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漂浮垃圾的捕捞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0412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漂浮垃圾的捕捞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垃圾清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漂浮垃圾的捕捞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很多的电厂、LNG接收站等,由于工艺过程中需要大量水来换热,所以很多都建在海边,利用引水明渠将海水引入工厂内。因海水(特别是近海)中漂浮垃圾比较多,如树枝木块、竹子、破鱼网、塑料瓶、一次性饭盒等,极易造成海水泵因吸入口过滤器处垃圾堵塞,缠绕渔网而导致泵损坏,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及安全隐患。而现在的电厂、LNG接收站等基本上都采用传统的拦污栅加人工辅助清污的方式,效率低下、经常造成通水不畅、水源损失严重,排污作业时工人劳动强度大且极其危险,排污质量低下,破坏水电站设备常有发生,从而给电站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上述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用于漂浮垃圾的捕捞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用于漂浮垃圾的捕捞装置,包括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所述第一传送带与第二传送带错位设置,所述第一传送带前端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收集臂,在所述第一传送带前端设置有用于将垃圾送上第一传送带的转动耙子,所述第一传送带将垃圾送入到所述第二传送带中,所述第二传送带将垃圾转运到指定位置。

为了取得更好的技术效果,进一步的技术改进还包括,所述第一传送带与第二传送带之间的夹角呈90度,所述第一传送带的后端位于所述第二传送带的上方。

为了取得更好的技术效果,进一步的技术改进还包括,所述第一传送带的前端设置有机械手臂,通过调节所述机械手臂深入水下的深度来调整第一传送带的高度。

为了取得更好的技术效果,进一步的技术改进还包括,所述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以及收集臂上均设置有让水流通过的过水性结构。

为了取得更好的技术效果,进一步的技术改进还包括,所述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的均受电机控制,所述电机通过变频器控制调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该用于漂浮垃圾的捕捞装置设置于明渠之中,当上游垃圾随河水漂浮到该处后,垃圾通过收集臂,汇聚到第一传送带前端处,传送网带前端配有的转动耙子,便于把垃圾转到第一传送网带上,第一传送网带将水中的垃圾提升到高处,并落入第二传送带上,经第二传送带将垃圾转运到岸上或者车上,自动化程度高,大大提高了清理垃圾的效率,设备使用寿命长,可以广泛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漂浮垃圾的捕捞装置的具体实施例。一种用于漂浮垃圾的捕捞装置,包括第一传送带1和第二传送带2,所述第一传送带1与第二传送带2错位设置,所述第一传送带1前端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两个收集臂10,在所述第一传送带1前端设置有用于将垃圾送上第一传送带1的转动耙子11,所述第一传送带1将垃圾送入到所述第二传送带2中,所述第二传送带2将垃圾转运到指定位置,为抵抗海水腐蚀设备均采用耐蚀材料316不锈钢。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传送带1与第二传送带2之间的夹角呈90度,所述第一传送带1的后端位于所述第二传送带2的上方。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传送带1的前端设置有机械手臂12,通过调节所述机械手臂12深入水下的深度来调整第一传送带1的高度。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传送带1和第二传送带2,以及收集臂10上均设置有让水流通过的过水性结构。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传送带1和第二传送带2的均受电机3控制,所述电机3通过变频器控制调速。

上述技术方案中,整个收集和传输装置采用PLC控制,整个控制系统采用10.2寸液晶触摸屏显示控制,可以根据现场垃圾的实际情况进行垃圾收集的程序设计,比如可以间歇式的启动机械臂收集和传输,达到节能的效果。另外收集装置程序设计了故障报警功能,当机械手臂发生故障停止运行或者传输带发生故障的时候,可以通过GPRS信号,将故障码发送到管理员的手机上,另外还将开发手机APP控制软件,可以实时通过手机显示设备的各个运行参数,并且远程进行设备的开启,无需到现场进行操作。

本实用新型用于漂浮垃圾的捕捞装置可设置于明渠之中,当上游垃圾,如:生活垃圾、树枝、塑料瓶、饭盒、烂木头等,随河水漂浮到该处后,垃圾通过收集臂,汇聚到第一传送带前端处,传送网带前端配有的转动耙子,便于把垃圾转到第一传送网带上,第一传送网带将水中的垃圾提升到高处,并落入第二传送带上,经第二传送带将垃圾转运到岸上或者车上,自动化程度高,大大提高了清理垃圾的效率,设备使用寿命长,可以广泛推广使用。

以上列举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