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排水管道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埋入地下的排水管道装置。
二、
背景技术:
在城市中,为了排出雨水和污水需要在地下埋入排水管道装置,因此用于埋入地下的排水管道装置是一种重要的水利装置,在现有的用于埋入地下的排水管道装置中,还都是直接把圆形管直接埋入在地下,由于圆形管的上侧壁阻挡渗透的水,使渗透的水沿圆形管的侧壁流入到地基中,对圆形管的侧壁的土质产生冲击力,加速了圆形管的水土流失。
基于现有的技术问题、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做出本发明的申请技术方案。
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客体是一种用于埋入地下的排水管道装置。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埋入地下的排水管道装置,因此防止对管道的侧壁的土质产生冲击力和水土流失。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含有作为排水管道装置主体的管道、分别设置在管道的侧面部并且用于聚集渗漏水的阻挡耳部、设置在管道上并且用于把聚集的渗漏水导入管道中的泄流阀。
由于设计了管道、阻挡耳部和泄流阀,通过阻挡耳部和泄流阀,把管道的上侧壁阻挡的渗漏水流入到管道中,不再使渗透的水沿圆形管的侧壁流入到地基中,因此防止对管道的侧壁的土质产生冲击力和水土流失。
本发明设计了,按照使渗漏水横向流动的方式把阻挡耳部和泄流阀与管道联接。
本发明设计了,还包含有格栅网、连接端头、井座、井盖、插杆和起吊杆,
在管道的外侧面部设置有阻挡耳部并且阻挡耳部设置为沿管道的横向中心线延伸分布,阻挡耳部分别设置为沿管道的横向中心线对称分布并且泄流阀设置在管道中,泄流阀的输入端口部设置在阻挡耳部与管道的连接部位并且管道的端头部分别设置为与连接端头和井座联接,井盖设置在井座上并且插杆分别设置在连接端头和井座中,在井盖上设置有起吊杆。
本发明设计了,管道设置为圆形管状体并且在管道内壁上设置有通腔体,在通腔体中设置有泄流孔并且泄流阀设置在通腔体中。
本发明设计了,阻挡耳部设置为条形片状体并且阻挡耳部的底端端部设置在管道的横向中心平面上,阻挡耳部与管道的上侧壁设置为呈v字形分布。
本发明设计了,泄流阀设置为包含有塞头、弹簧、调节杆、固定板和螺母并且塞头设置为与管道的泄流孔中,固定板设置为与通腔体的内壁联接并且调节杆设置为串接在固定板中,调节杆的一个端头设置为与塞头联接并且螺母设置为与调节杆的另一个端头部螺纹式联接,螺母设置为与固定板接触式联接并且弹簧设置在塞头与固定板之间,弹簧设置为套装在调节杆上。
本发明设计了,塞头设置为锥形柱状体并且调节杆设置为柱状体,固定板设置为片状体并且在固定板上设置有泄流窗口。
本发明设计了,格栅网设置为网状体并且格栅网的边缘部分别设置为与阻挡耳部联接,格栅网的边缘部设置为延伸在阻挡耳部的外侧面。
本发明设计了,连接端头设置为矩形管状体并且连接端头的管状体的端头部设置为锥形管部,在连接端头的管状体的内壁设置有扣槽部并且在连接端头的管状体的周边部设置有插孔部,阻挡耳部设置在扣槽部中并且插杆设置在插孔部中,扣槽部设置为条形凹槽体并且扣槽部设置为沿连接端头的横向中心线对称分布,插孔部分别设置为分布在连接端头的角部。
本发明设计了,井座设置为矩形管状体并且井座的管状体的端头部设置为扩展管部,在井座的管状体的内壁设置有包容槽部并且在井座的管状体的周边部设置有通孔部,在井座的中间部设置有安装窗口部并且井盖设置在安装窗口部中,阻挡耳部设置在包容槽部中并且插杆设置在通孔部中,包容槽部设置为条形凹槽体并且包容槽部设置为沿井座的横向中心线对称分布,扩展管部设置为锥形管状体并且安装窗口部设置为u字形凹槽体,通孔部分别设置为分布在井座的角部。
本发明设计了,井盖设置为u字形座状体并且在井盖的底端端面部设置有弧形凹槽体,在井盖的顶端端面部设置有球形敞口腔体并且起吊杆设置在井盖的球形敞口腔体中。
本发明设计了,插杆和起吊杆分别设置为棒状体。
本发明设计了,管道与阻挡耳部和泄流阀设置为按照渗透的水导入内部的方式分布并且管道与格栅网按照罩装在上部的方式分布,管道与连接端头和井座设置为按照端头相互联接的方式分布并且连接端头和井座与插杆设置为按照插接固定的方式分布,一个管道、两个阻挡耳部和多个泄流阀设置为组成一组渗透的水导入内部部件并且井座和井盖设置为间隔式分布在管道之间,管道的中心线、连接端头的中心线和井座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
本发明设计了,在连接端头的上端端面部和井盖的上端端面部分别设置有漏水条形孔。
在本技术方案中,使渗漏水横向流动的管道、阻挡耳部和泄流阀为重要技术特征,在用于埋入地下的排水管道装置的技术领域中,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在本技术方案中的术语都是可以用本技术领域中的专利文献进行解释和理解。
四、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管道1、阻挡耳部2、泄流阀3和格栅网4横向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管道1、阻挡耳部2、连接端头5和插杆8横向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井座6、井盖7和起吊杆9横向连接关系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审查指南,对本发明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应当理解为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一般表述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管道1、阻挡耳部2、泄流阀3、格栅网4、连接端头5、井座6、井盖7、插杆8和起吊杆9,
在管道1的外侧面部设置有阻挡耳部2并且阻挡耳部2设置为沿管道1的横向中心线延伸分布,阻挡耳部2分别设置为沿管道1的横向中心线对称分布并且泄流阀3设置在管道1中,泄流阀3的输入端口部设置在阻挡耳部2与管道1的连接部位并且管道1的端头部分别设置为与连接端头5和井座6联接,井盖7设置在井座6上并且插杆8分别设置在连接端头5和井座6中,在井盖7上设置有起吊杆9。
在本实施例中,管道1设置为圆形管状体并且在管道1内壁上设置有通腔体11,在通腔体11中设置有泄流孔并且泄流阀3设置在通腔体11中。
通过管道1进行水流排放,通过泄流阀3把管道1的上侧壁聚集的渗漏水排入到管道1中。
在本实施例中,阻挡耳部2设置为条形片状体并且阻挡耳部2的底端端部设置在管道1的横向中心平面上,阻挡耳部2与管道1的上侧壁设置为呈v字形分布。
当土壤中的渗漏水在管道1的上侧壁上进行聚集,被管道1的上侧壁阻挡再向下渗漏,渗漏水通过阻挡耳部2进行收集在阻挡耳部2和管道1的连接部位。
在本实施例中,泄流阀3设置为包含有塞头31、弹簧32、调节杆33、固定板34和螺母35并且塞头31设置为与管道1的泄流孔中,固定板34设置为与通腔体11的内壁联接并且调节杆33设置为串接在固定板34中,调节杆33的一个端头设置为与塞头31联接并且螺母35设置为与调节杆33的另一个端头部螺纹式联接,螺母35设置为与固定板34接触式联接并且弹簧32设置在塞头31与固定板34之间,弹簧32设置为套装在调节杆33上。
在本实施例中,塞头31设置为锥形柱状体并且调节杆33设置为柱状体,固定板34设置为片状体并且在固定板34上设置有泄流窗口。
当在阻挡耳部2和管道1的连接部位聚集的渗漏水,作用在塞头31上,弹簧32被压缩,渗漏水通过管道1的泄流孔进入到管道1中,当管道1的水流充满在管道1中,在弹簧32的作用下,塞头31对管道1的泄流孔进行密封,防止管道1的水流从管道1的泄流孔中排出。
在本实施例中,格栅网4设置为网状体并且格栅网4的边缘部分别设置为与阻挡耳部2联接,格栅网4的边缘部设置为延伸在阻挡耳部2的外侧面。
通过格栅网4对管道1的上端土质进行固定,由格栅网4对渗漏水进行扩散,增大管道1周边的土质含水量的均匀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端头5设置为矩形管状体并且连接端头5的管状体的端头部设置为锥形管部51,在连接端头5的管状体的内壁设置有扣槽部52并且在连接端头5的管状体的周边部设置有插孔部53,阻挡耳部2设置在扣槽部52中并且插杆8设置在插孔部53中,扣槽部52设置为条形凹槽体并且扣槽部52设置为沿连接端头5的横向中心线对称分布,插孔部53分别设置为分布在连接端头5的角部。
当管道1放到连接端头5中,通过锥形管部51中的土壤的填充,提高了管道1与连接端头5的连接强度,通过扣槽部52,对管道1进行固定,通过插孔部53,把插杆8固定在土质中,对连接端头5进行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井座6设置为矩形管状体并且井座6的管状体的端头部设置为扩展管部61,在井座6的管状体的内壁设置有包容槽部62并且在井座6的管状体的周边部设置有通孔部64,在井座6的中间部设置有安装窗口部63并且井盖7设置在安装窗口部63中,阻挡耳部2设置在包容槽部62中并且插杆8设置在通孔部64中,包容槽部62设置为条形凹槽体并且包容槽部62设置为沿井座6的横向中心线对称分布,扩展管部61设置为锥形管状体并且安装窗口部63设置为u字形凹槽体,通孔部64分别设置为分布在井座6的角部。
当管道1放到井座6中,通过扩展管部61中的土壤的填充,提高了管道1与井座6的连接强度,通过包容槽部62,对管道1进行固定,通过通孔部64,把插杆8固定在土质中,对井座6进行固定,通过安装窗口部63,方便井盖7对井座6进行密封。
在本实施例中,井盖7设置为u字形座状体并且在井盖7的底端端面部设置有弧形凹槽体,在井盖7的顶端端面部设置有球形敞口腔体并且起吊杆9设置在井盖7的球形敞口腔体中。
通过井盖7对井座6进行密封,通过起吊杆9,方便对井盖7与井座6进行吊装。
在本实施例中,插杆8和起吊杆9分别设置为棒状体。
通过插杆8与地基的土质连接,对连接端头5和井座6进行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管道1与阻挡耳部2和泄流阀3设置为按照渗透的水导入内部的方式分布并且管道1与格栅网4按照罩装在上部的方式分布,管道1与连接端头5和井座6设置为按照端头相互联接的方式分布并且连接端头5和井座6与插杆8设置为按照插接固定的方式分布,一个管道1、两个阻挡耳部2和多个泄流阀3设置为组成一组渗透的水导入内部部件并且井座6和井盖7设置为间隔式分布在管道1之间,管道1的中心线、连接端头5的中心线和井座6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
当把管道1通过连接端头5进行贯连连接,隔一定的距离,在两个管道1之间安装井座6,把插杆8打入到地基土质中,对连接端头5和井座6进行固定,通过起吊杆9,把井盖7与井座6进行分开,通过井座6的安装窗口部63,对管道1内部进行维修和清理,当渗漏水聚集在管道1的上侧面,由阻挡耳部2进行聚集,在由泄流阀3流入到管道1中,通过格栅网4对管道1上侧面的土质进行固定。
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在连接端头5的上端端面部和井盖7的上端端面部分别设置有漏水条形孔。
通过连接端头5的漏水条形孔和井盖7的漏水条形孔,接受雨水和污水流入到管道1中。
本发明的重要技术特征阻挡耳部2,不但用于增加管道1在地基中的稳定性能,也可以用于管道1附着物的支撑点,当管道1局部受到大压力作用时,通过阻挡耳部2可以释放到地基面和相邻的管道1和井座6上,不再出现塌陷的现象。
本发明具有下特点:
1、由于设计了管道1、阻挡耳部2和泄流阀3,通过阻挡耳部2和泄流阀3,把管道1的上侧壁阻挡的渗漏水流入到管道1中,不再使渗透的水沿圆形管的侧壁流入到地基中,因此防止对管道1的侧壁的土质产生冲击力和水土流失。
2、由于设计了格栅网4,通过格栅网4与管道1的连接,提高了对土质的固定。
3、由于设计了连接端头5、井座6、井盖7和起吊杆9,通过连接端头5、井座6、井盖7和起吊杆9,对管道1实现了贯连连接,通过井盖7,方便了对管道1的维修和清理的窗口,不再使用平板的井盖7,提高了井盖7与井座6的连接强度。
4、由于设计了插杆8,通过插杆8对连接端头5和井座6的固定,提高了管道1之间的连接强度。
5、由于设计了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在技术特征的单独和相互之间的集合的作用,通过试验表明,本发明的各项性能指标为现有的各项性能指标的至少为1.7倍,通过评估具有很好的市场价值。
还有其它的与使渗漏水横向流动的管道1、阻挡耳部2和泄流阀3联接的技术特征都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之一,并且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满足专利法、专利实施细则和审查指南的要求,不再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的实施例都进行描述。
因此在内,凡是包含有作为排水管道装置主体的管道1、分别设置在管道1的侧面部并且用于聚集渗漏水的阻挡耳部2、设置在管道1上并且用于把聚集的渗漏水导入管道1中的泄流阀3的技术内容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