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墙体止水钢板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86971阅读:150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墙体止水钢板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分段浇筑的混凝土在两次浇注的结合处会形成接缝。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为后浇筑的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先浇筑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称为施工缝。

地下室外墙的施工缝是防水薄弱环节,如果施工缝处理不好,不仅会影响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还会造成混凝土裂缝及漏水,严重影响工程的正常使用。现有施工缝处的防水处理措施是先在施工缝处放上止水钢板后,再采用多层板根据钢筋位置穿孔,或锯成锯齿状模板进行封闭,浇完第一次混凝土后拆除模板,再用钢錾剔凿毛,最后浇筑第二次混凝土与之结合,这种方法工人封闭模板困难,板薄时工人无法操作,且浪费模板,拆模后还需工人凿毛,清理困难,浪费很多人工,增加成本、影响进度。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墙体止水钢板的安装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止水钢板安装结构复杂,安装效率较低且防漏水效果较差的问题。

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墙体止水钢板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混凝土墙体;第二混凝土墙体;所述第一混凝土墙体和所述第二混凝土墙体之间形成的后浇带;嵌固于所述第一混凝土墙体和所述后浇带交界处的第一固定筋网和嵌固于所述第二混凝土墙体和所述后浇带交界处的第二固定筋网;部分埋设于所述第一混凝土墙体和所述第二混凝土墙体中,另一部分埋设于所述后浇带中,并且,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固定筋网和所述第二固定筋网固定的第一止水钢板和第二止水钢板;所述第一止水钢板包括第一水平部和由所述第一水平部两端分别向地板下部弯折延伸后形成的两个第一止水翼片;和/或所述第二止水钢板包括第二水平部和由所述第二水平部两端分别向地板下部弯折延伸后形成的两个第二止水翼片;所述第一水平部下方与所述第一固定筋网连接处设置有第一止水条;和/或所述第二水平部下方与所述第二固定筋网连接处设置有第二止水条。

进一步地,上述墙体止水钢板的安装结构中,两个所述第一止水翼片的端部朝所述第一水平部的中心向内弯折形成两个第三止水翼片;和/或两个所述第二止水翼片的端部朝所述第二水平部的中心向内弯折形成两个第四止水翼片。

进一步地,上述墙体止水钢板的安装结构中,所述第一止水条和/或所述第二止水条为橡胶止水条。

进一步地,上述墙体止水钢板的安装结构中,所述第一固定筋网外部上方的边角处设置有角钢;和/或所述第二固定筋网外部上方的边角处设置有角钢。

进一步地,上述墙体止水钢板的安装结构中,所述后浇带的顶部设置有防护盖板,所述防护盖板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木方和第二木方与所述第一混凝土墙体和所述第二混凝土墙体相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墙体止水钢板的安装结构中,所述第一混凝土墙体顶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木方、所述防护盖板的端部相粘结的第一砂浆体;和/或

所述第二混凝土墙体顶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木方、所述防护盖板的端部相粘结的第二砂浆体。

进一步地,上述墙体止水钢板的安装结构中,所述第一砂浆体和/或所述第二砂浆体采用1:4的水泥砂浆制作而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墙体止水钢板的安装结构,通过将具有多个止水翼片的第一止水钢板和第二止水钢板分别安装于第一混凝土墙体和后浇带的施工缝中与第二混凝土墙体和后浇带的施工缝中,能防止水顺着施工缝向下流至地板底部。

进一步在第一止水钢板与第一固定筋网的施工缝处设置第一止水条,在第二止水钢板与第二固定筋网的施工缝处设置第二止水条,能进一步防止施工时大量漏浆的出现,进一步保证了施工质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止水钢板的安装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墙体止水钢板的安装结构包括:第一混凝土墙体1、第二混凝土墙体2、所述第一混凝土墙体1、所述第二混凝土墙体2之间形成的后浇带3、第一固定筋网4、第二固定筋网5、第一止水钢板6和第二止水钢板7。

后浇带3的顶部设置有防护盖板10,防护盖板10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木方11和第二木方12与第一混凝土墙体1和第二混凝土墙体2相连接。其中,防护盖板10可以选用施工现场中残留的废旧模板,环境友好且节约了施工成本。

第一混凝土墙体1顶面设置有与第一木方11、防护盖板10的端部相粘结的第一砂浆体13;和/或第二混凝土墙体2顶面设置有与第二木方12、防护盖板10的端部相粘结的第二砂浆体14。第一砂浆体13和第二砂浆体14可以将防护盖板与第一混凝土墙体和第二混凝土墙体粘结为一体。具体实施时,第一砂浆体13和/或第二砂浆体14可以采用1:4的水泥砂浆制作而成。

嵌固于第一混凝土墙体1和后浇带2交界处的第一固定筋网4和嵌固于第二混凝土墙体2和后浇带3交界处的第二固定筋网5。

部分埋设于第一混凝土墙体1和第二混凝土墙体2中,另一部分埋设于后浇带3中,并且,分别通过第一固定筋网4和第二固定筋网5固定的第一止水钢板6和第二止水钢板7。其中,第一固定筋网4和第二固定筋网5可以由铁丝网骨架及固定于其上的钢筋组成。第一固定筋网4外部上方的边角处设置有角钢;和/或第二固定筋网5外部上方的边角处设置有角钢,以便于在第一混凝土墙体1和第二混凝土墙体2浇筑混凝土之前,将在第一固定筋网4和第二固定筋网5围设起来后浇筑混凝土,使得混凝土与第一固定筋网4和第二固定筋网5中的钢筋融为一体,浇筑后把角钢拆除即可。第一止水钢板6和第二止水钢板7可以均为镀锌钢板。

第一止水钢板6包括第一水平部61和由第一水平部两端分别向地板下部弯折延伸后形成的两个第一止水翼片62,两个第一止水翼片62的端部还可以朝第一水平部的中心向内弯折形成两个第三止水翼片(图中未示出)以增加第一混凝土墙体1与后浇带3施工缝处的渗水路线,更好的防止该施工缝处易渗漏水的质量隐患。

第二止水钢板7包括第二水平部71和由第二水平部71两端分别向地板下部弯折延伸后形成的两个第二止水翼片72,两个第二止水翼片的端部还可以朝第二水平部的中心向内弯折形成两个第四止水翼片(图中未示出),以增加第二混凝土墙体2与后浇带3施工缝处的渗水路线,更好的防止该施工缝处易渗漏水的质量隐患。

第一水平部61下方与第一固定筋网4连接处设置有第一止水条8;和/或第二水平部71下方与第二固定筋网5连接处设置有第二止水条9。

第一止水条8和/或第二止水条9可以为橡胶止水条,例如PU胶止水条。具体实施时,在后浇带混凝土浇注之前将第一止水条8和/或第二止水条9分别放在第一混凝土墙体1与后浇带3的接缝处和第二混凝土墙体1与后浇带3的接缝处,如果有水进入到施工缝后,橡胶止水条会遇水膨胀,从而填满整个缝隙,从而进一步达到止水的效果。

上述显然可以得出的是,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具有多个止水翼片的第一止水钢板和第二止水钢板分别安装于第一混凝土墙体和后浇带的施工缝中与第二混凝土墙体和后浇带的施工缝中,能防止水顺着施工缝向下流至地板底部。进一步在第一止水钢板与第一固定筋网的施工缝处设置第一止水条,在第二止水钢板与第二固定筋网的施工缝处设置第二止水条,能进一步防止施工时大量漏浆的出现,进一步保证了施工质量。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