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静载试验的工字支承梁及配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88038阅读:849来源:国知局
用于静载试验的工字支承梁及配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民建基础质量检测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静载试验所需的工字支承梁及配重组合的反力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程建设中桩基是所有建筑的基础,桩基的承载能力是否达标决定了整个建筑的安全,对于桩基承载能力的检测是工程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工作,静载试验采用接近于竖向抗压桩的实际工作条件的试验方法,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作为设计依据,或对工程桩的承载力进行抽样检验和评价。当埋设有桩底反力和桩身应力、应变测量元件时,尚可直接测定桩周各土层的极限侧阻力和极限端阻力。除对于以桩身承载力控制极限承载力的工程桩试验加载至承载力设计值的1.5-2倍外,其余试桩均应加载至最大试验荷载,目前采用的检测方法多为重力堆载法,重力堆载法操作简单,测试结果可靠,同时需要堆载用的支撑梁具有高强度,而且能够使测试桩受力均匀,但目前在工地现场进行测试大都现场取材,不安全而且结果不可靠。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静载试验的工字支承梁及配重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静载试验的工字支承梁,包括双工字钢,所述双工字钢包括两个互相平行的横板和两个互相平行的腹板,所述腹板均布在两个横板之间,所述腹板上设有若干列均布的对穿通孔,每列对穿通孔的数量至少为2个,两个所述腹板之间连接有穿过对穿通孔的对穿螺栓,位于上下方的所述横板的两端及中间均设有加强连接板,所述加强连接板设有四个均布的长圆孔,位于上下方的所述横板的两端及中间均设有四个圆孔,所述加强连接板用穿过长圆孔和圆孔的螺栓固定在双工字钢的上下方。

一种用于静载试验的工字支承梁配重装置,包括上述的工字支承梁,还包括测试桩和千斤顶,所述工字支撑梁的下方设有位于两端的主梁支墩,所述工字支撑梁的两侧对称的设有压重平台支墩,所述工字支撑梁的上方设有若干个均布且两端放置在压重平台支墩上的次梁,所述次梁的中心落在工字支撑梁上,所述次梁的上方摆放压重物,所述千斤顶安放于测试桩的桩端中心处,所述千斤顶置于工字支撑梁的正下方且顶部位于工字支撑梁的中间位置。

优选的,所述次梁位于工字支承梁的上方。

优选的,所述次梁为空心的长方体结构。

优选的,所述次梁的内壁设有若干个均匀布置的钢筋穿槽,所述钢筋穿槽的内部穿有钢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静载试验的工字支承梁,采用具有两个腹板的双工字钢,而且两个腹板之间连接有对穿螺栓,使该工字支承梁具有更高的强度;在双工字钢的上方的横板的两端均设有限位板,能够限制次梁的位置,而且能够防止次梁侧滑落下该工字支承梁;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静载试验的工字支承梁配重装置,将次梁均匀的分布在工字支承梁的上方,使得测试桩受到均匀恒定的力,次梁的内壁上穿有钢筋,使次梁成为一个整体,方便堆载物以及次梁的固定,有利于得到稳定测试结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作附图说明:

图1为工字支撑梁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工字支撑梁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工字支撑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5为工字支撑梁配重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去掉压重平台支墩的视图;

图7为工字支撑梁配重装置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次梁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工字支撑梁 1

次梁 2

主梁支墩 3

压重平台支墩 4

测试桩 5

千斤顶 6

腹板 101

横板 102

对穿螺栓 103

加强连接板 104

钢筋 201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8:

一种用于静载试验的工字支承梁,如图1-4,包括双工字钢,所述双工字钢包括两个互相平行的横板102和两个互相平行的腹板101,所述腹板101均布在两个横板102之间,所述腹板101上设有若干列均布的对穿通孔,每列对穿通孔的数量至少为2个,两个所述腹板101之间连接有穿过对穿通孔的对穿螺栓103,位于上下方的所述横板102的两端及中间均设有加强连接板104,所述加强连接板104设有四个均布的长圆孔,位于上方的所述横板102的两端及中间均设有四个圆孔,所述加强连接板104用穿过长圆孔和圆孔的螺栓固定在双工字钢的上下方,采用具有两个腹板101的双工字钢,而且两个腹板101之间连接有对穿螺栓103,使该工字支承梁具有更高的强度;在双工字钢的上下方的横板102的两端及中间均设有加强连接板104,能够使双工字钢成为一个整体,使双工字支承梁有更好的刚度。

一种用于静载试验的工字支承梁配重装置,如图5-8,包括工字支承梁、测试桩5和千斤顶6,所述工字支撑梁1的下方设有位于两端的主梁支墩3,所述工字支撑梁1的两侧对称的设有压重平台支墩4,所述工字支撑梁1的上方设有若干个均布且两端放置在压重平台支墩4上的次梁2,所述次梁2的中心落在工字支撑梁1上,所述次梁2的上方摆放压重物,所述千斤顶6安放于测试桩5的桩端中心处,所述千斤顶6置于工字支撑梁1的正下方且顶部位于工字支撑梁1的中间位置,所述次梁2位于工字支承梁上,所述次梁2为空心的长方体结构,所述次梁2的内壁设有若干个均匀布置的钢筋201穿槽,所述钢筋201穿槽的内部穿有钢筋201,将次梁2均匀的分布在工字支承梁的上方,使得测试桩5受力均匀,次梁2的内壁上穿有钢筋201,使次梁成为一个整体,方便堆载物以及次梁2的固定,有利于整个加载平台的稳定,使测试结果准确可靠。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检验承载力极限标准值≤1500kN的基桩承载力,也适用于检验总加载重量≤1500kN的天然或经强化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