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空间管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49295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城市建筑管廊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下空间管廊。



背景技术:

管廊,即管道的走廊。化工及其相关类工厂中很多管道被集中在一起,沿着装置或厂房外布置,一般是在空中,用支架撑起,形成和走廊类似的样子。也有少数管廊位于地下,现有的管廊系统大多仅仅用于输送工业原料,难以对民用开放。

现有的地下管廊系统在设计时,大多未考虑将空间管廊用于地下污水排除,城市轨道交通以及地面交通;地下管廊系统属于大型地下工程,在维护保养上与普通的地下空间管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无法进行人工作业,而在设计时大多未考虑到这点,难以使用机器人进行清扫;地下管廊由于在管线较长,在进行运行时,时常需要将某些部分分开单独处理,以避免对管廊的其它部分产生干扰。

管道分开单独处理时,采用现有的隔离门设计存在着诸多缺点,如隔热性和密封性能欠佳,难以将其应用于现有的管廊系统的分离设计。

现有的地下管廊系统中虽然铺设有强电、弱电、天然气以及自来水等管道系统,但各个管道系统之间缺乏合理的安全设计,存在着安全隐患。

因此,有必要发展一种地下空间管廊,不仅具有输电、输气以及排水作用,而且能实现地下长距离客货运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了而提供一种地下空间管廊,在该管廊系统内,不仅可以通行机动车行人,轨道交通,而且还可以实现水电以及燃气的运输。

一种地下空间管廊,包括第一承重通道、第二承重通道、第三承重通道以及第四承重通道,所述第一承重通道、第二承重通道、第三承重通道以及第四承重通道依次平行摆放并叠加,所述第一承重通道用于承载机动车\人行通道以及排水给水通道,所述第二承重通道用于承载轨道车辆,所述第三承重通道用于承载通信光缆、电力电缆、石油管道以及燃气管道,所述第四承重通道作为第四承重通道用作地下引河通道,用于疏解城市洪涝。

上述结构中,所述第一承重通道呈半圆形,于所述第一承重通道两侧对称设有支撑板,于所述支撑板中间设有护栏,所述支撑板由所述第一承重通道底部向上延伸并垂直与所述第一承重通道顶部相交,所述护栏自所述第一承重通道底部向上延伸,所述护栏的高度为1-2m,于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第一承重通道之间夹设有污水集中管道以及市政给水管道,于所述污水集中管道以及市政给水管道下部垫设有楔形块,以防止所述污水集中管道以及市政给水管道发生滑移。

为了进一步提高城市综合管廊的设计合理性,所述第二承重通道上铺设超导磁悬浮轨道,用于承载运行磁悬浮列车,于所述第二承重通道上方设有广角摄像头以及照明灯组,所述广角摄像头设于所述第二承重通道中央,所述照明灯组分布于所述第二承重通道顶部两侧,所述广角摄像头以及照明灯组随第二承重通道延伸等距设置。

为了进一步提高城市综合管廊的设计合理性,所述第三承重通道底部中央铺设有双向货运轨道,所述第三承重通道侧边上设置有电力通信电缆,所述电力通信电缆分为电力电缆以及通信电缆,分设于所述第三承重通道两侧,所述电力电缆以及所述通信电缆分别独立设置在所述第三承重通道的两侧上,所述电力电缆以及所述通信电缆下部由托板托举,所述托板边缘设有围栏,所述托板底部设有支撑杆并与所述第三承重通道侧壁相连,于所述双向货运轨道与所述第三承重通道侧壁之间设置有石油输送管道以及燃气输送管道,所述石油输送管道以及所述燃气输送管道分别设置于所述双向货运轨道与所述第三承重通道之间,并由凹形块支撑,所述凹形块的凹形接口与所述石油输送管道以及所述燃气输送管道相吻合,所述第三承重通道顶端等距设置有广角摄像头以及照明灯组。

为了进一步提高城市综合管廊的设计合理性,所述第四承重通道底部设置有一平滑段,所述第四承重通道顶端中央设置有红外检测装置,所述红外检测装置为红外测距仪,用以检测水面的高度,所述平滑段的宽度容许水下清洗车辆单向通过。

有益效果在于:在本实用新型中,既可以运行现有的轨道交通,还可以运行水电煤气运输,综合利用地下空间综合管廊;便于各种管线的敷设、增减、维修和日常管理;由于共同沟内管线布置紧凑合理,有效利用了道路下的空间,节约了城市用地;使用较为频繁的污水集中管道以及市政给水放置于第一承重通道上,如下部发生火灾时,可直接利用第一承重通道内的水分直接灭会,当流量太大时,可直接将第一承重通道内的污水集中管道以及市政给水管道水分排放至第四承重通道内的引河,便于管理;地下空间综合管廊融合了超导磁悬浮轨道以及双向货运轨道,既可以运行有轨动车,还可以运行磁悬浮列车,具有超前设计概念;第三承重通道中左右两侧设置了电力电缆以及通信电缆,避免了电力电缆与通信电缆之间的相互干扰,电力电缆以及通信电缆底部由托板托举,底部还设有支撑杆,这样,承载量大;第四承重通道底部设置有一平滑段,第四承重通道顶端中央设置有红外检测装置,平滑段的设立有利于清扫在第四承重通道底部沉积的淤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地下空间管廊的截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一种地下空间管廊,包括第一承重通道11、第二承重通道12、第三承重通道13以及第四承重通道14,所述第一承重通道11、第二承重通道12、第三承重通道13以及第四承重通道14依次平行摆放并叠加,第一承重通道11的下表面与第二承重通道12上表面重合,第二承重通道12上表面下表面与第三承重通道13上表面重合,第三承重通道13下表面与第四承重通道14上表面重合,第一承重通道11用于承载机动车\人行通道以及排水给水通道,用作人行通道时,人行通道的入口和出口既可以设置在第一承重通道11两端的出口,也可以在第一承重通道11两侧壁凿设,第二承重通道12用于承载轨道车辆,第二承重通道12呈矩形结构,所述第二承重通道12的高度略高于普通磁悬浮机车的高度,在双向通行的普通磁悬浮机车的车轨之间,还设置有阻断装置,以防止列车在双向通行时,气流产生干扰,第三承重通道13用于承载通信光缆、电力电缆、石油管道以及燃气管道,通信光缆与电力电缆以集束的形式摆放在一起,通信光缆与电力电缆周围则由托板9包覆,所述第四承重通道14作为地下引河通道,用于疏解城市洪涝,第四承重通道14呈半椭圆形,在正常水位状况下,水位刻度线位于第四承重通道14的中部。

上述结构中,所述第一承重通道11呈半圆形,于所述第一承重通道11两侧对称设有支撑板15,施工时,支撑板15作为第一承重通道11内部部件,与第一承重通道11一起,整体浇筑,于所述支撑板15中间设有护栏16,护栏16用作分离隔栏,所述支撑板15由所述第一承重通道11底部向上延伸并垂直与所述第一承重通道11顶部相交,所述护栏16自所述第一承重通道11底部向上延伸,所述护栏16的高度为1-2m,于所述支撑板15与所述第一承重通道11之间夹设有污水集中管道1以及市政给水管道2,于所述污水集中管道1以及市政给水管道2下部垫设有楔形块17,以防止所述污水集中管道1以及市政给水管道2发生滑移,所述楔形块17呈直角三角形,第一承重通道11等距离设置有检测口,用以检测污水集中管道1以及市政给水管道2的运行情况。

所述第二承重通道12上铺设超导磁悬浮轨道20,用于承载运行磁悬浮列车,于所述第二承重通道12上方设有广角摄像头19以及照明灯组6,所述广角摄像头19设于所述第二承重通道12中央,所述照明灯组6分布于所述第二承重通道12顶部两侧,所述广角摄像头19以及照明灯组6随第二承重通道12延伸等距设置,第二承重通道12上部预留部分空间,用以铺设超导磁悬浮轨道20的配套组件。

所述第三承重通道13底部中央铺设有双向货运轨道21,所述第三承重通道13侧边上设置有电力通信电缆5,所述电力通信电缆5分为电力电缆以及通信电缆,分设于所述第三承重通道13两侧,所述电力电缆以及所述通信电缆分别独立设置在所述第三承重通道13的两侧上,所述电力电缆以及所述通信电缆下部由托板9托举,所述托板9边缘设有围栏,所述托板9底部设有支撑杆4并与所述第三承重通道13侧壁相连,于所述双向货运轨道21与所述第三承重通道13侧壁之间设置有石油输送管道8以及燃气输送管道7,所述石油输送管道8以及所述燃气输送管道7分别设置于所述双向货运轨道21与所述第三承重通道13之间,并由凹形块3支撑,所述凹形块3的凹形接口与所述石油输送管道8以及所述燃气输送管道7相吻合,所述第三承重通道13顶端等距设置有广角摄像头19以及照明灯组6,在本实用新型中,广角摄像头19以及照明灯组6的供电方式采用集中供电的方式进行。

为了进一步提高城市综合管廊的设计合理性,所述第四承重通道14底部设置有一平滑段18,所述第四承重通道14顶端中央设置有红外检测装置10,所述红外检测装置10为红外测距仪,用以检测水面的高度,所述平滑段18的宽度容许水下清洗车辆单向通过,红外检测装置10既可以用于检测水面的高度,还可以用以检测水中淤泥的高度,十分便利,清洗车辆采用自动清洗机器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而已,其结构并不限于上述列举的形状,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