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冲施工控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89499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振冲施工控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振冲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有效控制水压和水量的振冲施工控水装置。



背景技术:

振冲器是振冲法施工中的特制机具。它产生水平向振动力振挤填料及周围土体,而达到提高地基承载能力、减少沉降量、增加地基稳定性、提高抗地震液化能力。

振冲器施工现场环境条件比较恶劣,不仅存在以砂石为主的高强度土质,还存在以泥土为主的低强度土质,在振冲施工过程中,对强度较高的土质需要高的水压和水量,对低强度的土质需要低的水压,成孔过程中,需要高压水,大水量,成孔阶段结束后,当到达设计标高后,需要将水压和水量减少到维持孔口有一定回水但没有大量细砂带走的程度,否则容易堵塞出水孔,导致振冲器无法正常运行。因此,振冲施工过程中,对水的控制尤为重要,而现有技术的振冲施工控水装置无法很好地控制水压和水量,容易出现水压和水量不足,填料加密阶段,容易出现堵塞现象时,通孔过程复杂,劳动强度大,不仅使得振冲器无法正常工作,甚至损坏振冲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振冲施工控水装置,其能够通过两个出水构件的灵活配合使用,既能保证成孔的水压和水量,又能避免填料加密阶时堵孔,既降低了劳动强度和振冲器的损坏率,又提高了振冲器的工作效率。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振冲施工控水装置,包括:

第一出水构件,其包括导流管和射水管,所述导流管为中空圆柱形结构,所述射水管为中空圆锥形结构,所述射水管向上延伸与所述导流管一体成型;

第二出水构件,其为中空圆柱体,所述第二出水构件套设在所述第一出水构件外,所述第二出水构件的底部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一导流孔,另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二导流孔;所述第二出水构件的侧面设置有圆形通孔;

盖体,其设置在所述第二出水构件的外侧,所述盖体可绕所述第二出水构件的侧面旋转,所述盖体与所述圆形通孔相配合,导通或者盖合所述圆形通孔,所述盖体设置有密封圈结构;以及

遮盖板,其选择性地遮盖在所述导流管的顶部。

优选的是,其中,还包括:

收纳构件,其设置在所述第二出水构件的外侧,所述收纳构件在所述第二出水构件外侧面的位置对应所述圆形通孔在所述第二出水构件的位置;

搅动构件,其与所述收纳构件连接,所述搅动构件包括转轴和多个搅动叶片,所述搅动叶片设置在所述转轴上,随转轴的转动而旋转;

其中,所述搅动构件收纳于所述收纳构件中,所述搅动构件选择性地穿过所述圆形通孔伸入所述第二出水构件中进行旋转。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射水管底部设置有过流孔,所述过流孔的直径为3~20cm。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搅动叶片对称设置在所述转轴的两侧,所述搅动叶片为可收缩结构,收缩后的搅动叶片贴合在所述转轴上。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第一导流孔为3~8个,所述第二导流孔为3~8个。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盖体为圆形结构。

优选的是,其中,还包括驱动装置,其驱动所述盖体打开或者闭合以导通或者盖合所述圆形通孔。

优选的是,其中,还包括:潜水电机。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由于通过第一出水构件和第二出水构件的灵活配合使用,既能保证成孔的水压和水量,又能避免填料加密阶时堵孔,提高了振冲器的工作效率;

2、通过搅动构件,即使有回流砂土进入出水构件时也可以通过搅动叶片旋转搅动避免砂土沉降堵塞导流孔发生倒吸现象;

3、通过设置多个导流孔,不仅可以保证水量,而且即使在堵塞部分导流孔的情况下,也能保证导流水,不影响振冲器的正常工作;

4、通过设置大孔径过流孔,保证了在振冲高强度土或者成孔过程中的水压和水量。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振冲施工控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振冲施工控水装置中第一出水构件和第二出水构件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图1,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振冲施工控水装置的一种实现形式,其中包括:

第一出水构件1,其包括导流管100和射水管110,所述导流管100为中空圆柱形结构,所述射水管110为中空圆锥形结构,所述射水管110向上延伸与所述导流管100一体成型;

第二出水构件2,其为中空圆柱体,所述第二出水构件2套设在所述第一出水构件1外,所述第二出水构件2的底部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一导流孔200,另一侧设置有多个第二导流孔210;所述第二出水构件2的侧面设置有圆形通孔220;

盖体3,其设置在所述第二出水构件2的外侧,所述盖体3可绕所述第二出水构件2的侧面旋转,所述盖体3与所述圆形通孔220相配合,导通或者盖合所述圆形通孔220,所述盖体3设置有密封圈结构;以及

遮盖板4,其选择性地遮盖在所述导流管100的顶部。

其中,可在第一出水构件1和第二出水构件2之间设置容纳遮盖板4的容纳空间,在同时使用第一出水构件和第二出水构件时,将遮盖板打开容入容纳空间中或者直接垂直立起,不影响同时从第一出水构件和第二出水构件同时出水。

在另一种实例中,还包括:

收纳构件5,其设置在所述第二出水构件2的外侧,所述收纳构件5在所述第二出水构件2外侧面的位置对应所述圆形通孔220在所述第二出水构件2的位置;

搅动构件6,其与所述收纳构件5连接,所述搅动构件6包括转轴600和多个搅动叶片610,所述搅动叶片610设置在所述转轴600上,随转轴的转动而旋转;

其中,所述搅动构件6收纳于所述收纳构件5中,所述搅动构件6选择性地穿过所述圆形通孔220伸入所述第二出水构件2中进行旋转。其中,所述盖体3也容纳于所述收纳构件中,当需要将搅动构件转入第二出水构件中时,驱动盖体3向上旋转180度使得圆形通孔导通,所述搅动构件进入第二构件中进行搅动,防止泥砂进入第二出水构件堵塞导流孔。并且,这种方式只是一种较佳实例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实施本实用新型时,可以根据使用者需求而选择其它起搅动作用装置的结构以及设置位置的实施态样。

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射水管110底部设置有过流孔111,所述过流孔111的直径为3~20cm,通过稍微扩大过流孔的孔径,增加出水量,但是,也不能太大,否则在振冲施工成孔过程中,水压达不到所需要求。并且,这种方式只是一种较佳实例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实施本实用新型时,可以根据使用者需求而选择其它过流孔的结构以及孔径的实施态样。

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搅动叶片610对称设置在所述转轴600的两侧,所述搅动叶片610为可收缩结构,收缩后的搅动叶片610贴合在所述转轴600上。通过可收缩搅动叶片在穿过圆形通孔时收缩贴合在转轴上,与圆形通孔结构配合,使其密封良好,出水不穿过圆形通孔流出外部,影响振冲施工所需出水量。其中,对称设置的搅动叶片贴合后截面的圆形直径与圆形通孔的直径相同。

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第一导流孔200为3~8个,所述第二导流孔210为3~8个。通过设置多个不仅可以保证水量,而且即使在堵塞部分导流孔的情况下,也能保证导流水,不影响振冲器的正常工作。并且,这种方式只是一种较佳实例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实施本实用新型时,可以根据使用者需求而选择其他导流孔个数的实施态样。

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盖体3为圆形结构。其与所述圆形通孔匹配设置,使得盖合状态下密封性好,同时在盖体内设置密封圈结构,进一步对圆形通孔进行密封,在不使用搅动构件的情况下,使得圆形通孔密封,既不分散水压又使得垂直通水。保证水量和水压。并且,这种方式只是一种较佳实例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实施本实用新型时,可以根据使用者需求而选择其他样式的盖体结构的实施态样。

在另一种实例中,还包括驱动装置7,其驱动所述盖体打开或者闭合以导通或者盖合所述圆形通孔。同时驱动搅动构件通过圆形通孔进入第二出水构件后打开贴合在转轴上的多个搅动叶片进行搅动。避免砂石泥土倒吸进入第二出水构件。

在另一种实例中,还包括:潜水电机。

本实用新型设备中清洁过程的工作原理为:在振冲施工过程中,对强度较高的土质或者进行成孔施工时,将遮盖板打开,使得从第一出水构件和第二出水构件同时出水,既保证水压又保证出水量。当成孔施工结束后,当到达设计标高后,需要将水压和水量减少到维持孔口有一定回水但没有大量细砂带走的程度的阶段,盖合遮盖板,使得出水从第二出水构件出水,降低水压,同时导流孔个数多,直径小,水量也降低,同时启动搅动构件进入第二出水构件中,在搅动过程中,使得泥砂,碎石不容易沉积堵塞导流孔。也保证振冲器正常运行,同时提高了振冲器的工作效率,加快了振冲施工的进度。

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实用新型的说明的。对本实用新型的振冲施工控水装置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振冲施工控水装置,由于通过第一出水构件和第二出水构件的灵活配合使用,既能保证成孔的水压和水量,又能避免填料加密阶时堵孔,提高了振冲器的工作效率。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