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水式井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16192阅读:2140来源:国知局
漏水式井盖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井盖,尤其是一种漏水式井盖。



背景技术:

现有井盖的缺点是,当下大雨时雨水只能从井盖外围与井口的间隙中慢慢流入下水道,雨水较大时路面容易形成积水,汽车行驶到积水处会形成较大的水花,影响行人通行,而且汽车水中行驶也不安全。查阅中国专利文献,CN201420675819.3公开一种新型窨井盖。包括井盖本体和井盖底座。井盖本体上设有井盖固定凸起,该井盖放置台上设有井盖固定槽,这样就能够有效防止井盖的滑动,消除了安全隐患。该窨井盖上设有一漏水孔,能够使雨水迅速的进入到下水管道中。CN201220017518.2公开了一种窨井盖,该窨井盖上设有用于漏水的通孔并且呈圆盘状,所述窨井盖的上表面设有导水凹槽,所述窨井盖的下表面设有起支撑作用的加强筋,所述导水凹槽的中间位置设有一个通孔Ⅰ,在导水凹槽的周围至少均匀分布有六个通孔Ⅱ,所述通孔Ⅰ在位于窨井盖上表面的开口大小小于其位于窨井盖下表面的开口大小,所述通孔Ⅱ在位于窨井盖上表面的开口大小小于其位于窨井盖下表面的开口大小。窨井盖的通孔结构和导水结构得到合理优化,通孔和导水凹槽之间的连接关系也得到优化,使得窨井盖的各个部位具有了明显的功能化特征,从本质上提升了窨井盖的过水能力。将该窨井盖使用在露天仓库类厂区后可明显增强该区域内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上述井盖各有优点,但井盖的设计不限于这些。井盖上如果外露排水孔,虽然能及时排水,但存在安全隐患,行人的高跟鞋有时会误入排水孔内,或者路面的垃圾杂物会堵塞排水孔。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漏水式井盖,在下大雨时,雨水能快速从井盖流入下水道,减小路面积水;同时设置井盖上漏水孔的自动开关,避免行人鞋跟误入漏水孔或杂物堵死漏水孔。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漏水式井盖,包括圆盖板,圆盖板下部的限位圈套与圆盖板垂直连接为一体,圆盖板上分布复数个漏水孔,限位圈套上开有复数个溢水孔,圆盖板下对应每一漏水孔设有堵头,堵头固定在支撑杆上,支撑杆下部连接一蓄水箱,蓄水箱底部开有小孔,蓄水箱通过拉簧连接顶部的圆盖板;圆盖板下设有防止蓄水箱位移的导向杆。

圆盖板均匀分布4-12个漏水孔,导向杆分布在圆盖板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蓄水箱顶部有2-3根堵头支撑杆,每一支撑杆上设有2-4个与漏水孔对应的堵头。

漏水孔为上小下大的锥度孔,堵头的锥度与漏水孔相匹配;拉簧7的拉力大小与蓄水箱上升到顶部相匹配。

本实用新型由于设置有井盖漏水孔的自动开关,没有下大雨时,拉簧将蓄水箱拉起,支撑杆上的堵头插入漏水孔中,漏水孔封闭。下大雨时,水从井盖各缝隙流下,蓄水箱随水量增多而下降,带动支撑杆上的堵头下降,井盖上的漏水孔被完全打开,雨水流入下水道中。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积极效果:在下大雨时,雨水能快速从道路上的井盖流入下水道,减小路面积水;同时井盖上漏水孔有自动开关,随雨水自行打开,无雨水时自行关闭,避免了行人鞋跟误入漏水孔或杂物堵死漏水孔。也防止小孩将鞭炮等物塞入漏水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纵剖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俯视示意图。

图中:1圆盖板,2 漏水孔,3堵头,4堵头支撑杆,5导向杆,6蓄水箱,7拉簧,8限位圈套,9溢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如下。

从图1-2可看出,漏水式井盖,包括圆盖板1,圆盖板1下部的限位圈套8与圆盖板1垂直连接为一体,圆盖板上分布复数个漏水孔2,限位圈套8上开有复数个溢水孔9,圆盖板1下对应每一漏水孔2设有堵头3,堵头3固定在支撑杆4上,支撑杆4下部连接一蓄水箱6,蓄水箱底部开有小孔,蓄水箱6通过拉簧14连接顶部的圆盖板1;圆盖板1下设有防止蓄水箱位移的导向杆5,导向杆5分布在井盖东南西北四方位,与圆盖板1相连接。

圆盖板1的漏水孔2有4-12个,均匀分布,蓄水箱6顶部有2-3根堵头支撑杆4,每一支撑杆上设有2-4个与漏水孔2对应的堵头3。

漏水孔2为上小下大的圆锥孔,堵头3的锥度与漏水孔2相匹配;拉簧7的拉力大小与蓄水箱上的堵头可封闭漏水孔2相匹配。

没有下雨时,拉簧7将蓄水箱6拉起,堵头3插入漏水孔2中,漏水孔封闭。下大雨时,水从井盖各缝隙流下,蓄水箱6随水量增加而下降,带动支撑杆下降与堵头下降,当蓄水量最大时,井盖上的漏水孔2被完全打开,雨水通过溢水孔等通道流入下水道中。下暴雨后,下水道中水溢出地面一定水位时,水的浮力会将井盖顶起,限位圈套上移,由于限位圈套有相当的高度不会脱离井口,除非下暴雨时间太长,路面积水一米以上,井盖才可能移到井口外。雨停止后,蓄水箱6内的水从底部的小孔和外围流出,水流出后,蓄水箱在拉簧作用下上升,带动支撑杆4上的堵头3上升,将漏水孔2自动封闭。

应当指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限定专利的保护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所做出的等同效果的变化或改进,均被本专利申请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