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连接式锚索的二次张拉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829547发布日期:2018-06-30 09:51阅读:947来源:国知局
中间连接式锚索的二次张拉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锚索紧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中间连接式锚索的二次张拉方法。



背景技术:

预应力锚索是广泛应用于基坑、岩层加固和滑坡治理的加固结构装置,其是通过钻孔穿过软弱岩层或滑动面,把锚杆一端锚固在坚硬的岩层中(即内锚头),然后在另一个自由端(即外锚头)进行张拉,从而对岩层施加压力对不稳定岩体进行锚固的方法,预应力锚索施加的预应力一方面可以显著改善表面岩土体的受力状态,提高表面岩土体的强度,另一方面可以将表面岩土体与内部岩土体连为一体,增强结构的整体稳定性,避免滑体出现。

通常在工程施工中,当锚索的预应力施加到位后,按照设计要求,锚索尾部即被剪断并封闭在混凝土墩中,以防止锚索生锈以及保证工程美观。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岩层自身变形或钢绞线蠕变等原因,既有锚索的预应力可能出现较大的损失,此时需要对既有锚索进行二次张拉以恢复设计预应力值,进而保障工程稳定、安全。但是目前的工程设计或施工并未重视既有锚索的二次张拉问题,因此出现了在锚索尾部剪断后,由于长度较短而无法进行二次张拉的问题。

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快速高效的对既有锚索进行二次张拉作业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间连接式锚索的二次张拉方法,其能够快速稳定的对既有的锚索进行二次张拉作业。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中间连接式锚索的二次张拉方法,用于对穿过既有锚盘的锚索进行二次张拉,其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持力棒Ⅰ、一端用于与持力棒Ⅰ连接的持力连接器及两端分别用于与既有锚盘和持力连接器连接的中间连接筒;

将既有锚盘与中间连接筒的一端连接,将中间连接筒的另一端与持力连接器的一端连接,使锚索伸出既有锚盘的一端位于既有锚盘与持力连接器之间;

将持力棒Ⅰ和持力连接器连接,对持力棒Ⅰ进行二次张拉。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持力连接器使中间连接筒和持力棒Ⅰ同轴连接。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对持力棒Ⅰ进行张拉之前,在持力棒Ⅰ上套设法兰盘Ⅰ,并在持力连接器上套设与法兰盘Ⅰ连接的支撑筒Ⅰ。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对持力棒Ⅰ进行张拉之前,在持力棒Ⅰ上套设锚索测力计和可沿持力棒Ⅰ轴向移动的锚定盘,并使锚索测力计位于法兰盘Ⅰ和锚定盘之间。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提供用于与持力棒Ⅰ可拆卸连接的持力棒Ⅱ,在持力棒Ⅰ上套设锚索测力计和锚定盘后,将持力棒Ⅰ和持力棒Ⅱ连接,并对持力棒Ⅱ进行二次张拉。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持力棒Ⅰ和持力棒Ⅱ同轴连接。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对持力棒Ⅱ进行张拉之前,在持力棒Ⅰ上套设与法兰盘Ⅰ连接的法兰盘Ⅱ,在持力棒Ⅱ上套设与法兰盘Ⅱ通过支撑筒Ⅱ连接的底盘。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对持力棒Ⅱ进行张拉之前,在锚索测力计和支撑筒Ⅱ之间套设定位柱。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对持力棒Ⅰ进行二次张拉的方法是:在持力棒Ⅰ上套设环形千斤顶和压板,随后使用环形千斤顶推动压板对持力棒Ⅰ进行张拉。

在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中,对持力棒Ⅱ进行二次张拉的方法是:在持力棒Ⅱ上套设环形千斤顶和压板,随后使用环形千斤顶推动压板对持力棒Ⅱ进行张拉。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中间连接式锚索的二次张拉方法用于对穿过既有锚盘的锚索进行二次张拉,其包括以下步骤:提供持力棒Ⅰ、一端用于与持力棒Ⅰ连接的持力连接器及两端分别用于与既有锚盘和持力连接器连接的中间连接筒;将既有锚盘与中间连接筒的一端连接,将中间连接筒的另一端与持力连接器的一端连接,使锚索伸出既有锚盘的一端位于既有锚盘与持力连接器之间;将持力棒Ⅰ和持力连接器连接,对持力棒Ⅰ进行二次张拉。本发明提供的中间连接式锚索的二次张拉方法操作简单方便,能够快速稳定的对已经固定的锚索进行二次张拉作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中间连接式锚索张拉装置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持力连接器的轴向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持力连接器的周向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法兰盘Ⅰ和支撑筒Ⅰ的轴向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法兰盘Ⅰ和支撑筒Ⅰ的周向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底盘、法兰盘Ⅱ和支撑筒Ⅱ的轴向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底盘、法兰盘Ⅱ和支撑筒Ⅱ的周向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锚定盘的轴向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锚定盘的周向剖视图。

图中:001-锚索张拉装置;101-锚索;102-既有锚盘;103-既有夹片;110-中间连接筒;120-持力连接器;122-固定槽;123-锚索槽;124-第一柱体;125-第二柱体;130-持力棒Ⅰ;140-法兰盘Ⅰ;141-支撑筒Ⅰ;142-观察孔;150-锚定盘;151-锚定螺纹孔;160-锚索测力计;170-持力棒Ⅱ;180-底盘;181-支撑筒Ⅱ;182-法兰盘Ⅱ;183-开口;190-环形千斤顶;200-压板;210-延长连接器;220-定位柱;230-定位套;240-持力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1

请参照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中间连接式锚索张拉装置001,用于对穿过既有锚盘102的锚索101进行二次张拉,其包括中间连接筒110、持力连接器120和持力棒Ⅰ130,中间连接筒110的两端分别与既有锚盘102和持力连接器120的一端连接,持力连接器120远离既有锚盘102的一端设有用于连接持力棒Ⅰ130的固定槽122。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既有锚盘102开设有供锚索101穿过的通孔,既有锚盘102和锚索101之间设有既有夹片103,既有夹片103的一端插入通孔内,另一端伸入到中间连接筒110内且位于既有锚盘102和持力连接器120之间,既有锚盘102的外壁和持力连接器120的一端外壁分别通过螺纹与中间连接筒110的两端内壁连接,持力棒Ⅰ130和固定槽122通过螺纹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中间连接式锚索张拉装置001能够快速稳定的对锚索101进行二次张拉作业。在使用既有锚盘102和既有夹片103将锚索101固定后,当需要对锚索101进行二次张拉作业时,使用中间连接筒110和持力连接器120将持力棒Ⅰ130与既有锚盘102连接,其首先将中间连接筒110的一端套设于既有锚盘102上并通过螺纹固定,使穿过既有锚盘102的锚索101进入到中间连接筒110中,随后向中间连接筒110的另一端内插设持力连接器120通过螺纹固定,将持力棒Ⅰ130的一端和持力连接器120远离中间连接筒110的一端上开设的固定槽122通过螺纹连接;使用者可以向外拉动持力棒Ⅰ130带动持力连接器120、中间连接筒110和既有锚盘102移动,使既有夹片103受力变形下进一步嵌入锚索101和既有锚盘102之间,并对锚索101进行张拉固定。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中间连接筒110的两端分别与既有锚盘102和持力连接器120的一端可以通过粘胶连接。

持力连接器120临近既有锚盘102的一端开设有用于容纳锚索101的锚索槽123。在使用者通过中间连接筒110将既有锚盘102和持力连接器120连接在一起时,锚索101会进入到持力连接器120设置的锚索槽123中,因此持力连接器120的端壁会挤压伸出通孔的既有夹片103,使既有夹片103形变嵌入到通孔中;锚索槽123优选为环形槽,能够容纳多个锚索101并对多个弹性固定于锚索101和既有锚盘102之间的既有夹片103进行挤压,从而对锚索101进行张拉固定。

请参照图2和图3所示,持力连接器120由同轴布置的第一柱体124和第二柱体125组成,第一柱体124的直径大于第二柱体125,第一柱体124远离第二柱体125的端面设有锚索槽123,第二柱体125远离第一柱体124的端面设有固定槽122。持力连接器120由同轴布置的第一柱体124和第二柱体125组成且第一柱体124的直径大于第二柱体125,在使用者向远离既有锚盘102方向拉动持力棒Ⅰ130时可以给予既有锚盘102稳定的轴向拉力,从而使锚索101受到稳定的轴向张拉力进行锚索加固作业。

请参照图4和图5所示,中间连接式锚索张拉装置001还包括套设于持力棒Ⅰ130上的法兰盘Ⅰ140,法兰盘Ⅰ140连接有套设于持力连接器120上的支撑筒Ⅰ141。通过设置套设于持力棒Ⅰ130上的法兰盘Ⅰ140及套设于持力连接器120上的支撑筒Ⅰ141,能够提高张拉锚索101时的稳定性,方便使用者对锚索101施加稳定的轴向拉力,使用者可以在固定法兰盘Ⅰ140和支撑筒Ⅰ141的同时稳定的沿轴向拉伸持力棒Ⅰ130。支撑筒Ⅰ141的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条观察孔142,本实施例中支撑筒Ⅰ141的侧壁上开设有一条观察孔142,使用者可以通过观察孔142查看锚索101的拉伸状况,方便使用者进行调整。

请参照图8和图9所示,持力棒Ⅰ130上套设有可沿其轴向移动的锚定盘150。使用者可以通过调整锚定盘150沿持力棒Ⅰ130的轴向移动来挤压法兰盘Ⅰ140和支撑筒Ⅰ141,从而给予持力棒Ⅰ130轴向拉伸力以对锚索101进行拉伸,并能够固定持力棒Ⅰ130避免锚索101收缩带动持力棒Ⅰ130回缩。本实施例中的锚定盘150通过螺纹与持力棒Ⅰ130的外壁连接,且锚定盘150的外圆周壁设有沿周向布置的八个锚定螺纹孔151,锚定螺纹孔151能够方便工作人员插入操作杆控制锚定盘150沿持力棒Ⅰ130的轴向移动。

持力棒Ⅰ130上还套设有锚索测力计160,锚索测力计160位于锚定盘150和法兰盘Ⅰ140之间。在锚定盘150和法兰盘Ⅰ140之间套设的锚索测力计160能够方便使用者查看持力棒Ⅰ130受到的轴向拉力,方便使用者调整以控制对锚索101的张拉力大小,在锚索测力计160和锚定盘150之间还设有圆环形的垫片以对锚索测力计160进行保护。

请参照图6和图7所示,持力棒Ⅰ130远离持力连接器120的一端连接有同轴布置的持力棒Ⅱ170,持力棒Ⅱ170上套设有底盘180,底盘180连接有支撑筒Ⅱ181,支撑筒Ⅱ181远离底盘180的一端连接有法兰盘Ⅱ182,法兰盘Ⅰ140和法兰盘Ⅱ182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中,持力棒Ⅰ130和持力棒Ⅱ170通过延长连接器210连接,延长连接器210的两端分别设有同轴布置的螺纹孔,持力棒Ⅰ130和持力棒Ⅱ170分别与延长连接器210两端的螺纹孔通过螺纹连接。通过设置与持力棒Ⅰ130同轴连接的持力棒Ⅱ170及用于抵压持力棒Ⅱ170的底盘180和支撑筒Ⅱ181,能够方便使用者对锚索101施加轴向的张拉力,保证使用者对持力棒Ⅱ170施加的轴向张拉力能够通过同轴布置的持力棒Ⅰ130和持力连接器120传递到锚索101上进行二次张拉作业。此外,法兰盘Ⅰ140远离支撑筒Ⅰ141的一端端面设有凸台,法兰盘Ⅱ182远离支撑筒Ⅱ181的一端端面设有与凸台对应的凹槽,使用者在通过螺栓连接法兰盘Ⅰ140和法兰盘Ⅱ182时,可以视同凸台和凹槽将法兰盘Ⅰ140和法兰盘Ⅱ182卡接,从而保证两者同轴连接,保证套设于法兰盘Ⅰ140上的持力棒Ⅰ130和套设于法兰盘Ⅱ182上的持力棒Ⅱ170同轴连接以传递稳定的轴向张拉力。

锚索测力计160上还套设有环形的定位柱220,定位柱220的内壁抵压锚索测力计160的外壁,定位柱220的外壁抵压支撑筒Ⅱ181的内壁。通过在锚索测力计160和支撑筒Ⅱ181之间设置定位柱220,能够保证锚索测力计160和持力棒Ⅰ130同轴布置,确保锚索测力计160准确的检测持力棒Ⅰ130受到的轴向张拉力。

支撑筒Ⅱ181的侧壁设置有至少一条开口183。本实施例中支撑筒Ⅱ181的侧壁设置有对称布置的两条开口183,使用者可以在通过开口183对锚定盘150进行固定锁止,保证在二次张拉作业完成后固定锚定盘150,避免锚索101收缩。

持力棒Ⅱ170上还套设有环形千斤顶190和压板200,环形千斤顶190位于底盘180和压板200之间。本实施例中,持力棒Ⅱ170上还套设有定位套230和持力螺母240,定位套230位于持力棒Ⅱ170和环形千斤顶190之间,压板200位于定位套230和持力螺母240之间。使用者可以使用持力螺母240固定压板200的位置后,使用环形千斤顶190对底盘180和压板200进行张拉,从而对持力棒Ⅱ170施加张拉力并将张拉力依次传递到持力棒Ⅰ130、持力连接器120和锚索101,以对锚索101施加稳定的轴向张拉力。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锚索二次张拉装置,其包括上述的中间连接式锚索张拉装置001。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间连接式锚索的二次张拉方法,其是使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锚索二次张拉装置,以用于对穿过既有锚盘102的锚索101进行二次张拉,其包括以下步骤:

S1、提供持力连接器120、与持力连接器120一端连接的持力棒Ⅰ130和两端分别用于连接既有锚盘102和持力连接器120的中间连接筒110;

S2、将既有锚盘102和持力连接器120的一端分别与中间连接筒110的两端通过螺纹或粘胶连接,使锚索101伸出既有锚盘102的一端进入中间连接筒110内并位于既有锚盘102与持力连接器120之间。

S3、将持力棒Ⅰ130和持力连接器120远离既有锚盘102一端设置的固定槽122通过螺纹或粘胶连接,对持力棒Ⅰ130进行张拉。优选的,持力连接器120使既有锚盘102和持力棒Ⅰ130同轴连接;其中对持力棒Ⅰ130进行张拉优选是将环形千斤顶190和压板200套设于持力棒Ⅰ130上,使环形千斤顶190位于持力连接器120和压板200之间,随后使用持力螺母240固定压板200的位置,并向环形千斤顶190内通入液压油进行二次张拉。

为了保证二次张拉作业的平稳进行和避免二次张拉作业后锚索101收缩,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4、对持力棒Ⅰ130进行张拉之前,在持力连接器120上套设支撑筒Ⅰ141,并在持力棒Ⅰ130上套设与支撑筒Ⅰ141连接的法兰盘Ⅰ140,在持力棒Ⅰ130上套设锚索测力计160和可沿持力棒Ⅰ130轴向移动的锚定盘150,锚索测力计160位于法兰盘Ⅰ140和锚定盘150之间。

S5、将持力棒Ⅰ130和与持力棒Ⅱ170连接,在持力棒Ⅰ130上套设与法兰盘Ⅰ140连接的法兰盘Ⅱ182,在持力棒Ⅱ170上套设与法兰盘Ⅱ182通过支撑筒Ⅱ181连接的底盘180,随后对持力棒Ⅱ170进行张拉;优选的,持力棒Ⅰ130和与持力棒Ⅱ170同轴连接。进一步优选的,在锚索测力计160和支撑筒Ⅱ181之间套设定位柱220。其中,对持力棒Ⅱ170进行张拉的方法是:在持力棒Ⅱ170上套设环形千斤顶190和压板200,随后使用持力螺母240固定压板200的位置,并向环形千斤顶190内通入液压油进行二次张拉。

本发明提供的中间连接式锚索的二次张拉方法能够快速稳定高效的进行锚索的二次张拉作业,其是使用中间连接筒110和持力连接器120将既有锚盘102和持力棒Ⅰ130同轴连接,随后使用环形千斤顶190对持力棒Ⅰ130进行张拉作业,不仅能够在锚索101长度较短的条件下进行二次张拉,而且能够将持力棒Ⅰ130受到的轴向张拉力通过持力连接器120和中间连接筒110稳定的传递到锚索101处,保证二次张拉作业的稳定进行;此外在持力棒Ⅰ130上套设同轴布置的法兰盘Ⅰ140和支撑筒Ⅰ141,在进行二次张拉作业时,支撑筒Ⅰ141的两端分别抵压工作面和连接法兰盘Ⅰ140,能够有效的提高二次张拉作业的张力稳定性,在持力棒Ⅰ130上套设锚索测力计160和可沿持力棒Ⅰ130轴向移动的锚定盘150,锚索测力计160位于法兰盘Ⅰ140和锚定盘150之间,锚索测力计160能够方便使用者直观的观察二次张拉的张拉力大小,锚定盘150可以对持力棒Ⅰ130的位置进行固定,避免二次张拉作业后锚索101受到岩层的内应力收缩;最后将持力棒Ⅰ130与持力棒Ⅱ170同轴连接,在持力棒Ⅰ130上套设与法兰盘Ⅰ140连接的法兰盘Ⅱ182,在持力棒Ⅱ170上套设与法兰盘Ⅱ182通过支撑筒Ⅱ181连接的底盘180,随后使用环形千斤顶190对持力棒Ⅱ170进行张拉,可以进一步的提高对锚索101施加的张拉力的轴向稳定性,保证二次张拉作业的稳定进行。

在二次张拉作业完成后,使用者可以将持力螺母240、压板200、环形千斤顶190依次取下,随后将底盘180、支撑筒Ⅱ181、法兰盘Ⅱ182依次拆卸后将持力棒Ⅱ170与持力棒Ⅰ130分离节约空间,只保留持力连接器120、持力棒Ⅰ130、法兰盘Ⅰ140、支撑筒Ⅰ141、锚定盘150、锚索测力计160对锚索101进行固定以避免锚索101受到岩层内应力后收缩。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