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率上下拼装混凝土预制方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00907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构件,具体为一种高效率上下拼装混凝土预制方涵。



背景技术:

城市规划中地下管线铺设是一大难题,相关技术发展过程经历管线直埋、现场浇筑涵管后,已经开始普及预制混凝土涵管拼装铺设技术,该技术中,混凝土预制涵管的设计制造水平与施工安装工艺是决定地下涵管铺设质量的关键。

由于在进行城市地下综合管廓、电力隧道等市政设施建设时,经常会有检查井、转角、软硬地带交汇和松软地基附近,如果在这些地方,采用一般的混凝土预制方涵,或采用现浇方法连接,在这些地方就会经常出现应力的变化而造成方涵破损而影响管廊或电力隧道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效率上下拼装混凝土预制方涵。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高效率上下拼装混凝土预制方涵,包括上涵体与下涵体,所述上涵体顶部为拱形结构,所述下涵体呈方形槽状,其中所述上涵体下方与下涵体上方均设置有呈阶台状的契合结构,二者通过该契合结构拼装为一体,所述契合结构内设置有若干密封件,所述上涵体与下涵体两侧相对应的设置有垂直钢绞线张拉孔,所述上涵体内壁固定有若干电缆支架,下涵体内壁固定有水管道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契合结构包括三级阶台,其拼接安装时每一级阶台上均安放有密封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密封件为薄片状,其采用遇水或受潮后可膨胀的结构以提高结构密封性及防水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契合结构外侧贴覆有一层胶膜。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下涵体的契合结构其内侧设置为高台。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预制方涵的四个角处设置有纵向钢绞线张拉孔。

本实用新型带来的有益效果有:

本实用新型的上下拼装混凝土预制方涵,不仅单件重量轻,带来运输、生产、安装等诸多便利,同时有利提高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效率,节约建造成本。

在施工过程中不会产生废弃物、施工管理容易且质量好,呈拱形的上涵体提高了结构的承载力,本实用新型不会产生透水,节省材料,有效解决了方涵密封性与紧固之间的矛盾,在保证连接固定质量的同时取得了优异的密封防渗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结构简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高效率上下拼装混凝土预制方涵。

参照附图1,其主要包括上涵体1与下涵体2,其上涵体1顶部为拱形结构,下涵体2呈方形槽状,其中上涵体1下方与下涵体2上方均设置有呈阶台状的契合结构,二者通过该契合结构拼装为一体,契合结构内设置有若干密封件,上涵体1与下涵体2两侧相对应的设置有垂直钢绞线张拉孔3,上涵体1内壁固定有若干电缆支架,下涵体2内壁固定有水管道架。

具体的,上述的契合结构包括三级阶台,其拼接安装时每一级阶台上均安放有密封件。密封件为薄片状,其采用遇水或受潮后可膨胀的结构以提高结构密封性及防水性。

此外,契合结构外侧贴覆有一层胶膜5。同时下涵体2的契合结构其内侧设置为高台。

本预制方涵的四个角处设置有纵向钢绞线张拉孔4。

本实用新型较之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下拼装混凝土预制方涵,不仅单件重量轻,带来运输、生产、安装等诸多便利,同时有利提高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效率,节约建造成本。

在施工过程中不会产生废弃物、施工管理容易且质量好,呈拱形的上涵体提高了结构的承载力,本实用新型不会产生透水,节省材料,有效解决了方涵密封性与紧固之间的矛盾,在保证连接固定质量的同时取得了优异的密封防渗效果。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