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渗排水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52876阅读:77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渗排水管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渗排水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渗排水管。



背景技术:

电渗法就是在土中插入金属电极,并通以直流电,在电场作用下,土中的水从阳极流向阴极,产生电渗,从而降低以黏粒为主的流泥、淤泥或淤泥质土的含水率或地下水位,以改善土性的加固方法。此方法自1939年首次成功运用于铁路挖方工程后,各国学者在其加固原理及电渗装置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填海、填湖、沼泽地工程、尾矿、综合废泥、危废泥处理等方面。

现有技术中,电渗电极以两拼式电渗管应用最为广泛,两拼式电渗管的基本结构为电渗管与电渗板的结合,电渗管上留有用于插接电渗板的凹槽,通过插接将电渗管与电渗板连接为一体,作为电渗电极完成电渗工作,但该两拼式电渗管在实际施工时容易松动、脱电且施工时间长,并且因为其有空气接口而不耐腐蚀,应用领域较受局限,不能用于海泥排水。

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渗排水管,其可以有效降低以黏粒为主的流泥、淤泥或淤泥质土的含水率或地下水位;单管施工便于操作且耐腐蚀;而且经试验证明其比传统的两拼式电渗管的导电排水效率提高1~1.8倍。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渗排水管,包括排水硬管;

所述排水硬管的外侧设有过滤软管;

所述过滤软管的截面呈椭圆形,其短轴两侧的内壁与所述排水硬管通过熔合连接为一体;

所述排水硬管与过滤软管之间围成两个对称腔体;

所述排水硬管的管壁内埋设有轴向的导电金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渗排水管,所述排水硬管的厚度为3~5mm;所述过滤软管的厚度为1.5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渗排水管,所述导电金属为铜丝,其截面面积为1~1.5平方毫米;所述铜丝的数量为4,对称分布在过滤软管短轴两侧的排水硬管管壁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渗排水管,所述排水硬管与过滤软管均为导电材料,包括29%的哥伦比亚导电炭黑、45%的聚乙烯与聚丙烯、15%的聚乙烯蜡、8%的硬脂酸锌和3%的A6润滑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渗排水管,所述排水硬管上设有排水孔;所述过滤软管上设有细密通孔,其直径为0.5~1mm、密度为10个/cm2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排水硬管以及在排水硬管的管壁内埋设的轴向导电金属,形成电渗电极、满足电渗要求;为了满足透水需要,排水硬管上还设有排水孔;在排水硬管的外侧设有过滤软管,其设置的目的是防止泥沙随水流进入电渗排水管,发生堵塞;而为了施工便于操作以及满足水流要求,过滤软管的截面设置为椭圆形,其短轴的内壁与所述排水硬管通过熔合连接为一体,使单管施工更加方便,排水硬管与过滤软管围成的腔体也满足了水流量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的两拼式电渗管分解结构示意图;

在图中,1-排水硬管,2-过滤软管,3-腔体,4-导电金属,5-排水孔,6-电渗管,7-电渗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渗排水管。该电渗排水管包括排水硬管1,在排水硬管1的管壁内埋设有轴向的导电金属4,两者结合形成电渗电极,使水流在电场作用下,由正极流向负极,完成电渗排水过程;为了满足透水需要,在排水硬管1上还设置有排水孔5,方便水流流动。

在排水硬管1的外侧设置有过滤软管2,过滤软管2上设置有细密通孔,细密通孔的直径为0.5~1mm、密度为10个/cm2,其能将泥沙进行过滤,防止泥沙进入电渗排水管,堵塞管道;过滤软管2的截面呈椭圆形,并且其短轴两侧的内壁与排水硬管1通过熔合连接为一体,这种单管、一体设计便于施工操作,并且能避免空气接口带来易腐蚀等问题,使用领域广泛,特别适于海泥排水;排水硬管1与过滤软管2围成两个对称的腔体3,腔体3使经过滤后的水流有一个缓冲的空间,同时相当于扩大了电渗排水管的截面积,满足大水流量需求,使电渗排水的效率更高,经试验证明本实用新型较传统的两拼式电渗管的电渗排水率可提高1~1.8倍。

上述排水硬管1与过滤软管2均为特制的导电材料,包括29%的哥伦比亚导电炭黑、45%的聚乙烯与聚丙烯、15%的聚乙烯蜡、8%的硬脂酸锌和3%的A6润滑剂。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导电金属4优选铜丝,铜丝的规格以截面面积1~1.5平方毫米为最佳;铜丝数量设为4,对称分布在过滤软管2短轴两侧的排水硬管1的管壁内。

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满足电渗需求及电场大小要求,排水硬管1的厚度优选3~5mm,过滤软管2的厚度优选1.5mm。

参见图2,现有技术中的两拼式电渗管,由电渗管6和电渗板7组成,电渗管6的管壁上设置有凹槽、管壁内设置有导电金属4,电渗板7的内部也设有导电金属4,使用前需将电渗板7的两侧插接在电渗管6上,这一插接过程不但增加了工作量,而且插接存在空气接口,使该两拼式电渗管容易松动、脱电且易腐蚀,不适于海泥排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排水硬管以及在排水硬管的管壁内埋设的轴向导电金属,形成电渗电极、满足电渗要求;为了满足透水需要,排水硬管上还设有排水孔;在排水硬管的外侧设有过滤软管,其设置的目的是防止泥沙随水流进入电渗排水管,发生堵塞;而为了施工便于操作以及满足水流要求,过滤软管的截面设置为椭圆形,其短轴的内壁与所述排水硬管通过熔合连接为一体,使单管施工更加方便,排水硬管与过滤软管围成的腔体也满足了水流量的要求。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