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耙吸船水上管线消能装驳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15826发布日期:2018-06-05 22:21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疏浚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耙吸船水上管线消能装驳系统。



背景技术:

在航道的耙吸疏浚施工中,较为重要的环节之一是耙吸挖泥船对泥舱内的耙吸泥浆进行卸载,清空泥舱后耙吸挖泥船可进行连续耙吸施工。此处泥浆卸载一般通过泥驳船进行,泥驳船是用于往返输送泥浆的船只,泥驳船在耙吸施工水域接收泥浆,再输送上岸或者驶入吹填区域。实际操作中,由耙吸挖泥船直接向泥驳船只卸载泥浆会导致你驳船停放不稳等问题,导致装驳效率低下、危险系数高,因此必须进行消能后才能进行装驳施工。目前还不存在结构合理的消能装驳系统和方法,采用传统的方法难以保证施工进度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消能及辅助装驳效率高的耙吸船水上管线消能装驳系统,解决传统装驳系统和方法的弊端。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耙吸船水上管线消能装驳系统包括漂浮于水面的平板驳船,在平板驳船的船舱内设有一端封闭、另一端延伸至船舱之外的主管道,在主管道的外端连接有桥接软管,在软管道的外端连接有自浮管道;在主管道的两侧各设有多个分管道,主管道和各分管道的中心线均与水平面相平行;还包括多个支线管道,各支线管道的内端分别与各分管道的外端对接且在端口之间安装有支管闸阀;支线管道包括水平段和爬升段,水平段沿水平方向向外侧延伸,爬升段的末端位于与平板驳船的侧面仓壁上缘平齐的位置,在各支线管道的外端均连接有吹送软管;还包括对各吹送软管分别进行高度调节的多个升降调节装置,升降调节装置包括安装在平板驳船仓底的提升机以及安装固定在平板驳船的侧面仓壁上的吊架,在吹送软管的中部设有套环,由提升机引出的绳索经过吊架上的吊环后端部与相应的套环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设计简单合理的耙吸船水上管线消能装驳系统,与现有的辅助装驳系统及装驳方式相比,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由主管道、分管道、支管闸阀和支线管道构成的引导装驳管道系统,实现了耙吸挖泥船卸载泥浆时的消能,避免了对泥驳船的冲击影响,保证了施工的安全、提升了耙吸挖泥船卸载的效率。通过在主管道的末端设置桥接软管和自浮管道,便于耙吸挖泥船排泥管道的对接连接。通过为每一个吹送软管设置由提升机、吊架和套环构成的升降调节装置,实现了对各吹送软管的可控快速调节,更利于根据泥驳船的船型进行迅速调节。整个消能装驳系统机动灵活,便于转移位置,为耙吸挖泥施工带来了方便。

优选地:各支线管道均采用支架安装固定在平板驳船的仓底上;在各支线管道的顶壁上均设有用于辅助吊装的吊耳。

优选地:所述分管道和支线管道为16组,分位于主管道的两侧且以主管道的中心线所在纵平面为对称面镜像对称设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平板驳船;2、主管道;3、吊耳;4、提升机;5、吊架;6、吹送软管;7、绳索;8、套环;9、支架;10、支管闸阀;11、分管道;12、支线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耙吸船水上管线消能装驳系统包括漂浮于水面的平板驳船1,在平板驳船1的船舱内设有一端封闭、另一端延伸至船舱之外的主管道2,在主管道2的外端连接有桥接软管,在软管道的外端连接有自浮管道。

如图中所示,平板驳船1要求船舱底部平坦,这样便于上方设施的搭建施工,选取的船型需要具有较强的抗风浪能力。桥接软管用于连接主管道2的末端和自浮管道的首端,自浮管道漂浮在平板驳船1的尾端,结构上一般是内部的金属管道外壁包覆橡胶等浮力层或者在传统管道外部安装浮力箱等。耙吸挖泥船驶近平板驳船1的尾部,其排泥管道可以便捷地与自浮管道对接连接。

在主管道2的两侧各设有多个分管道11,主管道2和各分管道11的中心线均与水平面相平行。还包括多个支线管道12,各支线管道12的内端分别与各分管道11的外端对接且在端口之间安装有支管闸阀10。通过调节各支管闸阀10能够对各分管道11和支线管道12的流量进行调节。其中支管闸阀10可以选取手动闸阀也可以采用电动闸阀。

支线管道12包括水平段和爬升段,水平段沿水平方向向外侧延伸,爬升段的末端位于与平板驳船1的侧面仓壁上缘平齐的位置,在各支线管道12的外端均连接有吹送软管6,经由主管道2、分管道11和支线管道12输送的泥浆经由吹送软管6向外侧斜上方吹出。

还包括对各吹送软管6分别进行高度调节的多个升降调节装置,升降调节装置包括安装在平板驳船1仓底的提升机4以及安装固定在平板驳船1的侧面仓壁上的吊架5,在吹送软管6的中部设有套环8,由提升机4引出的绳索7经过吊架5上的吊环后端部与相应的套环8固定连接。通过独立控制各提升机4收线和放线,实现对各吹送软管末端高度的调节,上述调节根据外侧泥驳船的类型设定。

本实施例中,各支线管道12均采用支架9安装固定在平板驳船1的仓底上;在各支线管道12的顶壁上均设有用于辅助吊装的吊耳3。

本实施例中,分管道11和支线管道12为16组,分位于主管道2的两侧且以主管道2的中心线所在纵平面为对称面镜像对称设置。

消能装驳方法如下:

a.将耙吸挖泥船驶近平板驳船1的尾部,将耙吸挖泥船的排泥管道与主管道2末端的自浮管道对接连接;

b.将两艘泥驳船分别停靠在平板驳船1两侧;

c.调整各吹送软管6后启动耙吸挖泥船进行排泥装驳;

d.调整各支管闸阀10的开度控制一侧的各支线管道12进行大流量快速装驳,另一侧的各支线管道12进行小流量慢速装驳;

e.一侧泥驳船装满后关闭该侧各支管闸阀10,调节另一侧各支管闸阀10的开度进行大流量快速装驳;

f.将装满的泥驳船驶离,再驶入另一艘空载的泥驳船至该侧,调整该侧各支管闸阀10的开度控制该侧各支线管道12进行小流量慢速装驳;

g.重复步骤e和f直至当前耙吸挖泥船完成全部卸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