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码头T梁的加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81028发布日期:2018-07-20 20:07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领域,特别是一种码头T梁的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T形桥梁是我国梁式桥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桥型,其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方便的优点,在我国公路交通组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早期建设的桥梁标准偏低,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型、重型车与日俱增,超载现象日益严重,再加上管理与养护的不足,钢筋混凝土T型梁桥不同程度的出现承载力不足、铰缝渗水、梁体出现裂缝、混凝土剥离等。

目前T形梁桥加固方法主要有碳纤维布加固技术、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以及截面转换技术。碳纤维布加固技术是将增强材料粘贴在混凝土结构的受拉边缘或薄弱部位,使之与结构形成整体,用以代替需要增设的补强钢筋,提高梁的承载能力,达到补强的目的。但这种加固方式并不能对钢筋混凝土T形梁桥裂缝限制及改善使用性能起到明显的作用。

码头的T梁往往长期受弯拉会出现一定的裂缝,使结构内部的钢筋外漏,时间一长即钢筋腐蚀,对码头结构造成严重影响。裂缝出现后,一般的处理办法就是清槽然后灌浆养护。那往往码头的车辆会超载,造成裂缝的重新生成。我们通过在养护好的T梁粘贴纤维布,针对T梁整体加固,提高T梁的抗弯拉强度,一定程度可以减缓或抑制码头T梁的裂缝生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码头T梁的加固结构,特别是针对已产生裂缝且修补后的竖梁作加固结构,让维修保养后的T梁,承载力提高,增强T梁的结构稳定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给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

一种码头T梁的加固结构,包括梁体,所述梁体包括横梁和连接于横梁底部的竖梁,所述竖梁表面包裹有针对已产生裂缝且维护保养后的竖梁而设置固定的若干层碳纤维布;所述竖梁的底部设有龙骨,所述龙骨与所述竖梁底部盖合,所述竖梁两侧设有多个开口钢箍,所述龙骨与所述开口钢箍围绕所述竖梁,形成上下相互配合对所述碳纤维布的稳固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龙骨两侧设有多个相互对称且等距的凸片,使得底部对竖梁套接包裹;所述凸片上设有穿孔,还包括穿过穿孔嵌入竖梁将龙骨与竖梁固定的固定栓,所述凸片通过夹紧将底部的龙骨稳定固定在所述竖梁底部,防止脱落。

进一步的,所述竖梁上设有供所述固定栓插入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设有与其内壁贴合的粘结套,使得所述固定栓从所述凸片上的穿孔插入,贯穿所述碳纤维布,嵌入连接孔内与粘结套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开口钢箍横向围绕竖梁至少设有五个,且在所述竖梁的跨中处至少设有一个所述开口钢箍。

进一步的,各所述开口钢箍之间的间距为100~300mm。

进一步的,所述碳纤维布包括为竖向包裹竖梁设置的竖向碳纤维布,所述竖梁的周壁上还设置有横向碳纤维布,使得所述竖梁完全被碳纤维布包裹,由于碳纤维布有良好的韧性,能提高完成维护后的梁体的结构稳定性,且横向碳纤维布的设置能克制竖梁横向的拉力。

进一步的,所述横向碳纤维布的宽度小于所述竖梁的高度,且所述竖梁上设有多条等间距的水平横向的所述碳纤维布,使得能设置多条碳纤维布,在一定宽度的条件下,宽度的改变对碳纤维布的承力的变化微小,因此设置多条碳纤维布比设置一条碳纤维布克制拉力的效果更好。

进一步的,所述碳纤维布的包裹层数设置为3~5层,且所述竖梁底面至少设置3层所述碳纤维布。

进一步的,所述龙骨与所述碳纤维布之间设有环氧树脂粘接层,且所述碳纤维布位于所述龙骨宽度方向的中部位置,进一步稳定底部的所述碳纤维布与所述龙骨之间的固定关系,且环氧树脂广泛应用于工程中,节约成本,且耐高温,抗氧化和抗老化。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码头T梁的加固结构,所述龙骨和所述开口钢箍起到固定多层碳纤维布的作用,其中龙骨能够提供竖直向的支撑力,从而很大程度上提高碳纤维布的利用率,能增强T梁的结构稳定性,能增强梁体的极限承载力、刚度以及防止裂缝的生成有较大的作用,所述开口钢箍和龙骨对梁体施加了一定的压力,能有效抵抗梁体整体的承力,一定程度上防止碳纤维布的剥离,提高承载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码头结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码头结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T梁加固结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T梁加固结构的T梁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码头T梁的加固结构。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码头T梁的加固结构,包括梁体,所述梁体包括横梁1和连接于横梁1底部的竖梁2,所述竖梁2表面包裹有针对已产生裂缝且维护保养后的竖梁2而设置固定的若干层碳纤维布7;所述竖梁2的底部设有龙骨3,所述龙骨3与所述竖梁2底部盖合,所述竖梁2两侧水平设置设有多个开口钢箍6,所述龙骨3与所述开口钢箍6围绕所述竖梁2,形成上下相互配合对所述碳纤维布7的稳固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龙骨3两侧设有多个相互对称且等距的凸片4,使得底部对竖梁2套接包裹;所述凸片4上设有穿孔,还包括穿过穿孔嵌入竖梁2将龙骨与竖梁2固定的固定栓5,所述凸片4通过夹紧将底部的龙骨3稳定固定在所述竖梁2底部,防止脱落。

进一步的,所述竖梁2上设有供所述固定栓5插入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设有与其内壁贴合的粘结套,使得所述固定栓5从所述凸片4上的穿孔插入,贯穿所述碳纤维布7,嵌入连接孔内与粘结套固定,利用粘结套将所述固定栓5固定在所述竖梁2内部,减少由于风蚀或腐蚀等原因导致的固定栓5脱落。

进一步的,所述开口钢箍6横向围绕竖梁至少设有五个,且在所述竖梁2的跨中处设有一个所述开口钢箍6。

进一步的,各所述开口钢箍之间的间距为100~300mm。

进一步的,所述碳纤维布7包括为竖向包裹竖梁2设置的竖向碳纤维布7,所述竖梁2的周壁上还设置有横向碳纤维布7,使得所述竖梁2完全被碳纤维布7包裹,由于碳纤维布7有良好的韧性,能提高完成维护后的梁体的结构稳定性,且横向碳纤维布7的设置能克制竖梁2横向的拉力。

进一步的,所述横向所述碳纤维布7的宽度小于所述竖梁2的高度,且所述竖梁2上设有多条等间距的水平横向的所述碳纤维布7,使得能设置多条碳纤维布7,在一定宽度的条件下,宽度的改变对碳纤维布7的承力的变化微小,因此设置多条碳纤维布7比设置一条碳纤维布7克制拉力的效果更好。

优选的,横向所述碳纤维布7至少设置2条,能达到最优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碳纤维布7包裹层数设置为3~5层,且所述竖梁2底面至少设置3层所述碳纤维布7。

优选的,竖向包裹所述竖梁2的碳纤维布7的数量为1层,所述竖梁2侧面的水平横向的碳纤维布7设置数量为1层,所述竖梁2底面的水平横向的碳纤维布7设置数量为2层,该设置方式,能有效的节约材料的使用,能节省成本,且能稳定性效果良好。

以上所述碳纤维布7的宽度优选为250mm。

进一步的,所述龙骨3与所述碳纤维布7之间设有环氧树脂粘接层,且所述碳纤维布7位于所述龙骨3宽度方向的中部位置,进一步稳定底部的所述碳纤维布7与所述龙骨3之间的固定关系,且环氧树脂广泛应用于工程中,节约成本,且耐高温,抗氧化和抗老化。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码头T梁7的加固结构,所述绞线4和所述开口钢箍62起到支撑多层碳纤维布7的作用,其中绞线4能够提供竖直向的支撑力,从而很大程度上提高碳纤维布7的利用率,能增强T梁7的结构稳定性,能增强梁体的极限承载力、刚度以及防止裂缝的生成有较大的作用,所述开口钢箍62对梁体施加了一定的压力,能有效抵抗梁体底侧的竖向拉力,一定程度上防止碳纤维布7的剥离,提高承载能力。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