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复合井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18183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复合井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查井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新型复合井盖。



背景技术:

复合井盖,用于遮盖道路或家中深井,防止人或者物体坠落。按材质可分为金属井盖、高强度纤维水泥混凝土井盖、树脂井盖等。一般采用圆形。可用于绿化带、人行道、机动车道、码头、小巷等。

目前,市场上的复合井盖,它包括复合井盖本体。传统的复合井盖本体因为车辆的经过,造成对复合井盖压力,从而使复合井盖容易损坏,并且复合井盖上的盖板受力直接作用于盖座上,使得对盖座造成较大的冲击,从而造成损伤,影响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强度高,对盖板的缓冲效果好以及实用性好的复合井盖。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复合井盖,包括复合井盖本体,其特征是:所述复合井盖本体包括盖座以及设置于盖座上的盖板,盖板包括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第二表面上设有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相互交织形成网状结构,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均与第二表面之间设有支撑区,支撑区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支撑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表面相互连接,第二连接部与第一加强筋或第二加强筋相互连接,支撑部呈圆弧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复合井盖本体包括盖座以及设置于盖座上的盖板,盖板包括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第二表面上设有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通过在第二表面上设有的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增加了第二表面的结构强度,并且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相互交织形成网状结构,网状结构的设置,保证了均匀加强效果,从而进一步保证了结构强度,为了进一步保证第一加强筋以及第二加强筋分别与第二表面之间的连接强度,通过在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均与第二表面之间设有支撑区,支撑区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支撑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表面相互连接,第二连接部与第一加强筋或第二加强筋相互连接,通过上述结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表面连接,第二连接部与第一加强筋或者第二连接部与第二加强筋连接,从而保证了支撑区在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和第二表面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并且支撑部呈圆弧状,并且圆弧支撑部具有一定的弹性支撑效果,并且圆弧状结构可以分散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与第二表面之间的表面应力,从而进一步增加了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盖板与盖座为可拆卸连接,盖座上设有缓冲座,缓冲座呈圆弧状,缓冲座的圆弧开口方向与第二表面相背,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均包括第一抵触端和第二抵触端,第一抵触端和第二抵触端均与缓冲座相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盖板与盖座为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将盖板和盖座之间通过螺栓连接,盖座上设有缓冲座,缓冲座呈圆弧状,缓冲座的圆弧开口方向与第二表面相背,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均包括第一抵触端和第二抵触端,第一抵触端和第二抵触端均与缓冲座相抵触,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设置,因为盖板置于盖座上方,盖座则需要承受最终的作用力,通过在盖座上设有的缓冲座,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均包括第一抵触端和第二抵触端,第一抵触端和第二抵触端均与缓冲座相抵触,从而进一步增加对盖板的支撑效果,并且缓冲座呈圆弧状,圆弧状结构具有一定的弹性反作用力,且圆弧状开口方向背离第二表面,则通过圆弧至高点受力逐渐往下,从而达到缓冲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盖座的内侧壁上环形设置有限位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盖座的内侧壁上环形设置有限位块,通过在盖座的内侧壁上环形设置有限位块,保证了在安装好后,增加了盖座的限位效果,减小了盖座的可以移动范围,从而减小了盖座内侧壁的磨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盖板均布有若干防滑块,盖板上还设有提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盖板均布有若干防滑块,盖板上还设有提手,通过在盖板均匀分布有若干防滑块,增加了防滑效果,并且在盖板上设有的提手,保证了在安装以及打开的便捷程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复合井盖实施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复合井盖实施例的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复合井盖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1-盖板,10-第二表面,11-第一加强筋,12-第二加强筋,120-第一抵触端,121-第二抵触端,13-支撑区,130-第一连接部,131-支撑部,132-第二连接部,14-防滑块,15-提手,2- 盖座,20-缓冲座,21-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复合井盖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新型复合井盖,包括复合井盖本体,复合井盖本体包括盖座 2以及设置于盖座2上的盖板1,盖板1包括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 10,第二表面10上设有第一加强筋11和第二加强筋12,通过在第二表面10上设有的第一加强筋11和第二加强筋12,增加了第二表面10的结构强度,并且第一加强筋11和第二加强筋12相互交织形成网状结构,网状结构的设置,保证了均匀加强效果,从而进一步保证了结构强度,为了进一步保证第一加强筋11以及第二加强筋12分别与第二表面10之间的连接强度,通过在第一加强筋11和第二加强筋12均与第二表面10之间设有支撑区13,支撑区13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30、支撑部131和第二连接部132,第一连接部130 与第二表面10相互连接,第二连接部132与第一加强筋11或第二加强筋12相互连接,通过上述结构,第一连接部130和第二表面10连接,第二连接部132与第一加强筋11或者第二连接部132与第二加强筋12连接,从而保证了支撑区13在第一加强筋11、第二加强筋 12和第二表面1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并且支撑部131呈圆弧状,并且圆弧支撑部131具有一定的弹性支撑效果,并且圆弧状结构可以分散第一加强筋11、第二加强筋12与第二表面10之间的表面应力,从而进一步增加了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盖板1与盖座2为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将盖板1和盖座2之间通过螺栓连接,盖座2上设有缓冲座 20,缓冲座20呈圆弧状,缓冲座20的圆弧开口方向与第二表面10 相背,第一加强筋11和第二加强筋12均包括第一抵触端120和第二抵触端121,第一抵触端120和第二抵触端121均与缓冲座20相抵触,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设置,因为盖板1置于盖座2上方,盖座2则需要承受最终的作用力,通过在盖座2上设有的缓冲座20,第一加强筋11和第二加强筋12均包括第一抵触端120和第二抵触端121,第一抵触端120和第二抵触端121均与缓冲座20相抵触,从而进一步增加对盖板1的支撑效果,并且缓冲座20呈圆弧状,圆弧状结构具有一定的弹性反作用力,且圆弧状开口方向背离第二表面10,则通过圆弧至高点受力逐渐往下,从而达到缓冲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盖座2的内侧壁上环形设置有限位块 21,通过在盖座2的内侧壁上环形设置有限位块21,保证了在安装好后,增加了盖座2的限位效果,减小了盖座2的可以移动范围,从而减小了盖座2内侧壁的磨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盖板1均布有若干防滑块14,盖板1 上还设有提手15,通过在盖板1均匀分布有若干防滑块14,增加了防滑效果,并且在盖板1上设有的提手15,保证了在安装以及打开的便捷程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通常的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