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废水再利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06811发布日期:2018-07-10 22:16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利用废水自身流动的特点,不借助外界动力,同楼层废水共同过滤消毒处理、共同使用,同单元废水共同过滤消毒处理、共同使用,同幢楼废水共同过滤消毒处理、共同使用,几栋楼废水共同过滤消毒处理、共同使用,同小区废水共同过滤消毒处理、共同使用,甚至附近几个小区或者整个城市或城市片区废水共同过滤消毒处理、共同使用。收集的废水过滤消毒变成中水后,用来冲马桶、便池、洒水车供水、浇花、水景供水等再利用的技术方案。该方案适用于旧房节水改造,新建建筑节水系统,游轮客房节水系统等多层结构。



背景技术:

国家非常重视节约用水,可现在以居民楼、酒店、游轮为例,目前洗澡、洗手盆、洗衣机的废水直接排放到下水道,非常浪费,也非常可惜,目前市场上没有一种可行方案解决这一浪费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主要解决的问题:同楼层废水共同处理共同使用,同单元废水共同处理共同使用,同幢楼废水共同处理共同使用,几栋楼废水共同处理共同使用,同小区废水共同处理共同使用,甚至附近几个小区或者整个城市或城市片区废水共同处理共同使用,总之,只要海拔差距不大,可实现同城市共同收集废水,共同过滤消毒废水,共同使用过滤消毒后的废水。

技术方案:用管道将同楼层水箱水平连接,本层水箱都满后溢往下一楼层水箱,下一楼层水箱都满后,再溢往下下一楼层,整栋楼水箱都满后溢往楼下的大型蓄水池,1号楼蓄水池与2号3号等相互连接共享,相互溢流,从而实现相邻几栋楼、同小区,甚至同城市片区共享。相互连接的大型蓄水池都满后可以抽走用于洒水车,可以再用水泵打到楼顶重复给本系统供水,可以浇花可以水景供水等,也可以直接溢往下水道。具体为:将上一楼层的洗手盆、洗衣机、洗澡等产生的废水在地漏处(地漏需改造为可以放滤芯和消毒球的结构)初步过滤消毒后,收集到本楼层的废水储水箱中,废水储水箱经过三层过滤消毒后变成中水(可以不用电机增压过滤,以达到低安装低维护成本,也可以使用电机增压过滤,以提升过滤品质),流到中水储水箱,中水储水箱连接到马桶上,马桶水箱里还可以过滤消毒(可以不用电机增压过滤,以达到低安装低维护成本,也可以使用电机增压过滤,以提升过滤品质),这样就实现了废水变中水冲马桶,多余的废水溢往同楼层其他废水储水箱,同楼层水箱都满后,溢往下一楼层储水箱,下一楼层储水箱都满后再溢往下一层,整栋楼都满后,溢往大型蓄水池,留存到用水淡季时,用水泵打到楼顶为本系统重复供水或处理后用于洒水车洒水、浇花、水景等,也可以每栋楼下的蓄水池可以安装消防栓,解决消防问题。1号楼大型蓄水池满后,可以溢往2号楼楼下的大型蓄水池,2号楼满后可以溢往3号4号5号楼等等蓄水池,5号楼也可以溢往4号3号2号1号楼,每栋楼的大型蓄水池都满时,可以流入城市更大的超大型蓄水池,统一过滤调配使用,也可以直接排入下水道。本发明每家每户均保留自来水供水,使用者可以自由选择使用过滤后的中水还是自来水来冲马桶;具体结构为:用管道将同楼层水箱水平连接,连接位置约为水箱的四分之三位置,五分之四处安装溢水管,连接本楼层水箱与下一楼层的水箱入口,上层楼水箱都满后溢往下一楼层,下层都满后,再溢往下层,从而实现同层、同单元、同栋楼废水共享。整栋楼都满后溢往楼下的大型蓄水池,用管道将大型蓄水池水平相连,位置为四分之三。在蓄水池顶端安装溢水管,可以流到更大的超大型蓄水池统一过滤调配使用,或者直接排到下水道。在大型蓄水池底端安装水泵装置,在废水产生旺季,运行水泵,抽出处理好的废水,为洒水车、浇花、水景等供水。在废水产生淡季,运行水泵打到楼顶重复为本系统供水。本发明结构简单,安装成本低廉,维护简单,可推广性强,一旦普及,理论上每年都会为国家和社会节省40亿吨水自来水,不仅如此,还将为减少40亿吨水的污水处理费用,经济与社会效益都非常明显,应该算是利国利民。

附图说明

图1是楼宇管道铺设说明图,以1号楼为例,将底层、中间层和顶层住户管道铺设,废水经管道收集、过滤消毒、分配使用。2号楼(虚线部分)与1号楼管道铺设一样。1号楼与2号楼楼下大型蓄水池的的管道铺设。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发明名称:共享废水再利用。技术领域:给排水、节能减排、污水处理。解决的技术问题:卫生间生活污水直接排掉,非常浪费,本方法主要解决这部分污水回收再利用的技术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案:同楼层、同单元、同栋楼、同小区甚至同城市废水共同过滤消毒处理、共同使用。技术方案:用管道将同楼层水箱水平连接,都满后溢往下层,下层都满后,再溢往下层,整栋楼都满后溢往楼下的大型蓄水池,1号楼蓄水池与2号3号等相互连接共享,从而实现同小区甚至同城市共享。蓄水池都满后可抽走,也可溢往下水道。重要用途:共同收集废水,共同过滤消毒处理,共同使用,全国全世界生活用水量可以节约30‑50%,生活废水处理量降低30‑50%。

技术研发人员:谷新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谷新运
技术研发日:2017.07.16
技术公布日:2018.07.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