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震复合地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20438阅读:435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震复合地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岩土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震复合地基。



背景技术:

地基是指建筑物下面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作为建筑地基的土层分为岩石、碎石土、砂土、粉土、黏性土和人工填土。地基有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复合地基)两类。天然地基是不需要人加固的天然土层。人工地基需要人加固处理,常见有石屑垫层、砂垫层、混合灰土回填再夯实等。

经检索,中国授权公告号为CN205530383U、授权公告日为2016-08-31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抗震地基,通过在地基主体和混凝土主桩下方设置有由沙石组成的柔性层以及与柔性层连通的过滤器,使柔性层中含有一定的含水量,使抗震地基能够在地震时自动释放能量,达到抗震的目的。但是由于地震时对于土深厚而松弱的覆盖层上的建筑物震害重,在软弱地基中,其柔性层容易形成地基液化或软土震陷而引起地基失稳/过量沉陷,不能达到预期的抗震效果。

中国授权公告号为CN205046541U、授权公告日为2016-02-24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复合地基,包括设置于软土天然地基中的地基加固体、定位铺设于所述地基加固体顶端上的加筋褥垫层、以及设置于所述加筋褥垫层上的填筑层。其加筋褥垫层包括从上往下依次布置的第一碎石层、细砂层、土工格栅、第二碎石层、中粗砂层、第二土工格栅、第三碎石层和混凝土层,而工程实践表明,褥垫层合理厚 度为100~300mm,其厚度为30~50cm,超出褥垫层合理厚度,使桩体不能更多地承担荷载,且生产成本较高,抗震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抗震复合地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抗震复合地基,包括基础层、褥垫层和支撑在褥垫层下端的群桩体,所述褥垫层下方设置有掩埋群桩体的沙土层,所述沙土层下方设置有柔性层和位于柔性层两侧的钢筋混泥土挡墙,所述柔性层和钢筋混泥土挡墙之间设置有初滤挡墙和用于排水的过滤器,所述钢筋混泥土挡墙内设置有与过滤器连通的排水孔,所述群桩体由一个以上群桩和该群桩体中心范围内的一重心桩柱构成,每个群桩内设有一个以上桩柱,该重心桩柱的强度大于该群桩体内其它桩柱的强度,该群桩体内由所述的重心桩柱至群桩体周边的桩柱,其强度减弱,所述基础层采用连体混凝土浇筑,基础层与上部结构基底之间设有滑移隔震层,所述柔性层的下方设置有人工填土层,所述重心桩柱和群桩的底端穿过柔性层伸入人工填土层内,所述重心桩柱和群桩的顶端皆嵌入褥垫层中50mm,所述褥垫层包括从上往下依次布置的土工格栅、中粗砂层、级配碎石层和混凝土层,所述土工格栅与混凝土层之间设有叠层橡胶隔震垫,所述重心桩柱的底端设有活瓣桩靴。

优选的,所述褥垫层的厚度为100~300mm,其中混凝土层的厚度为40mm。

优选的,所述人工填土层为岩石土,其厚度与柔性层的厚度相等,且重心桩柱和群桩的底端伸入人工填土层内的长度为0.5-1m。

优选的,所述滑移隔震层为石墨层。

优选的,所述叠层橡胶隔震垫采用橡胶板、钢板叠合而成,其中心灌注铅芯。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滑移隔震层限制地震作用向上部结构传递,同时在滑移过程中通过摩擦耗散地震能,简化褥垫层结构,既可以具有较好的缓冲吸震效果,减少沉降,又可使群桩体能更多地承担荷载,增强地基整体的稳固性,土工格栅与混凝土层之间设有叠层橡胶隔震垫,叠层橡胶隔震垫的铅芯由于被强迫变形而发热融化产生阻尼,可达到十分良好的综合抗震效果,混凝土层封闭水力通道,避免积水渗透进柔性层中,柔性层中含有一定的含水量,使抗震地基能够在地震时自动释放能量,并且由于人工填土层的设置可有效避免地基液化或软土震陷而引起地基失稳/过量沉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抗震复合地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抗震复合地基中叠层橡胶隔震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础层、2沙土层、3柔性层、4钢筋混泥土挡墙、5初滤挡墙、6过滤器、7重心桩柱、8上部结构基底、9滑移隔震层、10人工填土层、11土工格栅、12中粗砂层、13级配碎石层、14混凝土层、15橡胶板、16钢板、17铅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一种抗震复合地基,包括基础层1、褥垫层和支撑在褥垫层下端的群桩体,褥垫层下方设置有掩埋群桩体的沙土层2,沙土层2下方设置有沙石组成的柔性层3和位于柔性层两侧的钢筋混泥土挡墙4,柔性层3和钢筋混泥土挡墙4之间设置有阻挡沙子进入过滤器的初滤挡墙5和用于排水的过滤器6,初滤挡墙5为填充置的粗卵石,粗卵石的直径设置为5~10cm,起到渗水、初滤的作用,过滤器6设置为由火山岩材料填充的不锈钢多孔容器,在发生地震时,由于柔性层3中含有一定的含水量,地震余波和地震能量在柔性层3中得到一定的释放,减少冲击,从而达到抗震的目的,钢筋混泥土挡墙4内设置有与过滤器6连通的排水孔,排水孔与水井或者城市地下排水通道连通,通过水井或者城市地下排水通道方便进行排水,群桩体由一个以上群桩和该群桩体中心范围内的一重心桩柱7构成,每个群桩内设有一个以上桩柱,该重心桩柱7的强度大于该群桩体内其它桩柱的强度,该群桩体内由的重心桩柱7至群桩体周边的桩柱,其强度减弱,基础层1采用连体混凝土浇筑,基础层1与上部结构基底8之间设有滑移隔震层9,柔性层3的下方设置有人工填土层10,重心桩柱7和群桩的底端穿过柔性层3伸入人工填土层10内,重心桩柱7和群桩的顶端皆嵌入褥垫层中50mm,褥垫层包括从上往下依次布置 的土工格栅11、中粗砂层12、级配碎石层13和混凝土层14,土工格栅11与混凝土层14之间设有叠层橡胶隔震垫,重心桩柱7的底端设有活瓣桩靴。

褥垫层的厚度为250mm,其中混凝土层14的厚度为40mm,重心桩柱7和群桩的顶端穿过混凝土层14进入级配碎石层13,使群桩体的承载能力得以更好的发挥,人工填土层10为岩石土,其厚度与柔性层3的厚度相等,且重心桩柱7和群桩的底端伸入人工填土层10内的长度为0.8m,滑移隔震层9为石墨层;

参见图2,叠层橡胶隔震垫采用橡胶板15、钢板16叠合而成,其中心灌注铅芯17,其侧面设有防腐材料的保护层,橡胶板经过硫化处理。

抗震原理如下:滑移隔震层9限制地震作用向上部结构传递,同时在滑移过程中通过摩擦耗散地震能,简化褥垫层结构,既可以具有较好的缓冲吸震效果,减少沉降,又可使群桩体能更多地承担荷载,增强地基整体的稳固性,土工格栅11与混凝土层14之间设有叠层橡胶隔震垫,叠层橡胶隔震垫的铅芯17由于被强迫变形而发热融化产生阻尼,可达到十分良好的综合抗震效果,混凝土层14封闭水力通道,避免积水渗透进柔性层3中,柔性层3中含有一定的含水量,使抗震地基能够在地震时自动释放能量,并且由于人工填土层10的设置可有效避免地基液化或软土震陷而引起地基失稳/过量沉陷。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 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