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钢管混凝土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17137发布日期:2018-07-11 01:33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建筑工程中的桩基础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预制类钢管混凝土桩。



背景技术:

钢管混凝土桩是桩基础领域中一种常见的桩型,其特点是混凝土芯体外表面套有一根钢管。因外层的钢管对内部的混凝土芯体的约束作用,使得在桩身混凝土强度相同的情况下,桩身竖向承载力和抗弯能力大幅提升。

但是,现阶段预制钢管混凝土桩均为圆柱体平底,其底部为平面或非常接近平面,而且不封闭,因此,在施工时需借助安装有钻具的大型机械先进行对土层进行预钻孔,尤其是一些比较坚硬的土层,先进行费时费力的钻孔工序,然后下放预制钢管混凝土桩,增加了施工成本和施工时间,同时由于其底面不封闭,在下放混凝土桩及施工过程中,内部的混凝土芯体容易受到破损,影响桩体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良的预制钢管混凝土桩,免去土层钻孔的工序,简化施工工序,提高施工效率,减少施工成本,且桩芯完整无损、成桩质量高。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预制钢管混凝土桩,其桩体包括混凝土桩芯、钢管,其特征在于:包括钢质的锥体,所述锥体倒置设在所述钢管的下端,所述锥体的外壁封闭,其内部为空腔,所述钢管与所述锥体从上至下为一整体成型件,所述钢管的管腔与所述锥体内部空腔相通,并填充有一整体成型的混凝土桩芯。

为降低桩体入土时受到的阻力,所述钢管为圆柱钢管,所述锥体为圆锥状。

为增加桩身与桩侧土层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桩的摩阻力,所述钢管为棱柱钢管,所述锥体为棱锥状。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钢管为四棱柱钢管,所述锥体为四棱锥状。

由于钢管下端部增大,可减少施工过程中桩身与周围土壤的侧阻力,进一步降低桩体入土时所受的阻力,所述锥体以上5—30cm范围内钢管管壁增厚形成一向外凸出的凸台。

为了增大桩体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在所述钢管内表面或外表面可设置与所述钢管一体成型的筋条,所述筋条沿所述钢管轴线方向分布。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筋条横截面为矩形,所述筋条的矩形横截面的长度和宽度取值范围为3—5cm。

为大大减少材料的用量(尤其针对很长的桩体),同时对桩体的承载力影响微乎其微。所述锥体以上的桩体段由上端往下端的横截面逐渐变小,所述锥体以上的桩体段的外轮廓线与竖直方向线所成夹角a小于或等于0.3度。

为进一步提高桩体的承载力,所述混凝土桩芯内部设置有钢筋笼。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钢管与锥体一整体成型、混凝土桩芯上下方向一整体成型,且均为预制,成桩整体承载力更强,其底部封闭,桩芯完整无损,质量高。

2、免去现浇混凝土的工序,免去了借助钻孔机械进行预钻孔,可直接采用静力压桩机抱压钢管桩入土,节省施工时间,节省施工工序,提高施工效率。

3、具有多种桩型实施方式,可制成除了圆柱圆锥一体桩外,还可制成棱柱棱锥一体桩等异形桩,满足各种施工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之一剖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之一的仰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之一的A-A向剖视示意图;

图4是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二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之二的仰视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之二的A-A向剖视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之三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之三的B-B向剖视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之四的剖视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之四的B-B向剖视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之五的剖视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之五的D-D向剖视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之六的D-D向剖视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之七的剖视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之七的E-E向剖视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之八的E-E向剖视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之九的剖视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图17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标号:1-钢管 2-混凝土芯体 3-锥体 4-锥体外壁 5-钢管管壁 6-桩体 7-钢筋笼 8-桩身钢壳 9-凸台 10-筋条 11-桩体段。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桩体6包括混凝土桩芯2、钢管1,钢管1内设有空心的管腔,钢管1外形为圆柱体状,本实用新型还包括钢质锥体3,锥体3为空心的圆锥状,具体是:空心圆锥状的锥体3以倒置的方式设在所述的圆柱体状的钢管1的下端,所述圆锥状的锥体3的外壁4封闭,其内部为空腔,钢管1与所述圆锥状的锥体3从上至下为一整体成型件,即整支钢管管壁5与圆锥状的锥体3的侧面外壁4从上至下为一整体成型件,钢管1的管腔与圆锥状的锥体3内部空腔相通,并填充有一整体成型的混凝土桩芯2。

如图4—6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二,与实施方式之一最大区别是:钢管1为四棱柱钢管,锥体3是四棱锥状。其它结构组成与实施方式之一完全相同,这里不再详述。本实用新型的钢管1的棱柱状是指底面为三角形及四边(含四边)以上多边形的棱柱,优选是直棱柱,所述锥体3是与钢管1的形状对应适配的棱锥状。

如图7、8、9、10所示,圆锥状或棱锥状的锥体3以上5—30cm范围内钢管管壁5增厚形成一向外凸出的凸台9。

如图11、12、13、14、15、16所示,在四棱柱状或圆柱状的钢管 1的外表面或内表面可设置有与该钢管1一体成型的筋条10,所述筋条10沿四棱柱状或圆柱状的钢管1的轴线方向分布。

如图12、15所示,筋条10横截面为矩形,该筋条10的矩形横截面的长度L和宽度W的取值范围为3—5cm。

如图17、18所示,所述锥体3以上的桩体段11由上端往下端的横截面逐渐变小,所述锥体3以上的桩体段11的外轮廓线相对竖直方向线所成夹角a小于或等于0.3度。

如图4所示,所述混凝土桩芯2内部可设置有钢筋笼7。

本实用新型的制作方法是:以四棱柱型的钢管为例,如图4所示,按照设计尺寸,先制成四棱柱钢管与四棱锥一整体成型的桩身钢壳8,然后向桩身钢壳8内填实混凝土,再通过振动设备振实混凝土,放置凝结即可。必要时,在填充混凝土之前,先安放钢筋笼7,再完成之后工序,就可以制成图4所示的钢筋笼桩了。

上述表达的图形、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进行限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保护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很有可能会有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应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