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淤泥质软土地基静压桩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27842阅读:91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淤泥质软土地基静压桩结构。



背景技术:

在沿海、沿江、湖泊众多、水系丰富地域,存在大面积的淤泥质软土基,不利于建筑工程的静压预制桩施工。尤其是淤泥质软土层距离地表面较浅时,例如江苏省吴江地区,许多地块淤泥质软土层上部的回填土层,厚度仅有1m至2m,普遍出现桩基结构不稳固,无法保证施工质量,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淤泥质软土地基静压桩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淤泥质软土地基静压桩结构,包括淤泥质软土层、设于淤泥质软土层上的地基加固层,所述淤泥质软土层和地基加固层上设有若干减压孔和预制桩,所述地基加固层为灰土层或中粗砂层,所述淤泥质软土层和地基加固层的厚度比为8-15: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灰土为石灰与粘土重量比为2:8的灰土,所述淤泥质软土层和地基加固层3的厚度比为10-12: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地基加固层为灰土层和设于灰土层上方的中粗砂层,所述中粗砂的粒径为20-50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地基加固层为中粗砂层和设于中粗砂层之间的灰土层,所述中粗砂的粒径为25-45mm,所述灰土层与中粗砂层层厚比为4-5:1-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减压孔和预制桩的数量比值为30%-5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预制桩为预应力管桩、预应力空心方桩、预制钢筋混凝土抗拔桩或型钢桩。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预制桩的直径为减压孔的孔径增加50-100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本实用新型的地基加固层可采用灰土加固、中粗砂置换加固的方法实现。可使用石灰与粘土比例为2:8的灰土;中粗砂的粒径在20mm至50mm之间,且占转换层体积总量的85%以上,所述减压孔由设于地基加固层上的引孔机打孔,所述预制桩由压桩机压入地基加固层和淤泥质软土层。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设计简洁合理,各个部件相互配合,得到的淤泥质软土地基静压桩结构,桩基稳固可靠,避免偏移,能够保证施工质量,消除安全隐患。整体结构能够避免一般桩结构对土壤的挤压效应,对后续施工流程影响很小,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淤泥质软土地基静压桩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淤泥质软土层,2-地基加固层,3-地基加固层,4-引孔机,5-压桩机,6-预制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淤泥质软土地基静压桩结构,包括淤泥质软土层1、设于淤泥质软土层1上的地基加固层3,淤泥质软土层1和地基加固层3上设有若干减压孔2和预制桩6,地基加固层3为灰土层或中粗砂层。

灰土为石灰与粘土重量比为2:8的灰土,淤泥质软土层1和地基加固层3的厚度比为10-12:1。地基加固层3为灰土层和设于灰土层上方的中粗砂层,中粗砂的粒径为20-50mm。地基加固层3为中粗砂层和设于中粗砂层之间的灰土层,中粗砂的粒径为25-45mm,灰土层与中粗砂层层厚比为4-5:1-3。减压孔和预制桩的数量比值为30%-50%。的预制桩6为预应力管桩、预应力空心方桩、预制钢筋混凝土抗拔桩或型钢桩。预制桩6的直径为减压孔2的孔径增加50-100mm。

减压孔2由设于地基加固层3上的引孔机4打孔,预制桩6由压桩机5压入地基加固层3和淤泥质软土层1。

上述内容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及说明,但不意味着本实用新型可取得的优点受此限制,凡是本实用新型实践过程中可能对结构的简单变换、和/或一些实施方式中实现的优点的其中一个或多个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