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兼顾交通功能的上游围堰加高简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49745发布日期:2019-04-09 21:04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兼顾交通功能的上游围堰加高简易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工结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兼顾交通功能的上游围堰加高简易结构。



背景技术:

围堰主要功能就是防止水和土进入到建筑物的修建位置,为的是在围堰内排水,开挖基坑,而修筑的建筑物,故而围堰高度要比施工期内可能出现的最高水位高。然而近些年来由于雨季集中、持续,导致洪水泛滥,洪水超标的事件屡屡发生,这就使得在原本设计好的围堰的基础上进行加高就显得格外的重要。

目前关于在围堰的基础上进行加高的研究较多;传统的围堰加高基本采用在围堰顶部浇筑重力式挡墙或者利用土工管袋填充等的方法进行加高,这些方法虽然可行,但是加高结构体型较大,浪费的混凝土材料或填充材料,增加了投资成本,延长了施工工期,并且功能单一,仅能提供一种抵御洪水的作用,且安全性如抗倾覆性、抗渗性往往不是特别高,这对于发展如此迅速的水利事业是仅仅不够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交通便利的堰顶部结构,能够便于围堰快速加高,从而克服现有围堰结构无法抵御超标洪水、功能单一、施工周期长、不经济等不足。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兼顾交通功能的上游围堰加高简易结构,包括加高混凝土结构和填筑弃渣结构;所述加高混凝土结构采用扶壁式挡墙,该扶壁式挡墙由薄墙面板、扶壁和锚固插筋组成;所述锚固插筋将所述薄墙面板、扶壁锚固在围堰基础中。

其中,所述填筑弃渣结构包括上游侧弃渣填筑、下游左侧弃渣填筑和下游右侧弃渣填筑;所述上游侧弃渣填筑设在所述薄墙面板的上游并形成拦河坝结构,所述下游左侧弃渣填筑和下游右侧弃渣填筑分别设在所述薄墙面板的下游河床左右两侧形成两道翼墙。

进一步的,所述加高混凝土结构与弃渣填筑结构各自独立、但相互相承。

本实用新型的围堰加高结构方法根据某些工程实际现场需要,针对围堰顶部加高结构体型较大、投资成本较大的缺点,采用薄墙扶壁式挡墙代替传统的重力式挡墙或者土工袋填充式挡墙来增加围堰高度;针对传统功能单一,现代某些浇筑工艺的需要,在顶部挡墙上游进行弃渣填筑,以加宽堰顶部宽度,使得多辆施工车辆可同时通过,加快主体工程施工进程,在加高围堰顶部下游两端也进行弃渣填筑,使得施工车辆可通过加高围堰去往下游主体工程进行施工;如此围堰加高结构,从加高结构上来说,极大地减少了混凝土的浇筑量,从而提高的施工浇筑进程,其扶壁也提高了加高的结构的稳定性,其上游侧弃渣,废料利用,也提高了挡墙的渗透性;从施工交通的角度来讲,由于弃渣的填筑,不仅增加了围堰抗倾覆性,也拓宽了堰顶宽度,连通了上游围堰和下游主体工程的浇筑路线,而增加的路线对许多工程是加快主体工程施工的进程是至关重要的,这些都是传统的加高围堰所不能相比的。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抵挡超标洪水,也适用于为下游主体工程提供交通便利,是一种既能抵挡洪水、也能为主体工程浇筑提供交通便利、且其施工浇筑工艺也较为简单、经济的一种加高围堰。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这种围堰加高结构,节约了工程成本、增加了抗倾倒强度,加快了施工进程,为防洪度汛赢得了宝贵的施工时间,某一程度来说极大地提高了主体工程施工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围堰加高结构三维效果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围堰加高结构俯视图;

图3是图1中的左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薄墙面板,2-扶壁,3-上游侧弃渣填筑,4-下游左侧弃渣填筑,5-围堰基础,6-锚固插筋,7-下游右侧弃渣填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兼顾交通功能的上游围堰加高简易结构,它包括加高混凝土结构和填筑弃渣结构,弃渣结构堆放、压实于加高挡墙的上游侧,同时在加高结构的下游侧的左右两端亦填筑弃渣,使得和下游主体结构进行道路连通。加高混凝土结构与弃渣填筑结构各自独立、但相互相承。

加高混凝土结构采用扶壁式挡墙,扶壁式挡土墙是一种钢筋混凝土薄壁式挡土墙,其主要特点是构造简单、施工方便,墙身断面较小,自身质量轻,可以较好的发挥材料的强度性能,能适应承载力较低的地基。扶壁式挡墙包括薄墙面板 1、扶壁2和锚固插筋6,扶壁2立于加高围堰下游,锚固插筋6位于加高基础面,锚固插筋6将薄墙面板1和扶壁2锚固在围堰基础5中,使得基础围堰和加高围堰混凝土结构形成一个整体,同时提升加高混凝土结构的抗倾覆性。

弃渣填筑结构包括加高结构上游侧填筑弃渣3和下游侧左右两端弃渣,即下游左侧弃渣填筑4和下游右侧弃渣填筑7,两侧弃渣与扶壁式挡墙紧贴,填筑后推平,压实,其中上游侧填筑弃渣3尽量加宽堰顶宽度,使得行驶车辆可以同时通过,这样即拓宽了交通道路,亦增加防渗效果,从而增加了整个围堰的挡水能力和通行能力,下游侧左右填筑应从加高围堰顶部按照一定坡度逐渐下降至地面,宽度应保证至少双向通行。

浇筑时,应分层浇筑,先浇筑混凝土实体挡墙(注意分缝),然后分别填筑上下游侧的弃渣筑体,然后依次按照此方法进行加高浇筑,直至相应高程,如此在浇筑过程中亦可以进行道路通行。这样即增加了抵抗超标洪水的能力,亦为我们主体工程浇筑提供交通道路,是一种施工方便,结构简单、经济节约、加快施工进程的一种围堰加高结构。

以上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