网和右过滤网的末端连接,收集板的左端设置有开口;所述淤泥箱设置在清理箱左侧,开口设置在淤泥箱上端,淤泥箱设置有排污口;所述排污口设置在淤泥箱左侧底端;所述集水箱设置在淤泥箱的右侧,集水箱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设置在集水箱的右侧下端;所述增压泵设置在底板上,增压泵与出水口连接,增压泵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吸淤泵设置有左阀门、左吸淤管、右吸淤管、右阀门、活动吸管和连接管,吸淤泵设置在顶板上方;所述活动吸管连接在吸淤泵上;所述连接管长度与集水箱的长度相等,连接管通过左阀门和右阀门连接在吸淤泵上,连接管下方连接有左吸淤管和右吸淤管;所述左吸淤管和右吸淤管设置有若干个,左吸淤管设置在左过滤网上方,右吸淤管设置在右过滤网上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左过滤网通过挂杆倾斜20度连接在左侧的收集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右过滤网通过挂杆倾斜20度连接在右侧的收集板上,左过滤网与右过滤网对称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左过滤网和右过滤网的长度与集水箱的长度相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的移动架方便整体的移动作业,推柄方便工作人员移动,挂杆用来悬挂左过滤网和右过滤网,倾斜设置的左过滤网和右过滤网能使污泥顺着重力流到收集板上,不会有污泥长期堆积,收集板能收集污泥,从开口排到淤泥箱,排污口用来清理淤泥箱内的淤泥,左过滤网和右过滤网的长度与集水箱的长度相等,防止过滤时水进入淤泥箱,出水管与增压泵的配合设置能利用集水箱内的水冲洗河道,活动吸管用来吸取河道内的淤泥,左阀门和右阀门控制左过滤网和右过滤网的工作;本实用新型工作时,通过吸淤泵将淤泥吸到连接管,通过左阀门与右阀门控制排污出口,左吸淤管将淤泥排到左过滤网,右吸淤管将淤泥排到右过滤网,左过滤网与右过滤网的倾斜设计能使淤泥在过滤的情况下自动流到收集板,再通过开口将淤泥收集到淤泥箱,通过排污口集体清理,过滤后的水都收集到集水箱,通过出水口和增压泵的配合设置能利用集水箱内的水冲洗河道,集中处理;本实用新型设计巧妙,能实现装置内部的自清理,清淤高效,使用方便,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便捷移动的水利清淤自清洗装置的正面剖视图;
图2为便捷移动的水利清淤自清洗装置的左侧剖视图;
图中:1-移动架,2-推柄,3-清理箱,4-左过滤网,5-左阀门,6-左吸淤管,7-吸淤泵,8-右吸淤管,9-右阀门,10-活动吸管,11-顶板,12-收集板,13-右过滤网,14-出水口,15-出水管,16-增压泵,17-滑轮,18-底板,19-连接管,20-挂杆,21-淤泥箱,22-开口,23-集水箱,24-排污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捷移动的水利清淤自清洗装置,包括移动架1、清理箱3、吸淤泵7和增压泵16;所述移动架1设置有推柄2、底板18和滑轮17,移动架1方便整体的移动作业;所述推柄2设置在移动架1顶端,推柄2方便工作人员移动;所述滑轮17设置在底板18底部;所述清理箱3设置在底板18上方,清理箱3设置有淤泥箱21、集水箱23、左过滤网4、右过滤网13、收集板12、顶板11、出水口14和挂杆20;所述顶板11设置在淤泥箱21的顶端;所述挂杆20设置在顶板11内部中间,挂杆20用来悬挂左过滤网4和右过滤网13;所述左过滤网4通过挂杆20倾斜20度连接在左侧的收集板12上;所述右过滤网13通过挂杆20倾斜20度连接在右侧的收集板12上,左过滤网4与右过滤网13对称设置,倾斜设置的左过滤网4和右过滤网13能使污泥顺着重力流到收集板12上,不会有污泥长期堆积;所述收集板12与左过滤网4和右过滤网13的末端连接,收集板12的左端设置有开口22,收集板12能收集污泥,从开口22排到淤泥箱21;所述淤泥箱21设置在清理箱3左侧,开口22设置在淤泥箱21上端,淤泥箱21设置有排污口24;所述排污口24设置在淤泥箱21左侧底端,排污口24用来清理淤泥箱21内的淤泥;所述集水箱23设置在淤泥箱21的右侧,集水箱23设置有出水口14,左过滤网4和右过滤网13的长度与集水箱23的长度相等,防止过滤时水进入淤泥箱21;所述出水口14设置在集水箱23的右侧下端;所述增压泵16设置在底板18上,增压泵16与出水口14连接,增压泵16设置有出水管15,出水管15与增压泵16的配合设置能利用集水箱23内的水冲洗河道;所述吸淤泵7设置有左阀门5、左吸淤管6、右吸淤管8、右阀门9、活动吸管10和连接管19,吸淤泵7设置在顶板11上方;所述活动吸管10连接在吸淤泵7上,活动吸管10用来吸取河道内的淤泥;所述连接管19长度与集水箱23的长度相等,连接管19通过左阀门5和右阀门9连接在吸淤泵7上,连接管19下方连接有左吸淤管6和右吸淤管8,左阀门5和右阀门9控制左过滤网4和右过滤网13的工作;所述左吸淤管6和右吸淤管8设置有若干个,左吸淤管6设置在左过滤网4上方,右吸淤管8设置在右过滤网13上方;本实用新型工作时,通过吸淤泵7将淤泥吸到连接管19,通过左阀门5与右阀门9控制排污出口,左吸淤管6将淤泥排到左过滤网4,右吸淤管8将淤泥排到右过滤网13,左过滤网4与右过滤网13的倾斜设计能使淤泥在过滤的情况下自动流到收集板12,再通过开口22将淤泥收集到淤泥箱21,通过排污口24集体清理,过滤后的水都收集到集水箱23,通过出水口14和增压泵16的配合设置能利用集水箱23内的水冲洗河道,集中处理。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