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型止水幕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1592阅读:985来源:国知局
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型止水幕墙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止水幕墙施工的技术领域,特别是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型止水幕墙。



背景技术:

常规的基坑支护结构一般采用连排钻孔灌注桩或锚喷支护结构,在其支护结构外侧增设水泥土地下连续墙作止水帷幕。组合型的抗渗止水支护结构,被广泛采用。也有采用连排咬合钻孔灌注桩构成抗力与止水合一支护结构。此外还有搅拌或旋喷形成止水帷幕,但这些止水帷幕基本是作用单一,并不能与支护结构一起分担侧壁压力和加固侧壁土体范围有限,有时因施工质量控制止水效果并不一定达到预期目标,同时需要消耗大量水泥。无论是现场搅拌喷射水泥土帷幕还是旋喷止水帷幕都做不到绿色环保,施工工序复杂,不利于成本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止水帷幕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增强土体强度、可分担侧壁压力、与支护结构联合作用、施工方法简单、加快基坑开挖进度、绿色环保的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型止水幕墙。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型止水幕墙,它包括基坑支护结构、竖向超前小导管和大角度斜向超前小导管,基坑支护结构的侧壁从上往下顺次设置有多组竖向超前小导管和大角度斜向超前小导管,所述的大角度斜向超前小导管与基坑支护结构呈夹角置入基坑周边土体中。

所述的基坑支护结构包括侧壁面板和锚杆,锚杆斜向设置于基坑周边土体中,侧壁面板和锚杆固定连接。

所述的竖向超前小导管垂直地面且随基坑深度逐级设置。

所述的竖向超前小导管为注浆管。

所述的大角度斜向超前小导管在基坑开挖前以30~45°置入基坑周边的土体中。

所述的竖向超前小导管为注浆管。

所述的竖向超前小导管、大角度斜向超前小导管在基坑开挖前完成注浆。

所述的竖向超前小导管、大角度斜向超前小导管与基坑支护结构牢固密闭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利用超前小导管注浆填充基坑侧壁土体孔隙,降低渗透性,形成止水帷幕。

2)利用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基坑侧壁土体,增强基坑侧壁土体强度。

3)利用超前小导管与支护结构面板连接联合注浆加固的基坑侧壁土体形成具有一定支护能力的墙体。

4)基坑开挖在开挖过程中,随时掌控截水状况和渗漏情况,并进行及时调整设计和施工参数或补漏。

5)本实用新型结合基坑开挖进度逐级施作并根据水压情况逐级增强调整,避免盲目施作造成的浪费。

6)利用大倾角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基坑一定厚度的土体,减少侧壁土压力并辅助支护结构控制基坑变形。

7)利用大角度斜向超前小导管和竖向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基坑,使侧壁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胶结土体,有利于基坑快速开挖。

8)注浆加固土体形成具有增强作用的止水幕墙,大大降低了通常止水帷幕和支护结构的费用;

9)超前小导管注浆施工便捷,不受场地条件限制,避免大型机械操作;

10)替代了通常搅拌或旋喷形成止水帷幕,极大节约的水泥用量,体现了绿色、环保。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 本实用新型的施工流程图;

图中,1-基坑支护结构,2-竖向超前小导管,3-大角度斜向超前小导管,4-锚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所示,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型止水幕墙,它包括基坑支护结构1、竖向超前小导管2和大角度斜向超前小导管3,基坑支护结构1的侧壁从上往下顺次设置有多组竖向超前小导管2和大角度斜向超前小导管3,所述的大角度斜向超前小导管3与基坑支护结构1呈夹角置入基坑周边土体中。

所述的基坑支护结构1包括侧壁面板和锚杆4,锚杆4斜向设置于基坑周边土体中,侧壁面板和锚杆固定连接。所述的竖向超前小导管2垂直地面且随基坑深度逐级设置。所述的竖向超前小导管2为注浆管。所述的大角度斜向超前小导管3在基坑开挖前以30~45°置入基坑周边的土体中。所述的竖向超前小导管2为注浆管。所述的竖向超前小导管2、大角度斜向超前小导管3在基坑开挖前完成注浆。所述的竖向超前小导管2、大角度斜向超前小导管3与基坑支护结构1牢固密闭连接。

通过向竖向超前小导管2和大角度斜向超前小导管3内注入水泥浆,水泥浆充分填充基坑侧壁土体孔隙,与基坑侧壁土体胶结形成止水帷幕,在增强基坑侧壁土体强度的同时,形成了有一定厚度具有支护能力的的止水帷幕墙,极大节约了水泥用量,施工快速高效,体现了绿色、环保。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施工步骤为:

S1、基坑定位放线;

S2、根据支护方案进行支护结构施工;

S3、超前小导管施工机具就位;

S4、施作竖向超前小导管2并注浆,水泥浆填充基坑侧壁土体孔隙,形成止水帷幕;

S5、继续开挖基坑,同时支护结构面板施工;

S6、大角度斜向超前小导管3施工并注浆,水泥浆与止水帷幕之间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土体;

S7、支护结构锚杆施工;

S8、开挖继续开挖基坑,根据渗水状况和渗漏情况,施作竖向超前小导管2、大角度斜向超前小导管3,从而调整设计和施工参数或补漏;

S9、基坑逐层开挖直至设计深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