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自锁结构的智能坐便器进水软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65979阅读:6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自锁结构的智能坐便器进水软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坐便器领域,尤其是一种带自锁结构的智能坐便器进水软管。



背景技术:

目前,智能坐便器进水都是使用软管,连接角阀和智能坐便器本体,来实现进水。行业标准CBMF 15-2016规定:在水压1.6MPa时,该水压保持1分钟,智能坐便器不能出现漏水、变形及其他异常现象。

目前普遍的产品设定,软管与智能坐便器的连接,都是采用圆形结构插入,再用一个卡扣装置固定软管和智能坐便器本体进行连接。在安装的过程中,无法进行自锁,一旦卡扣装置损坏或者遗失,就会造成进水软管无法正常安装,从而导致智能坐便器无法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安装方便、卡扣防遗失的带自锁结构的智能坐便器进水软管。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带自锁结构的智能坐便器进水软管,包括进水适配器、进水软管,进水适配器设有与进水软管相配合的接口,进水软管上设有卡筋,进水适配器接口内侧设有卡槽,卡槽剖面形状呈“乚”形,通过卡筋与卡槽的配合实现进水软管与进水适配器的自锁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进水软管上设有软管处卡扣,软管处卡扣通过连接带连有一个快速卡扣。

作为优选,所述进水软管端部设有一个O型圈。

实用新型有益的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进水软管端部增加卡筋,进水适配器处追加卡槽,使得进水软管可以进行自锁安装,智能坐便器在快速卡扣未安装的情况下,仍然可以进行通水并使用;且用于固定进水软管和进水适配器的快速卡扣,用连接带连接于进水软管本体,使其不容易丢失;可以提高用户的智能坐便器的安装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带自锁进水软管连接构成示意图;

图2为带自锁进水软管安装完成后的示意图;

图3为进水软管和和进水适配器的自锁安装连接前示意图;

图4为进水软管和和进水适配器的自锁安装连接后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进水适配器1,O型圈2,连接带3,软管处卡扣4,进水软管5,快速卡扣6,卡筋7,卡槽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如图1所示,所述智能坐便器新型进水软管连接方式,其结构包括进水适配器1、进水软管5,进水适配器1设有与进水软管5相配合的接口,进水软管5上设有卡筋7,进水适配器1接口内侧设有卡槽8,卡槽8剖面形状呈“乚”形,通过卡筋7与卡槽8的配合实现进水软管5与进水适配器1的自锁固定。进水软管5上设有软管处卡扣4,软管处卡扣4通过连接带3连有一个快速卡扣6。

所述进水适配器1,安装于智能坐便器,并与其固定连接,用于外部自来水进入智能坐便器水路。O型圈2,安装于进水软管与进水适配器连接的端部,用于密封作用。所述连接带3,用于快速卡扣6与进水软管5的连接,防止快速卡扣丢失。所述软管处卡扣4用于连接带3与进水软管5的固定。所述进水软管5用于引流外部的自来水。所述快速卡扣6用于填补固定进水软管5和进水适配器1的连接后的间隙。所述卡筋7用于固定进水软管5与进水适配器1。所述卡槽8,用于引导卡筋7卡入,并进行自锁固定。图2为新型进水软管连接完整安装后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为:当用户安装进水软管5时,将进水软管5的卡筋7沿着进水适配器1的卡槽8插入到底(密封用O型圈2已经事先装于进水软管5端部,无需用户再进行安装),如图3,然后再旋转一定角度,到不能旋转为止,如图4,然后再往外拉,直到不能拉动位置。此时进水软管5实现自锁安装,此时进水软管5与进水适配器1有间隙,但是智能坐便器已经可以进行通水动作。通水时的压力,会将进水软管5往外压迫,卡筋7扣死在卡槽8底部,不会再移动。接下来,可以进行完整的进水软管安装步骤,再用快速卡扣6卡入间隙,用于固定进水软管5和进水适配器1,此时进水软管5安装步骤完整结束。其中快速卡扣6用连接带3连接于进水软管5本体,防止遗失。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