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泥石流挖掘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03060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泥石流挖掘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施工、抢险、防汛等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多功能泥石流挖掘机。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地震、暴雨引发山洪爆发导致出现泥石流、堰塞湖等,在这些抗洪抢险救灾工程中,常常会遇到出现局部积水。目前一般采用陆地开挖施工。现有设备挖掘机只适合在平地使用,遇到这种泥地情况,一方面很容易陷进去,导致设备的瘫痪;另一方面,则需采取其它辅助措施,有水上施工变为陆上施工才可进行。目前尚无很好的设备在泥石流形成的泥地上或局部有水情况下,进行快速、高效的行走及沟渠的挖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抗洪抢险救灾过程中出现的泥石流堆积而成的积水问题及泥地行走的困难导致沟渠挖掘难以进行,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泥石流挖掘机,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进行快速施工。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功能泥石流挖掘机,包括操控台、驱动臂、挖斗、行走系统、及驱动系统,所述操控台设在行走系统上,行走系统连接有驱动系统,所述驱动系统包括液压系统,驱动臂连接有液压系统,在驱动臂的末端设有挖斗,还包括一移动平台,所述操控台设置在移动平台上,所述移动平台包括上平台及下平台,而操控台设置在上平台上,所述上平台与下平台之间设置有若干滑轨,所述上平台与下平台之间还设有推动装置,所述下平台连接有驱动系统,所述行走系统包括一浮箱,所述浮箱为一中空箱体,在所述浮箱两侧设有驱动轮,驱动轮与驱动系统相连接,若干驱动轮外侧设有一履带。

这种设计能够满足该设备在泥石流情况下的挖掘工作,还能在上述存有积水的情况下的湿软地面行走,方便进行多种情况的行走及挖掘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履带上设置有一盲孔,在所述盲孔内安装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连接有叶片组件,叶片组件包括叶片,所述叶片由若干片状板铰接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履带上设置有一通孔,所述通孔内安装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连接有叶片组件和滚珠,在所述浮箱的底部设有弧形凸起,叶片组件包括叶片,所述叶片由若干片状板铰接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履带设有一通孔,在所述通孔中设有一球连接,两个所述球连接之间设有一导向套,在所述导向套中滑动配合有叶片组件,在叶片组件上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电动缸相连接,

所述叶片组件包括叶片、第二弹簧、铰接滑套、固定滑套、第三弹簧、分支杆及中部长连杆,所述电动缸设有连接杆,在所述连接杆上设置有若干分支杆,分支杆安装在中部长连杆上的固定滑套上,所述分支杆在中部长连杆的垂直方向滑动配合,

所述中部长连杆设有若干铰接滑套,在所述铰接滑套内滑动配合有叶片,两所述叶片及分支杆铰接在一起,在两所述叶片及分支杆的铰接点与中部长连杆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而两两相邻叶片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在所述叶片一侧设置有漏泥齿。

进一步地,所述操控台底部设置有一空箱,在所述空箱内放置有干燥剂颗粒;在所述空箱上设有喷淋头。这种设计能够调节自身重心位置。方便简单。

进一步地,在所述空箱侧壁上设置有若干通气孔和若干超声波振动器。

进一步地,所述推动装置为液压缸、气缸或电动缸。

进一步地,所述下平台底部设置有气动拨动机构,所述气动拨动机构包括若干空心滚轴,所述空心滚轴连接有电机,所述空心滚轴还连接有气管,气管连接有充吸气设备,所述空心滚轴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上设有若干导向孔,所述导向孔内安装有凸起拨片,所述外壳体两端部均设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设有充吸气孔,所述充吸气孔连接有气管。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体内部设有固定卡块,凸起拨片上设置滑动挡片,所述滑动挡片上设有卡位密封条,所述卡位密封条与固定卡块相匹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针对抗洪抢险救灾过程中出现的泥石流堆积而成的积水问题及泥地行走的困难导致沟渠挖掘难以进行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3为操控台重心偏移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4中结构的第一改进实施例;

图6为叶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4中结构的第二改进实施例;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图10为气动拨动机构的剖视图;

图11为图10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操控台,2驱动臂,3液压系统,4挖斗,5行走系统,501履带,502驱动轮,503浮箱,504叶片组件,5041叶片,5042第二弹簧,5043铰接滑套,5044固定滑套,5045第三弹簧,5046漏泥齿,5047分支杆,5048中部长连杆,505浮箱,506第一弹簧,507球连接,508导向套,509连接杆,510电动缸,511滚珠,512弧形凸起,6移动平台,601上平台,602下平台,7驱动系统,8气动拨动机构,801外壳体,802凸起拨片,803导向孔,804充吸气孔,805转动轴,806卡位密封条,807固定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多功能泥石流挖掘机包括操控台1、驱动臂2、挖斗4、行走系统5、移动平台6及驱动系统7。

所述操控台1设在移动平台6上,操控台1在移动平台6上借助于滑轨及推动装置实现左右前后移动。所述推动装置可为液压缸、气缸、电动缸及传动轴等能够实现推动操控台1前后移动的装置。

所述移动平台6下方设有行走系统5,行走系统6连接有驱动系统7,所述驱动系统7包括液压系统3,驱动臂2连接有液压系统3,在驱动臂2的末端设有挖斗4,用于进行沟渠的挖掘工作。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分析。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包括一操控台1,所述操控台1底部设置有一空箱,在所述空箱内放置有干燥剂颗粒;在所述空箱上设有喷淋头,通过喷淋头喷水至干燥剂使得空箱内的干燥剂改变它的重量,从而在操控台1在移动平台6上移动时,更好的改变重心位置。

一种优化设计,在所述空箱侧壁上设置有若干通气孔和若干超声波振动器。借助于超声波振动器及通气孔的设置,能够实现干燥剂水分的蒸发,用于减小操控台1的重量,也方便进行重心的改变。

所述操控台1设置在移动平台6上,所述移动平台6包括上平台601及下平台602。而操控台1设置在上平台601上。上平台601与下平台602之间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上平台601与下平台602之间设置有若干滑轨。通过滑轨的设计实现了上平台601在下平台602上的前后左右移动。

所述上平台601与下平台602之间还设有推动装置。所述推动装置可为液压缸、通过液压缸的设置,能够为上平台601在下平台602上的前后左右移动提供动力。

在移动平台6上设置有可左右前后移动的操控台1,有改变重心的作用。能够在淤泥下陷的时候起到缓冲作用,甚至能防止下陷。

所述下平台602连接有驱动系统7,所述驱动系统7包括令驱动臂2动作的液压系统3和驱动行走系统5动作的发动机或者电动机等。

驱动臂2与液压系统3相连接,驱动臂2与挖斗4通过连杆相连接。借助于液压系统3实现了驱动臂2动作,进而带动连杆动作,从而实现挖斗的挖掘工作。

所述行走系统5包括一浮箱503,如图1所示。所述浮箱503为一中空箱体,在所述浮箱503两侧设有驱动轮502,驱动轮502与驱动系统7相连接,通过驱动系统7提供动力实现驱动轮502的转动。

若干驱动轮502外侧设有一履带501,通过驱动轮502及履带501的设计实现了该装置的地面行走。

一种更优设计,在所述履带501上设置有一盲孔,在所述盲孔505内安装有第一弹簧506,第一弹簧506连接有叶片组件504,叶片组件504包括叶片5041,该叶片5041能够在第一弹簧506作用下调节长度,从而使得操控台1处于水平位置。叶片5041的设计,第一防止在淤泥里下陷起到提升作用,支撑,第二履带由于接触水体,驱动失效或者动力不足时,叶片起辅助驱动的作用,更加方便的进行淤泥里的转向。而且在两两叶片之间,存在着淤泥,也起到支撑的作用。

一种改进设计,如图8所示,在所述履带501上设置有一通孔,在所述通孔内安装有第一弹簧506,第一弹簧506连接有叶片组件504和滚珠511,在所述浮箱503的底部设有弧形凸起512,叶片组件504包括叶片5041,这种设计能够使得叶片组件504在履带行走时呈现一种高低高的状态,当低处要上升时,会挤压泥土,从而提高该部分的压力,增强支撑力的作用,增强泥泞土地的行走能力。

如图5至图7所示为该装置的另一实施例。

在所述履带501设有一通孔,在所述通孔中设有一球连接507,两个所述球连接507之间设有一导向套508,在所述导向套508中滑动配合有叶片组件504,在叶片组件504上设有连接杆509,所述连接杆509与电动缸510相连接。

图6为叶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叶片组件包括叶片5041、第二弹簧5042、铰接滑套5043、固定滑套5044、第三弹簧5045、分支杆5047及中部长连杆5048,所述电动缸510设有连接杆509,在所述连接杆509上设置有若干分支杆5047。分支杆5047安装在中部长连杆5048上的固定滑套5044上。所述分支杆5047在中部长连杆5048的垂直方向滑动配合。

所述中部长连杆5048还设有若干铰接滑套5043,在所述铰接滑套5043内滑动配合有叶片5041,两所述叶片5041及分支杆5047铰接在一起。

更优设计,在两所述叶片5041及分支杆5047的铰接点与中部长连杆5048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5042,而两两相邻叶片5041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5045。

如图7所示,在所述叶片5041一侧设置有漏泥齿5046。当进行叶片5041的来回拨动时,能减小泥土的阻力作用。

叶片组件504的工作方式,当进行叶片组件504的摆动时,电动缸510回缩,带动连接杆509回缩,使得第二弹簧5042压缩,从而叶片5041在铰接滑套5043的作用下趋向于与中部长连杆5048平行。而叶片5041的漏泥齿5046与其他叶片5041的相重叠,从而将这部分缺口阻挡。使得泥土的阻力变大,借助于履带行走实现对泥土的拨动。

当电动缸510伸出时,叶片5041下侧的漏泥齿5046滑出铰接滑套5043部分,而泥土从漏泥齿5046漏出,减小阻力作用,同时两两叶片组成的锥形头设计也能起到减小阻力的作用。而在第三弹簧5045的作用下,第三弹簧5045从压缩到恢复原状,将积攒的能量释放,从而提供了助力,节省能源,辅助进行叶片5041的拨动。

一种更加优化设计,如图9至图11所示。所述下平台602底部设置有气动拨动机构8,所述气动拨动机构8包括若干线性排列的空心滚轴,所述空心滚轴连接有电机,用以驱动空心滚轴转动,所述空心滚轴还连接有气管。气管连接有充吸气设备,用以进行空心滚轴的充气及吸气过程。

所述空心滚轴包括外壳体801,所述外壳体801上设有若干导向孔803,所述导向孔803内安装有可沿上述导向孔803来回伸缩的凸起拨片802,所述外壳体801两端部均设有转动轴805,所述转动轴805上设有充吸气孔804,

所述充吸气孔804连接有气管,用于进行空心滚轴的充吸气。当对空心滚轴充气时,凸起拨片802向外突出形成拨动挡片,用来进行划水,这种设计同时也增大了浮力。当对空心滚轴吸气时,凸起拨片802回缩至空心滚轴中,避免在路面行走时造成凸起拨片802的损坏。

一种优化设计,如图11所示。所述外壳体801内部设有环绕导向孔803一周的固定卡块807,凸起拨片802上设置滑动挡片,所述滑动挡片上设有卡位密封条806,所述卡位密封条806与固定卡块807相匹配,当凸起拨片802向外突出时,此时卡位密封条806与固定卡块807相配合,并进行该处的密封工作。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