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固建筑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69834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稳固建筑桩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稳固建筑桩。



背景技术:

兴建高大建筑物之前,先在地基上打下建筑桩是目前常见的建筑施工方法。目前的建筑桩都是在较大的压力下竖直插入底面的,如同钉子钉入木头一样,靠四周泥土的挤压作用,只受到垂直方向的摩擦阻力,而没有水平方向的契合作用,坚实稳固性不高,而且现在的建筑桩桩体与桩尖一体成型,当建筑桩损坏时,需要整体更换建筑桩增加了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稳固建筑桩,其具有可以提供水平方向的契合力,增加了建筑桩稳定性的特点。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稳固建筑桩,包括:

桩体,其为竖直设置的上端开口的中空圆柱体,所述桩体侧壁沿其轴线方向对称开设有侧孔组,侧孔组包括多个竖直均匀间隔设置的侧孔,所述侧孔由桩体内向外且朝下倾斜;

侧桩组件,其包括:

多个侧桩,每个侧桩与每个侧孔一一对应,侧桩的一端穿过侧孔另一端位于桩体内,所述侧桩可沿侧孔移动;

两个连接板,每个连接板均与侧孔组对应,两个连接板以桩体轴线竖直对称设置于桩体内,每个连接板靠近桩体内壁的壁面为圆弧形壁面,另一壁面为向下朝桩体轴线靠近形成的斜面,所述侧桩位于桩体内的端部与连接板的圆弧形壁面固连;

压杆,其为同轴设置于桩体内的圆柱状体,所述压杆的下端形成锥形的推进部,所述推进部抵靠于两个连接板的斜面之间,所述压杆的直径略小于桩体的直径;

桩头,其包括一对第一桩尖和一个第二桩尖,所述第一桩尖和所述第二桩尖均为直径上大下小的圆锥形,所述第一桩尖和所述第二桩尖的顶部分别与所述桩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一对第一桩尖相对于所述第二桩尖的轴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桩尖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桩尖的高度,所述第二桩尖与所述桩体同轴设置。

优选的是,所述的稳固建筑桩,所述压杆位于推进部上方侧壁开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桩体上开设有第二定位孔,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沿桩体水平截面径向排布,一第一插销穿过第二定位孔与第一定位孔。

优选的是,所述的稳固建筑桩,所述侧孔内设置有开设有限位孔的橡胶塞,所述侧桩的一端穿过限位孔。

优选的是,所述的稳固建筑桩,桩头与桩体之间连接有桩体座,所述桩体的底部向外凸设有一凸起部,所述桩体座的顶部向下设有与所述凸起部相配合的凹陷部,所述凸起部插入所述凹陷部内,所述桩体座上沿水平方向开设有一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贯穿所述桩体座和所述凹陷部,所述凸起部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一第二插销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

优选的是,所述的稳固建筑桩,侧桩远离连接板的端部设置有尖刺部。

优选的是,所述的稳固建筑桩,第一通孔的内壁上,以及第二通孔的内壁上均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第二插销上设置有与所述内螺纹相配的外螺纹,所述第二插销与所述桩体座和所述凸起部螺纹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的稳固建筑桩,桩体的壁厚与桩体的外径比为1:6~8,侧孔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20~45°。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稳固建筑桩,在桩体上设置向下倾斜的侧桩,当建筑桩进入土壤中时,侧桩倾斜进入土壤中,增加了水平方向的契合作用,增加了水平方向的摩擦力,使得建筑桩在整体上更稳固。

2、本实用新型的桩头包括一对第一桩尖和一个第二桩尖,第一桩尖的高度小于第二桩尖的高度,设置多个桩尖相比传统建筑桩一个桩尖与土壤之间的契合力更强,使建筑桩更稳定,而且第二桩尖的高度大于第一桩尖,在建筑桩进入土壤中第二桩尖可以起到定位作用,时建筑桩保持稳定。

3、本实用新型的桩头和桩体可拆卸,当桩头或桩体损坏时,可以方便更换,不用整体替换建筑桩,降低了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稳固建筑桩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桩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桩头与桩体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图2所示,一种稳固建筑桩,包括:

桩体1,其为竖直设置的上端开口的中空圆柱体,所述桩体1侧壁沿其轴线方向对称开设有侧孔组,侧孔组包括多个竖直均匀间隔设置的侧孔11,所述侧孔11由桩体1内向外且朝下倾斜;

侧桩组件,其包括:

多个侧桩21,每个侧桩21与每个侧孔11一一对应,侧桩21的一端穿过侧孔11另一端位于桩体1内,所述侧桩21可沿侧孔11移动;

两个连接板22,每个连接板22均与侧孔组对应,两个连接板22以桩体1轴线竖直对称设置于桩体1内,每个连接板22靠近桩体1内壁的壁面为圆弧形壁面221,另一壁面为向下朝桩体1轴线靠近形成的斜面222,所述侧桩21位于桩体1内的端部与连接板22的圆弧形壁面221固连;

压杆23,其为同轴设置于桩体1内的圆柱状体,所述压杆23的下端形成锥形的推进部231,所述推进部231抵靠于两个连接板22的斜面222之间,所述压杆23的直径略小于桩体1的直径;

桩头,其包括一对第一桩尖31和一个第二桩尖32,所述第一桩尖31和所述第二桩尖32均为直径上大下小的圆锥形,所述第一桩尖31和所述第二桩尖32的顶部分别与所述桩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一对第一桩尖31相对于所述第二桩尖32的轴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桩尖31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桩尖32的高度,所述第二桩尖32与所述桩体1同轴设置。

在本技术方案中,桩体1侧壁开设有两个侧孔组,该两个侧孔组沿桩体1的轴线对称分布,每个侧孔组包括多个竖直均匀间隔设置的侧孔11,侧孔11由桩体1内向外且朝下倾斜,每个侧孔11内均设置有侧桩11,侧桩21的一端穿过侧孔11另一端位于桩体1内,一侧孔11内,侧桩21可沿侧孔11移动;桩体1内还设置有两个连接板22,每个连接板22均与侧孔组对应,两个连接板22以桩体1轴线竖直对称设置于桩体1内,每个连接板22靠近桩体1内壁的壁面为圆弧形壁面221,另一壁面即圆弧形壁面221相对的为向下朝桩体1轴线靠近形成的斜面222,侧桩21位于桩体1内的端部与连接板22的圆弧形壁面221固连;桩体1内还设置有压杆23,压杆23的下端形成锥形的推进部231,推进部231抵靠于两个连接板22的斜面222之间,压杆23的直径略小于桩体1的直径,通过外力使压杆23向下运动,压杆23的推进部231挤压连接板22的斜面222,进而使连接板22上连接的侧桩11进入土壤中,从而使建筑桩产生水平方向的契合作用,增加了水平方向的摩擦力,使得建筑桩在整体上更稳固;建筑桩还包括桩头,其包括一对第一桩尖31和一个第二桩尖32,第一桩尖31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桩尖32的高度,第二桩尖32与所述桩体1同轴设置,通过设置三个桩尖与土壤的接触,增加了摩擦力,使建筑桩更稳定,而且第二桩尖32的高度大于第一桩尖31由此第二桩尖32可以起到很好的定位作用,减少建筑桩发生偏离,增加了建筑桩的稳定性。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稳固建筑桩,所述压杆23位于推进部231上方侧壁开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桩体上开设有第二定位孔,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孔沿桩体水平截面径向排布,一第一插销232穿过第二定位孔与第一定位孔。

在本技术方案中,压杆23通过第一插销232进行固定,在桩体1整体进入土壤之后,移除第一插销232,再推动压杆23使侧桩21进入土壤,而且在桩体1进入土壤过程中压杆23可以对侧桩21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防止侧桩21掉入桩体1内部。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稳固建筑桩,所述侧孔11内设置有开设有限位孔的橡胶塞,所述侧桩21的一端穿过限位孔。

在本技术方案中,由于侧桩21在侧孔11移动,为了减少两者之间的摩擦,减小材料损耗,在侧孔11内设置橡胶塞,然后橡胶塞套设于侧桩21上,橡胶塞位于两者之间,且具有一定弹性,避免了侧桩21与侧孔11的直接接触,延长了使用寿命。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稳固建筑桩,桩头与桩体1之间连接有桩体座4,所述桩体1的底部向外凸设有一凸起部12,所述桩体座4的顶部向下设有与所述凸起部12相配合的凹陷部41,所述凸起部12插入所述凹陷部41内,所述桩体座4上沿水平方向开设有一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贯穿所述桩体座4和所述凹陷部41,所述凸起部12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一第二插销42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

在本技术方案中,如图3所示,桩头与桩体1之间连接有桩体座4,使桩头与桩体1之间可拆卸连接,具体地在桩体1的底部设有一凸起部12,桩体座4的向下设有与凸起部12相配合的凹陷部41,通过凹陷部41与凸起部12相互配合可以更快地定位,方便桩体座4与桩体1之间的连接;桩体座4上开设有贯穿桩体座4和凹陷部41的第一通孔,凸起部12上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连通,一第二插销42穿过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通过第二插销42穿过或拔出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使桩体座4与桩体1之间可拆卸,而桩体座4下端与第一桩尖31和第二桩尖32固连,由此实现第一桩尖31和第二桩尖32与桩体1的可拆卸连接。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稳固建筑桩,侧桩21远离连接板22的端部设置有尖刺部。

在侧桩21上设置尖刺部使侧桩21可以更好地进入土壤中,进一步地,尖刺部材料为硬质合金。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稳固建筑桩,第一通孔的内壁上,以及第二通孔的内壁上均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第二插销42上设置有与所述内螺纹相配的外螺纹,所述第二插销42与所述桩体座4和所述凸起部12螺纹连接。

通过螺纹连接可以方便地旋出或旋紧第二插销42,当需要分离桩体1与桩头时更方便,且通过螺纹连接第二插销42不容易松动,使得建筑桩更稳定。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稳固建筑桩,桩体1的壁厚与桩体1的外径比为1:6~8,侧孔11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20~45°。

通过限制桩体1的壁厚与桩体1的外径比值,使桩体1有一定的壁厚,进而可以对侧桩21有一定的支撑作用,增加了侧桩21的稳定性。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