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稳固性内置钢片式自粘丁基橡胶止水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86965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高稳固性内置钢片式自粘丁基橡胶止水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防水材料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稳固性内置钢片式自粘丁基橡胶止水带。



背景技术:

在地下防水工程中,防水方式由原来的钢板式止水带与现浇混凝土相结合的方式发展为内置钢片式自粘丁基橡胶止水带,其通过丁基橡胶自粘层与现浇混凝土发生化学反应,与混凝土形成一体,达到止水、防渗水的效果。但现有止水带仍存在如下问题:1、节点部位结构稳固性差,纵向吊装不稳定,在顺直情况下由于机械拉伸的原因冷粘处容易被拉开;2、与钢筋之间的固定性差,地基震动的情况下易发生晃动,影响防水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稳固性内置钢片式自粘丁基橡胶止水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高稳固性内置钢片式自粘丁基橡胶止水带,包括铆接连接的多段止水带,每段所述止水带包括镀锌钢片、包覆在所述镀锌钢片上表面和下表面的第一丁基橡胶自粘层;相邻的两段所述止水带之间以首尾压接的方式铆接固定,并在压接处外周横向缠绕第二丁基橡胶自粘层;每段所述止水带上沿其长度方向的一侧等间距开设有预留孔,所述预留孔贯通所述镀锌钢片。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丁基橡胶自粘层的宽度大于所述镀锌钢片的宽度。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相邻的两段所述止水带之间的首尾压接长度为3~8cm。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预留孔的间距为60~80cm。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丁基橡胶自粘层为双层结构,其中,镀锌钢片通过电钻钻出预留孔,第一丁基橡胶层复合在镀锌钢板的两个表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丁基橡胶自粘层的厚度为1~5mm,所述第二丁基橡胶自粘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丁基橡胶自粘层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高稳固性内置钢片式自粘丁基橡胶止水带,通过铆接式固定及横向缠绕丁基橡胶自粘层,有效提高了止水带的纵向吊装稳固性,并防止出现拉直脱落的现象;通过支撑杆及弯钩的设计,使止水带与钢筋之间牢固固定,提供了止水带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稳固性,从而提高止水、防渗水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高稳固性内置钢片式自粘丁基橡胶止水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所示止水带的端面结构俯视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止水带,2.镀锌钢片,3.第一丁基橡胶自粘层,4.第二丁基橡胶自粘层,5.预留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

实施例1

一种高稳固性内置钢片式自粘丁基橡胶止水带,包括铆接连接的多段止水带1,每段止水带1包括镀锌钢片2、包覆在镀锌钢片2上表面和下表面的第一丁基橡胶自粘层3,并使第一丁基橡胶自粘层3的宽度大于镀锌钢片2的宽度。相邻的两段止水带之间以首尾压接的方式铆接固定,并在压接处外周横向缠绕第二丁基橡胶自粘层4,以包覆外露钢片夹板,尽可能避免钢片在暴露情况下的腐蚀速度,同时有效解决了止水带吊装固定时出现不稳定和拉直脱落的情况,使得搭接吊装更加牢靠。具体铆接方法为,相邻的两段止水带的首尾以3~8cm的长度纵向搭接(或压接),然后再在搭接处用电钻钻孔,随后用铆钉固定,最后在铆接处缠绕包覆第二丁基橡胶自粘层4。

每段所述止水带1沿其长度方向的一侧以60~80cm的间距等间距开设有预留孔5,方便止水带纵向固定于钢筋上,预留孔距离镀锌钢片2边缘的距离为0.5~2cm。其中,预留孔5贯穿镀锌钢片2,并通过电钻钻孔形成。具体地,每段止水带上的第一丁基橡胶自粘层为双层,外层的第一丁基橡胶自粘层粘附后在电钻钻孔的部位单独开孔。

上述第一丁基橡胶自粘层3和第二丁基橡胶自粘层4的外面均复合有防粘层(未显示)。

另外,第一丁基橡胶自粘层的厚度为1~5mm,第二丁基橡胶自粘层的厚度大于第一丁基橡胶自粘层的厚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