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坑施工水循环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49765发布日期:2019-04-09 21:04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坑施工水循环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基坑施工水循环利用系统,属于建筑施工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当前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已成为大政方针,临时用水对水质要求不高时,如,洗车用水、冲洗机具、扬尘喷洒、混凝土养护、泥浆拌制等各项工艺辅助用水必须使用自来水或水质较高的工程范围,生活用水,混凝土、砂浆、水泥浆等拌制用水,随着工程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延伸,偏远地区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很多在区域在建设初期面临无实政用水供水供给直接制约生产生活的困境,为应对此情况,特设计了水循环利用系统。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1420010117.3的一种施工现场水循环利用系统,包括水井群、高位储水池、混凝沉淀池、消毒池和高位水塔,所述水井群通过集水管道经过格栅后与所述高位储水池的进水端相连;所述高位储水池的出水端经过重力过滤器与混凝沉淀池的进水端相连;所述混凝沉淀池的出水端与消毒池的进水端相连;所述消毒池的出水端与高位水塔相连。本实用新型使工程上的水资源得到最大效益的利用,节约施工成本,节约水资源,做到真正的绿色施工,但是现有技术周边一般配套不完善,市政用水接驳点较多,很难满足工程施工的需要,市政用水及排污费用较高,而工地施工用水量大,且很多为施工辅助用水,具有回收利用的条件,若使用后直接排污不循环利用则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基坑施工水循环利用系统,以解决周边一般配套不完善,市政用水接驳点较少,很难满足工程施工的需要,市政用水及排污费用较高,而工地施工用水量大,且很多为施工辅助用水,具有回收利用的条件,若使用后直接排污不循环利用则成本较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基坑施工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结构包括:瓜米石、钢筋笼、水井、第一水泵、送水管、蓄水池、第一过滤池、第二过滤池、第三过滤池、三通管、第二水泵,所述钢筋笼位于水井的内侧面且与其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水泵通过位于其前表面的送水管与蓄水池固定连接,所述蓄水池和第一过滤池相互平行且通过送水管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水泵设于蓄水池的内部并且与其固定连接,所述三通管固定安装在送水管的前表面,所述瓜米石设于钢筋笼的内部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过滤池位于第一过滤池的右方且通过送水管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过滤池位于第二过滤池的右方且通过送水管活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滤池、第二过滤池和第三过滤池相互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水泵与送水管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水井与钢筋笼相互垂直。

进一步地,第一水泵采用金属材料制成。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基坑施工水循环利用系统,可以达到周边一般配套较为完善,市政用水接驳点较少,可以满足工程施工的需要,市政用水及排污费用较低,工地施工用水量小,且很多为施工辅助用水,具有回收利用的条件,可以使用直接排污水循环利用则成本较低的目的。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基坑施工水循环利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瓜米石-1、钢筋笼-2、水井-3、第一水泵-4、送水管-5、蓄水池-6、第一过滤池-7、第二过滤池-8、第三过滤池-9、三通管-10、第二水泵-1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坑施工水循环利用系统,其结构包括:瓜米石1、钢筋笼2、水井3、第一水泵4、送水管5、蓄水池6、第一过滤池7、第二过滤池8、第三过滤池9、三通管10、第二水泵11,所述钢筋笼2位于水井3的内侧面且与其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水泵4通过位于其前表面的送水管5与蓄水池6固定连接,所述蓄水池6和第一过滤池7相互平行且通过送水管5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水泵11设于蓄水池6的内部并且与其固定连接,所述三通管10固定安装在送水管5的前表面,所述瓜米石1设于钢筋笼2的内部表面,所述第二过滤池8位于第一过滤池7的右方且通过送水管5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过滤池9位于第二过滤池8的右方且通过送水管5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过滤池7、第二过滤池8和第三过滤池 9相互平行,所述第二水泵11与送水管5固定连接,所述水井3与钢筋笼 2相互垂直,第一水泵4采用金属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一水泵4是一种用以增加液体或气体的压力,使之输送流动的机械。

进入工地后根据地质资料选取上部砂层透水性好、蓄水量大,下部基岩裂隙较发育,水压大的地层,按照设计文件避开桩基础和材料堆场、道路等,定好位置准备施工水井,为充分利用资料水井3可以按降水井的位置设置,水井3施工可用旋挖钻机也可以用冲孔桩机,利用泥浆护壁成孔,达到基岩裂隙层中,安置钢筋笼2,钢筋笼外包密目滤网,滤网外环绕钢线固定,回填瓜米石,既能维持孔壁稳定,又能保证周边蓄水快速渗流到孔内,架设水泵,将水源源不断泵入沉淀池中,再在蓄水池内架设水泵,将水泵入送水管,送水管隔30m预留三通接头,可以方便施工区域直接取水使用,施工辅助用水经排水沟流入沉淀池后再泵入水沟,经三级沉淀池,进入蓄水池,再循环泵入送水管供给施工用水。

本实用新型的瓜米石1、钢筋笼2、水井3、第一水泵4、送水管5、蓄水池6、第一过滤池7、第二过滤池8、第三过滤池9、三通管10、第二水泵11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周边一般配套不完善,市政用水接驳点较多,很难满足工程施工的需要,市政用水及排污费用较高,而工地施工用水量大,且很多为施工辅助用水,具有回收利用的条件,若使用后直接排污不循环利用则成本较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可以达到周边一般配套较为完善,市政用水接驳点较少,可以满足工程施工的需要,市政用水及排污费用较低,工地施工用水量小,且很多为施工辅助用水,具有回收利用的条件,可以使用直接排污水循环利用则成本较低的目的,具体如下所述:

所述钢筋笼2位于水井3的内侧面且与其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水泵4 通过位于其前表面的送水管5与蓄水池6固定连接,所述蓄水池6和第一过滤池7相互平行且通过送水管5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水泵11设于蓄水池 6的内部并且与其固定连接,所述三通管10固定安装在送水管5的前表面,所述瓜米石1设于钢筋笼2的内部表面,所述第二过滤池8位于第一过滤池7的右方且通过送水管5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过滤池9位于第二过滤池8 的右方且通过送水管5活动连接。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