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船并靠的码头系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68637阅读:64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船并靠的码头系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码头船舶停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船并靠的码头系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建船舶出坞后,均要在码头停泊一段时间以完成下水后的舾装和调试工作。现有的船舶系泊方案,通常只是单泊位停靠单船,且为了方便船舶进入或驶出泊位,相邻两船舶之间要保持30m-60m不等的间隙。对于大型的造船厂,由于在建船舶结构复杂,码头长度有限,码头使用周期长短不一(通常需要4个月至18个月),当船舶停靠泊位不足时,重新搭建新码头的工期长且耗资高,船舶可能会因为泊位不足而导致重排坞期或推迟出坞。这种情况,对船舶的生产周期将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而船舶的生产延误时间一般以月计算,严重的情况下,将导致不能按期交船。

特别是,当发生船东弃船这种意外情况时,码头泊位的船舶堆积就更为严重,甚至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出一种双船并靠的码头系泊方法,解决了现有船舶系泊方法的船舶泊位利用率低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船并靠的码头系泊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考察码头的岸基设施布置信息,根据考察结果绘制系泊布置图;

步骤2:选择船舶的预定停靠泊位;

步骤3:计算系泊缆绳的轴向载荷,并根据计算结果确定缆绳布置方案、岸基靠靶的位置和使用数量,缆绳布置方案中每根缆绳的承载力均小于其有效破断力;

步骤4:令有大件吊装要求的船舶为内档船舶,无大件吊装要求的船舶为外档船舶,使用推轮顶推或拖曳出坞或变更泊位的内档船舶以调整内档船舶的角度,使内档船舶顶靠在岸基靠靶上,以使内档船舶停靠在预定停靠泊位,然后,再进行内档船舶的缆绳系泊操作;

步骤5:将橡胶球靠靶通过钢丝绳或铁链固定在内档船舶外侧的带缆桩上,并在内档船舶和码头岸基之间搭设登船梯;

步骤6:使用推轮顶推或拖曳外档船舶以调整外档船舶的角度,使外档船舶顶靠在橡胶球靠靶上,使外档船舶与已停靠的内档船舶相平行,然后,再进行外档船舶的缆绳系泊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岸基设施布置信息包括码头上相邻两个带缆桩的间距、带缆桩编号、电箱动能站位置、施工简易房位置、船舶靠泊位置。

进一步地,步骤2中船舶的预定停靠泊位为码头首端泊位或尾端泊位。

进一步地,步骤5中进行外档船舶的缆绳系泊操作时,首先系泊外档船舶的平行中体的用以拉拢内档船舶和外档船舶的缆绳。

进一步地,所述系泊缆绳的轴向载荷采用ocimf国际通用标准进行计算。

本发明的积极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双船并靠的码头系泊方法通过将内档船舶和外档船舶并行停靠,提高了码头泊位的利用率,使泊位利用率提高了一倍,效果显著且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双船停靠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双船并靠的码头系泊方法的流程图。

图中标号的具体含义为:1为内档船舶,2为外档船舶,3为橡胶球靠靶,4为岸基靠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发明的概念。

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双船并靠的码头系泊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考察码头的岸基设施布置信息,根据考察结果绘制系泊布置图;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经常出现由于码头局部改建或为了满足某些施工需求而对码头设施进行移动,也可能会出现老码头带缆桩等设备的标示模糊不清的现象。甚至存在未完全按照施工图纸进行进行码头建造的情况。因此,在对船舶进行系泊之前,对码头的岸基设备情况进行实地考察是必要的。所述岸基设施布置信息包括码头上相邻两个带缆桩的间距、带缆桩编号、电箱动能站位置、施工简易房位置、船舶靠泊位置等等,然后根据考察的岸基设施布置信息绘制系泊布置图,以备之后确定缆绳布置方案时进行相关信息的查询。

在绘制系泊布置图时,系泊布置图应该包含以下信息:实地考察后得到的各个码头岸基设施信息,准确船位(一般以艉封板到某编号岸基带缆桩的距离作为定位基准),登船梯及引桥位置,缆绳数量,船上以及岸基的带缆位置、缆绳编号、船体信息(肋位号、中心线、各舱位置、岸电开孔位置,对于特殊船舶,例如lng船,还要重点标示出ccs舷侧工艺门位置、工艺门引桥位置以及集气平台位置等)。

步骤2:选择船舶的预定停靠泊位;

船舶的预定停靠泊位优先选定为码头首端泊位或尾端泊位。

步骤3:计算系泊缆绳的轴向载荷,并根据计算结果确定缆绳布置方案、岸基靠靶的位置和使用数量,系泊缆绳的轴向载荷采用ocimf国际通用标准进行计算。本步骤确定的缆绳布置方案应当使每根缆绳在额定风力及额定水流力作用下,均处于安全状态下,即应使缆绳布置方案中每根缆绳的承载力均小于其有效破断力,有效破断力是指考虑安全系数后缆绳的破断力。

步骤4:令有大件吊装要求的船舶为内档船舶,无大件吊装要求的船舶为外档船舶,内档船舶1的主甲板高度和船体长度应与外档船舶2相同或相近似。

使用推轮顶推或拖曳出坞或变更泊位的内档船舶1以调整内档船舶1的角度,使内档船舶1顶靠在岸基靠靶4上,以使内档船舶1停靠在预定停靠泊位;当内档船舶1的平行中体靠牢后,开始进行内档船舶的缆绳系泊操作;系泊缆绳时需要吊车进行配合,优先系泊倒缆及主要横缆。

步骤5:将橡胶球靠靶3通过钢丝绳或铁链固定在内档船舶1外侧的带缆桩上,靠靶悬挂牢固以后,才允许外档船舶靠泊;且在内档船舶和码头岸基之间搭设登船梯;

步骤6:使用推轮顶推或拖曳外档船舶2以调整外档船舶2的角度,使外档船舶2顶靠在橡胶球靠靶3上,使外档船舶2与已停靠的内档船舶1相平行,然后,再进行外档船舶2的缆绳系泊操作。

在进行外档船舶的缆绳系泊操作时,首先系泊外档船舶的平行中体的用以拉拢内档船舶和外档船舶的缆绳,以使内档船舶和外档船舶成为一个稳定的整体,避免出现由于岸基缆绳受力不均匀而导致的船舶角度发生变动、出现危险的现象。

采用本发明的双船并靠的码头系泊方法,能够提高船舶泊位的利用率。双船并靠(内档船舶和外档船舶平行停靠)所需的码头长度基本与单船相同,相当于使泊位利用率提高了一倍,效果显著且安全可靠。采用本发明的方法进行船舶停靠时,最好在八级风以下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停靠。当极端恶劣天气和10级风以上天气,应安装船上/岸基临时带缆桩,增加大量横向缆绳,以保证安全性。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