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电工程压力管道洞室群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61787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电工程压力管道洞室群布置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力管道洞室群布置结构,属于水利水电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水电站是在河道上拦河筑坝,抬高上游水位,利用坝上、下游的水位差,并通过引水系统(由压力管道组成)将水引至发电厂房内的水轮发电机组,最终能将水能转换为电能的综合工程设施。岸边式水电站的发电厂房通常布置在大坝下游不远处,其中,引水系统洞室群布置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和工程总体布置要求等综合确定,当引水系统采用单元供水方式时,常规的平面布置方式将各上平段、下平段按顺序依次进行连接,如图2所述。

实践表明,常规的压力管道洞室群布置方式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根据水力学计算成果,线路最长的C号引水系统布置方式可能要设置上游调压室或者增大压力管道直径方可满足要求,从而导致工程总投资增加,线路最短的A号引水系统布置方式也不经济;其次,既要满足C号引水系统布置不设置上游调压室,又要保证A号引水系统布置的经济性,将会导致压力管道直径不同,现场施工很不方便;最后,从电站运行方面考虑,三条长度不同的压力管道的水头损失有一定差别,利用上、下游水位差进行发电的水头也必然不一样,针对三台选型相同的水轮发电机,每台机组的出力、电量及检修维护频率也不同,故后期运行管理也很不方便。

由此可见,在岸边式水电站压力管道洞室群布置中,采用常规的平面布置方式将各上平段、下平段按顺序依次进行连接,存在着经济性差、现场施工和后期运行管理不便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电工程压力管道洞室群布置结构,以解决岸边式水电站压力管道洞室群布置中,采用现有平面布置方式将各上平段、下平段按顺序依次进行连接,存在着经济性差、现场施工和后期运行管理不便等缺点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拟采用这样一种水电工程压力管道洞室群布置结构,包括依次连接设置的进水口、上平段压力管道、竖井段、下平段压力管道和发电厂房,上平段压力管道、竖井段和下平段压力管道共设置有至少两组,上平段各压力管道和下平段各压力管道的管道直径均各自相同,且每组的上平段压力管道和下平段压力管道的长度之和均相同。

前述布置结构中,上平段压力管道、竖井段和下平段压力管道共有三组,分别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上平段压力管道、第一竖井段和第一下平段压力管道,依次相连的第二上平段压力管道、第二竖井段和第二下平段压力管道,依次相连的第三上平段压力管道、第三竖井段和第三下平段压力管道,第一上平段压力管道、第二上平段压力管道和第三上平段压力管道的长度依次减小,第一下平段压力管道、第二下平段压力管道和第三下平段压力管道的长度依次增大,且上平段压力管道长度的依次减小量与下平段压力管道长度的依次增大量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常规的岸边式水电站压力管道洞室群布置结构进行调整,将上平段最长(短)压力管道与下平段最短(长)压力管道错开进行连接,各条压力管道的总长度相同,水头损失也相当,可避免设置上游调压室或者增大压力管道直径,压力管道直径相同,对工程总投资控制有利,现场施工和后期运行管理比较方便;它克服了常规的压力管道洞室群布置结构存在着经济性差、现场施工和后期运行管理不便等缺点,可在水利水电工程技术领域广泛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布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水电工程压力管道洞室群布置结构,包括依次连接设置的进水口1、上平段压力管道2、竖井段3、下平段压力管道4和发电厂房5,上平段压力管道2、竖井段3和下平段压力管道4共有三组,分别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上平段压力管道21、第一竖井段31和第一下平段压力管道41,依次相连的第二上平段压力管道22、第二竖井段32和第二下平段压力管道42,依次相连的第三上平段压力管道23、第三竖井段33和第三下平段压力管道43,第一上平段压力管道21、第二上平段压力管道22和第三上平段压力管道23的长度依次减小,第一下平段压力管道41、第二下平段压力管道42和第三下平段压力管道43的长度依次增大,且上平段压力管道2长度的依次减小量与下平段压力管道4长度的依次增大量相同,即保证每组的上平段压力管道2和下平段压力管道4的长度之和均相同,上平段压力管道2和下平段压力管道4的管道直径均相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