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基坑堵漏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44464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地下基坑堵漏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讲是一种地下基坑堵漏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地下停车场地下商场等地下建筑的普及推广应用,地下基坑的开挖已成为建筑施工必备工程,而地下基坑开挖中对地下渗漏水进行堵漏处理已成为常态。现有技术的地下基坑堵漏结构一般是先在基坑底部铺设垫层,再采用引流管穿过垫层的底部插入下面的土层,引流管上部接出流管,或者两者之间装临时性阀门,再采用抽水泵等抽水,认为抽干后,撤除阀门和出流管,再将引流管等用浇筑的钢筋混凝土填实而堵漏。现有技术的地下基坑堵漏结构的共有缺点是,引流管和出流管为一根,只能一次性操作,引流地下水不彻底;同时,由于是撤除阀门等部件后再浇筑混凝土,若有残留水对混凝土的干涸和强度等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影响堵漏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避免基坑残留水对混凝土的干涸和强度的负面影响,具有较好堵漏效果的地下基坑堵漏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地下基坑堵漏结构,包括地下基坑底部的垫层和覆盖在上面的钢筋混凝土层,还包括穿过垫层用于在覆盖钢筋混凝土层之前引出地下渗漏水的直管,直管的上端有在该直管没有明显水流后安装的永久性的第一封堵结构,直管上密封连接有用于导出直管水的横管,横管上有在该管没有明显水流后关闭的阀门,所述横管直径小于直管直径,所述的直管及永久性的第一封堵结构和横管及关闭后的阀门均被覆盖在钢筋混凝土层内。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有以下优点:可采用抽水泵将抽水管插入引流直管,抽至该直管没有明显水流时,用永久性的第一封堵结构封堵。再采用抽水泵将抽水管插入横管抽至该横管没有明显水流时,关闭阀门,并浇筑钢筋混凝土层将以上结构全部覆盖。由于引流管和出流管为大小直径不同的两根管,采用先后两次操作,引流彻底。同时,由于是封堵直管和关闭横管的阀门后再浇筑钢筋混凝土,若有残留水不会渗入到钢筋混凝土层中去,能避免基坑残留水对混凝土的干涸和强度的负面影响,具有较好堵漏效果。

进一步地,直管上端永久性的第一封堵结构为:直管上端有外螺纹,第一封堵盖上有与该外螺纹旋合的内螺纹,第一封堵盖与直管之间有第一密封垫。采用以上结构后,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封堵效果可靠长效。

进一步地,直管上端管内有内螺纹,内螺纹上旋合有一带外螺纹的堵头,堵头顶部有与旋转工具配合的结构;堵头与第一封堵盖之间有吸水材料构成的第一吸水结构。采用以上结构后,为直管的密封又增加了一重堵漏保险,封堵效果更可靠长效。

进一步地,所述的直管直径是横管直径的3倍至6倍。采用以上结构后,第一次引流效果更好,效率更高。

进一步地,横管远离阀门的一端有永久性的第二封堵结构:横管远离阀门的一端有外螺纹,第二封堵盖上有与该外螺纹旋合的内螺纹,第二封堵盖与横管之间有第二密封垫。采用以上结构后,为横管的密封又增加了一重堵漏保险,并且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封堵效果更可靠长效。

进一步地,所述的直管及第一封堵结构和横管及关闭后的阀门以及第二封堵结构外有吸水材料构成的第二吸水结构,第二吸水结构外有密封罩,密封罩被覆盖在钢筋混凝土层内。采用以上结构后,在钢筋混凝土层尚未完全干涸的短暂时间内,若直管及永久性的第一封堵结构和横管及关闭后的阀门及永久性的第二封堵结构外由于阀门杆与阀盖结合处偶尔可能的渗漏或封堵操作时偶尔可能的一点残留水或温差导致“冒汗”或称“结露”等残留水,该第二吸水结构均能吸收,再提供了一重堵漏保险,能进一步避免残留水对混凝土的干涸和强度的负面影响,具有更好的堵漏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地下基坑堵漏结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画上钢筋混凝土层及增加第二吸水结构和密封罩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图层,2、垫层,3、直管,4、第一封堵盖,5、第一密封垫,6、第一吸水结构,7、内六角槽,8、堵头,9、阀门,10、第二封堵盖,11、第二密封垫,12、横管,13、钢筋混凝土层,14、密封罩,15、第二吸水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声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本实用新型地下基坑堵漏结构,包括地下基坑底部的垫层2和覆盖在上面的钢筋混凝土层13。垫层2也有称砂碎石过滤层。还包括穿过垫层2进入土层1用于在覆盖钢筋混凝土层13之前引出地下渗漏水的直管3。直管3的上端在垫层2的上方。直管3的上端有在该直管3没有明显水流后安装的永久性的第一封堵结构。直管3上端永久性的第一封堵结构为:直管3上端有外螺纹,第一封堵盖4上有与该外螺纹旋合的内螺纹,第一封堵盖4与直管3之间有第一密封垫5或称第一密封圈。直管3上端管内有内螺纹,内螺纹上旋合有一带外螺纹的堵头8,堵头8与内螺纹之间可缠密封胶带,堵头8顶部有与旋转工具配合的结构,如与内六角扳手配合的内六角槽7或称内六角盲孔、与一字型螺丝批配合的一字型槽等。堵头8与第一封堵盖4之间有吸水材料构成的第一吸水结构6。第一吸水结构6也可理解为在堵头8与第一封堵盖4之间填充有吸水材料。

直管3上密封连接有用于导出直管3里的水的横管12,密封连接不难理解:对外密封,但直管3和横管12是连通的。横管12上有在该横管2没有明显水流后关闭的阀门9。所述横管12直径小于直管3直径。优选直管3直径是横管12直径的3倍至6倍。可采用抽水泵将抽水管插入直管3,抽至该直管3没有明显水流时,旋紧压有第一密封垫5的第一封堵盖4。再采用抽水泵将抽水管插入横管12抽至该横管12没有明显水流时,关闭阀门9。将远离阀门9一端的横管12上安装永久性的第二封堵结构:横管远离阀门9的一端有外螺纹,第二封堵盖10上有与该外螺纹旋合的内螺纹,第二封堵盖10与横管12之间有第二密封垫11或称第二密封圈。

当然,排水的过程也可以是直管3和横管12的水自然流在基坑内,再采用抽水泵将基坑内的余水抽净。优选采用抽水泵直接插入直管3和横管12抽水。

所述的直管3及第一封堵结构和横管12及关闭后的阀门9以及第二封堵结构外有吸水材料构成的第二吸水结构15。上述的第一吸水结构6和第二吸水结构15所称的吸水材料也称亲水材料,如离子交换树脂、海绵、棉纱、棉花等。同样,第二吸水结构15也可理解为在以上所述的管与封堵结构及阀门与密封罩之间填充有吸水材料。第二吸水结构15外有密封罩14,密封罩14被覆盖在钢筋混凝土层13内。即,所述的垫层2及直管3及永久性的第一封堵结构和横管12及关闭后的阀门9及永久性的第二封堵结构以及第二吸水结构15和密封罩14均被覆盖在钢筋混凝土层13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