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复杂地貌的筏板基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44470阅读:58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复杂地貌的筏板基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基础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复杂地貌的筏板基础。



背景技术:

空铁,即悬挂式空中单轨交通系统,与地铁和有轨电车不同,空铁的轨道在上方,是悬挂在空中轨道上运行的一种轨道交通。新能源空铁,是指以锂电池为牵引动力的空中悬挂式轨道列车,是一款新型现代交通系统。该系统通过采用新能源与现代轨道交通的概念叠加,创建了一个中国首创并适合中国国情的全新现代城乡交通新制式。与高铁、地铁、轻轨等传统轨道交通制式相比,新能源铁改变以往的高压电网获取牵引动力的模式,面向中国的交通现状与国情,凸显出其独特适应性和诸多优势。

空铁可以有效的节省城市空间,但是为了进行空中轨道的悬挂,经常需要将空铁轨道的基础设置于不同的地形之上,现有的基础无法适应多种不同的地面环境,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基础无法适应多种不同的地面环境,容易造成安全隐患,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复杂地貌的筏板基础,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复杂地貌的筏板基础,包括底板、地梁层、气囊和桩;所述地梁层设置于底板顶部,且桩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底板的底部;所述气囊的顶部设置于底板的底部,且气囊的底部接触于地表面。

现有技术中,现有的基础无法适应多种不同的地面环境,容易造成安全隐患。现有技术中产生的安全隐患主要是基础沉降过大,或者在倾斜坡面架设基础时倾斜面上的基础容易发生剪切破坏。本实用新型应用时,当将基础设置在倾斜坡面时,桩打入坡面,桩顶面覆盖底板,底板上方是加固的地梁层,底板下方是气囊,上层结构设置在地梁层上方,当荷载从上层结构传递到地梁层,地梁层将荷载传递到底板,底板的荷载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传递到桩和气囊上,气囊上的荷载使得气囊变形,并充满底板和地面之间的间隙,避免基础处于悬臂状态,从而降低了基础上的剪力,避免基础发生剪切破坏;而将基础设置在易沉降区域时,当地面发生沉降时,气囊发生变形,将沉降产生的位移和应力进行分散,有效的提高基础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所述地梁层包括地梁;所述地梁水平设置,且围成矩形空腔。

本实用新型应用时,围成矩形空腔的地梁可以产生轻微的弹性变形,从而进一步对沉降进行减缓。

进一步的,所述矩形空腔的顶点设置于桩的轴线上。

进一步的,所述地梁包括纵向钢筋和捆扎钢筋;所述纵向钢筋沿地梁纵向水平设置,且纵向钢筋的数量至少为六个;所述捆扎钢筋捆扎于所有纵向钢筋外侧,且捆扎钢筋闭合并构成矩形。

进一步的,所述纵向钢筋设置于地梁的上部、中部和下部。

进一步的,所述地梁还包括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一端连接上部的纵向钢筋,另一端连接下部的纵向钢筋;所述第一加强筋与纵向钢筋的夹角为30~50°。

进一步的,所述地梁还包括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的一端连接上部的纵向钢筋,另一端连接下部的纵向钢筋;所述第二加强筋和第一加强筋的夹角为70~110°。

本实用新型应用时,发明人发现不同于普通的阀板基础,当本实用新型在发生沉降时,由于大量的位移和应力被气囊吸收,而剩余的变形会造成地梁的不均匀受力,从而造成地梁的斜截面出现剪应力,所以发明人在地梁上设置了两条加强筋,用以抵抗剪应力,进一步的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采用20mm直径钢筋。

进一步的,所述纵向钢筋采用20mm直径钢筋。

进一步的,所述捆扎钢筋采用8mm直径钢筋。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复杂地貌的筏板基础,通过设置上述结构,当地面发生沉降时,气囊发生变形,将沉降产生的位移和应力进行分散,有效的提高基础的安全性;

2、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复杂地貌的筏板基础,围成矩形空腔的地梁可以产生轻微的弹性变形,从而进一步对沉降进行减缓;

3、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复杂地貌的筏板基础,采用两条加强筋,用以抵抗剪应力,进一步的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图3为实施例2示意图;

图4为地梁正视图;

图5为地梁侧视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地梁层,2-底板,3-桩,4-气囊,11-地梁,12-矩形空腔,111-纵向钢筋,112-捆扎钢筋,113-第一加强筋,114-第二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复杂地貌的筏板基础,包括底板2、地梁层1、气囊4和桩3;所述地梁层1设置于底板2顶部,且桩3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底板2的底部;所述气囊4的顶部设置于底板2的底部,且气囊4的底部接触于地表面。

本实施例实施时,当将基础设置在倾斜坡面时,桩3打入坡面,桩3顶面覆盖底板2,底板2上方是加固的地梁层1,底板2下方是气囊4,上层结构设置在地梁层1上方,当荷载从上层结构传递到地梁层1,地梁层1将荷载传递到底板2,底板2的荷载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传递到桩3和气囊4上,气囊4上的荷载使得气囊4变形,并充满底板2和地面之间的间隙,避免基础处于悬臂状态,从而降低了基础上的剪力,避免基础发生剪切破坏;而将基础设置在易沉降区域时,当地面发生沉降时,气囊4发生变形,将沉降产生的位移和应力进行分散,有效的提高基础的安全性。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设置在倾斜坡面上,底板2的荷载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传递到桩3和气囊4上,气囊4上的荷载使得气囊4变形,并充满底板2和地面之间的间隙,避免基础处于悬臂状态,从而降低了基础上的剪力,避免基础发生剪切破坏。

实施例3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地梁层1包括地梁11;所述地梁11水平设置,且围成矩形空腔12。所述矩形空腔12的顶点设置于桩3的轴线上。所述地梁11包括纵向钢筋111和捆扎钢筋112;所述纵向钢筋111沿地梁11纵向水平设置,且纵向钢筋111的数量至少为六个;所述捆扎钢筋112捆扎于所有纵向钢筋111外侧,且捆扎钢筋112闭合并构成矩形。所述纵向钢筋111设置于地梁11的上部、中部和下部。所述地梁11还包括第一加强筋113;所述第一加强筋113的一端连接上部的纵向钢筋111,另一端连接下部的纵向钢筋111;所述第一加强筋113与纵向钢筋111的夹角为30~50°。所述地梁11还包括第二加强筋114;所述第二加强筋114的一端连接上部的纵向钢筋111,另一端连接下部的纵向钢筋111;所述第二加强筋114和第一加强筋113的夹角为70~110°。所述第一加强筋113和第二加强筋114采用20mm直径钢筋。所述纵向钢筋111采用20mm直径钢筋。所述捆扎钢筋112采用8mm直径钢筋。

本实施例实施时,发明人发现不同于普通的阀板基础,当本实用新型在发生沉降时,由于大量的位移和应力被气囊4吸收,而剩余的变形会造成地梁11的不均匀受力,从而造成地梁11的斜截面出现剪应力,所以发明人在地梁11上设置了两条加强筋,用以抵抗剪应力,进一步的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