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吊基础转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02976阅读:905来源:国知局
塔吊基础转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换装置,尤其涉及塔吊基础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深入发展,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土木建筑业的高度发展,我国塔吊行业迎来了发展机遇,特别是近三十几年,塔吊成为施工作业垂直运输体系中的主流设备。中国可以称得上塔吊使用大国,无论从生产规模还是运用范围来说体量都非常大,起重机在工民建行业的运用极为广泛,因而,塔吊在施工作业的安全性尤为重要;现有采用浇筑塔吊基础并在塔吊基础上设置与塔吊固定孔连接的地脚螺栓来稳固塔吊的方式,也因此,预埋好的地脚螺栓的位置决定了塔吊的安装和拆卸方向;而在建筑建设过程中经常发生改变建设图纸的现象,若按照原有的塔吊基础安装塔吊,修改后的建筑完工之后将影响塔吊的拆除,为了后续方便塔吊的拆除,则需要改变塔吊的安装方向,而现需要将原来的塔吊基础打掉并重新修建新的塔吊基础的才可改变塔吊的安装方向,该操作成本投入高,且影响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塔吊基础转换装置,其在改变塔吊安装方向的同时可采用原塔吊基础,节约成本并提高施工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塔吊基础转换装置,包括转换架,转换架设置有供地脚螺栓固定安装的第一安装结构,且转换架设置有用于与塔吊连接的第二安装结构;所述第一安装结构和第二安装结构彼此错开设置;所述转换架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翼缘板和第二翼缘板,第一翼缘板和第二翼缘板通过腹板连接;第一翼缘板和第二翼缘板之间设置有多块第一加劲肋,所述第一加劲肋一端固定在第一翼缘板上,所述第一加劲肋另外一端固定在第二翼缘板上,所述第一加劲肋板的其中一侧固定在腹板上。

优选的,所述转换架的截面呈工字型。

优选的,所述第一翼缘板和第二翼缘板均呈环形。

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结构和第二安装结构沿所述第一翼缘板的圆周方向错开排列。

优选的,所述第一加劲肋沿第一翼缘板径向延伸,且多块所述第一加劲肋沿腹板延伸方向依次间隔排列。

优选的,第一翼缘板和第二翼缘板之间还设置有多块第二加劲板,所述第二加劲肋与所述腹板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加劲肋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翼缘板上,所述第二加劲肋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翼缘板上,所述第二加劲板的两侧分别对应固定于两相邻的所述第一加劲肋板上。

优选的,还包括第一螺母,所述第一安装结构包括开设在所述第二翼缘板的第一安装孔和开设在所述第一翼缘板与第一安装孔对应的位置上的第二安装孔;所述地脚螺栓依次穿过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与第一螺母螺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安装结构包括开设在第一翼缘板上并穿设有高强螺栓的第三安装孔,所述高强螺栓上匹配螺接有第二螺母。

优选的,还包括套设在所述高强螺栓上的垫片,所述垫片设置在第二螺母和第一翼缘板之间。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转换架上设置与原塔吊基础地脚螺栓连接的第一安装结构,并在转换架上设置用于固定安装塔吊的第二安装结构,塔吊不需要直接与地脚螺栓连接,且第一安装结构和第二安装结构的位置彼此错开,进而改变了塔吊安装位置,从而改变了塔吊的安装方向,同时采用了原塔吊基础,无需要把原来的塔吊基础打掉并重新浇灌塔吊基础,节约了成本,且大大提高施工效果;同时,通过设置第一加劲肋分散腹板的受力,提高稳定性;再者,通过设置第二加劲肋防止第一翼缘板发生局部失稳,进一步提高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塔吊基础转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塔吊基础转换装置的俯视图。

图中:1、转换架;11、第一翼缘板;12、第二翼缘板;13、腹板;2、第一加劲肋;3、第二加劲肋;4、第一安装孔;5、第二安装孔;6、第三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2所示,塔吊基础转换装置,包括转换架1,转换架1设置有供地脚螺栓固定安装的第一安装结构,且转换架1设置有用于与塔吊连接的第二安装结构;所述第一安装结构和第二安装结构彼此错开设置;所述转换架1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翼缘板11和第二翼缘板12,第一翼缘板11和第二翼缘板12通过腹板13连接;第一翼缘板11和第二翼缘板12之间设置有多块第一加劲肋2,所述第一加劲肋2一端固定在第一翼缘板11上,所述第一加劲肋2另外一端固定在第二翼缘板12;两端分别对应固定在第一翼缘板11和第二翼缘板12,所述第一加劲肋2板的其中一侧固定在腹板13上。通过第一安装结构将转换架1和塔吊基础的地脚螺栓固定连接,再将塔吊安装在第二安装结构上,塔吊的力通过转换架1传递至塔吊基础上;通过在转换架1上设置与原塔吊基础地脚螺栓连接的第一安装结构,并在转换架1上设置用于固定安装塔吊固定孔的第二安装结构,塔吊不需要直接与地脚螺栓连接,且第一安装结构和第二安装结构的位置彼此错开,改变了塔吊安装位置,从而改变了塔吊的安装方向,同时采用了原塔吊基础,无需要把原来的塔吊基础打掉并重新浇灌塔吊基础,节约了成本,且大大提高施工效果;同时,塔吊的力通过第一翼缘板11集中传递至腹板13,腹板13承受集中荷载,再通过第一加劲肋2板将腹板13的集中荷载分散开传递,防止腹板13出现局部失稳,提高本塔吊基础转换装置的稳定性,且加强了腹板13和第一翼缘板11之间的刚度和抗扭性能。

所述转换架1可设置成截面呈箱型,但箱型存在较大面积的应力集中现象,第一翼缘板11承受集中荷载处易出现局部失稳的问题,需要在该处增设较大尺寸的加劲肋,同时,加劲肋的焊接难度较大,本实施例中优选以下实施方式,所述转换架1的截面呈工字型,所述第一加劲肋2分置于腹板13的两侧,应力集中在腹板13处,应力集中面积较小,所需加劲肋的数量较少,可节约成本;同时,工字型使加劲肋的施工较方便。

由于塔吊在工作状况与非工作状况下都会全方位360度地转动,为了均衡转换架1各处的受力和拉力,优选的,所述第一翼缘板11和第二翼缘板12均呈环形,确保转换架1的平衡稳定。

本塔吊基础转换装置的所述第一安装结构和第二安装结构沿所述第一翼缘板11的圆周方向错开排列。

本塔吊基础转换装置的所述第一加劲肋2沿第一翼缘板11径向延伸,且多块所述第一加劲肋2沿腹板13长度方向依次间隔排列,使力的传递更加平衡,进一步提高本塔吊基础转换装置的稳定性;同时,第一加劲肋2可分置于腹板13的两侧,第一加劲肋2对两侧同时存在作用力,可进一步加强腹板13与第一翼缘板11之间刚度。

由于在使用过程中,第一翼缘板11承受荷载加大,为避免第一翼缘板11出现局部失稳,第一翼缘板11和第二翼缘板12之间还设置有多块第二加劲板,所述第二加劲肋3与腹板13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加劲肋3一端固定在第一翼缘板11上,所述第二加劲肋3另外一端固定在第二翼缘板12上,所述第二加劲肋3的两侧分别对应固定于两相邻的第一加劲肋2上,设置与腹板13平行的第二加劲肋3,为第一翼缘板11远离腹板13的其他部位提供支撑力;同时,加强了第一加劲肋2的稳定,进一步加强本塔吊基础转换装置的稳定性;进一步的,第二加劲肋3的可避开第一安装结构和第二安装结构进行设置,避免第二加劲肋3对地脚螺栓或者塔吊的安装造成阻碍。

本塔吊基础转换装置还包括第一螺母,所述第一安装结构包括开设在所述第二翼缘板12的第一安装孔4和开设在所述第一翼缘板11与第一安装孔4对应的位置上的第二安装孔5;所述地脚螺栓依次穿过第一安装孔4和第二安装孔5与第一螺母螺接,利用塔吊基础本身的地脚螺栓结构,简化施工过程,且安装便捷,节省安装时间。

所述第二安装结构包括开设在第一翼缘板11上并穿设有高强螺栓的第三安装孔6,所述高强螺栓上匹配螺接有第二螺母,安装时,将所述高强螺栓依次穿过第三安装孔6和塔吊固定孔后与第二螺母螺接,该固定方式简单且牢固,并配合了塔吊原先的结构,减少多塔吊进行其他的施工,缩短安装时间;采用高强螺栓具有较好的抗扭矩作用,确保使用过程的安全性。

本塔吊基础转换装置还包括套设在高强螺栓上的垫片,所述垫片设置在第二螺母和第一翼缘板11之间,所述垫片设置在第二螺母和第一翼缘板11之间,保护第一翼缘板11的表面不受第二螺母擦伤,分散第二螺母对第一翼缘板11的压力。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