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落水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32865阅读:6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用落水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用落水头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建筑用落水头结构,其结构设计不合理,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建筑用落水头结构,以解决所述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建筑用落水头结构,其包括:一底座,中央设置一落水孔,所述落水孔上侧设有一圆形容置槽,下侧架设一具有螺孔的锁结片;一上盖,恰可容置于底座的容置槽内,其中央冲设一穿孔,所述穿孔周缘往下延伸一铆结凸缘,所述穿孔外侧设有若干滤孔,近边缘处设有一弧状调整孔;及一活动片,中央设置一穿孔,所述穿孔外侧设有若干通水孔,近边缘处往上凸设一控制杆,对正叠置于上盖底面,使上盖的铆结凸缘穿过活动片的穿孔铆结固定,使活动片的控制杆穿出上盖的调整孔。

其还包括有一衬片叠置于上盖与活动片之间。

所述上盖周缘对应调整孔处往内冲设两限位凸点。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相比较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整体组成构件少,组装动作简易快速,制造成本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图1中A-A方向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半组合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关闭动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用落水头结构,包括:一底座1、一上盖2、一衬片3、一活动片4及一螺杆5,底座1埋设于地面中,中央设置一落水孔11,落水孔11上侧设有一圆形容置槽12,下侧架设一锁结片13,锁结片13中央设有一螺孔14,上盖2呈圆形,恰可容置于底座1的容置槽12内,其中央以冲压方式冲设一鱼眼状穿孔21,并于所述穿孔21周缘往下延伸形成一铆结凸缘22,穿孔21外侧设有若干滤孔23,近边缘处设有一弧状调整孔24,衬片3呈圆形,中央设置一穿孔31,穿孔31外侧设有若干滤孔32,近边缘处设有一弧状调整孔33,活动片4呈圆形,中央设置一穿孔41,穿孔41外侧设有若干通水孔42,近边缘处以冲压方式一体成型一往上凸起的控制杆43。

组合时,将衬片3与活动片4对正叠置于上盖2底面,使上盖2的铆结凸缘22穿过衬片3及活动片4的穿孔31、41铆结固定,活动片4的控制杆43穿出衬片3及上盖2的调整孔33、24,使活动片4可在上盖2调整孔24弧长范围内旋动,接着于上盖2周缘对应调整孔24处往内冲设两限位凸点25,以避免控制杆43受到踩踏时造成活动片4产生变形,再将上盖2连同衬片3、活动片4套置于底座1的容置槽12内,以螺杆5穿过上盖2的鱼眼穿孔21及铆结凸缘22螺结于底座1锁结片13的螺孔14锁固。

扳动控制杆43带动活动片4旋转,使活动片4的通水孔42错开上盖2与衬片3的滤孔23、32,以封闭所有的滤孔23、32,防止蚊虫、蟑螂进入;当正常排水时,反向扳动控制杆43带动活动片4旋转,使活动片4的通水孔42对正上盖2与衬片3的滤孔23、32,以使水流可通过滤孔23、32及通水孔42正常排出。

本实用新型整体组成构件少,组装动作简易快速,制造成本降低。

当然,上述实施例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下加以若干变化,故以上的说明所包括及附图中所示的全部事项应视为例示性,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专利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