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角止水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31235发布日期:2018-09-25 21:30阅读:115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阳角止水板。



背景技术:

目前,在建筑施工中会遇到底板和外墙的混凝土分开浇捣情况,再次浇捣墙板混凝土时,就有一条施工冷缝,当这条冷缝的位置在地下水位线以下时,就容易产生渗水。这样就需要对这条缝进行技术处理,通常采用设置止水钢板的方式。钢板止水带即在浇筑下层混凝土时预埋,其中有一半的上部露在外面,在下次再浇筑混凝土时把这部分的钢板一起浇筑进去,起到阻止外面的压力水渗入的作用。一般钢板止水带是采用冷轧板作为母材,止水钢板对焊接节点要求较高,不能出现漏点,否则影响防水性能。其中转角处是焊接施工的难点,目前转角处止水钢板的连接多采用T型、7型焊接连接,止水钢板厚度一般为2毫米或者3毫米,比较薄,焊接节点处理不好很容易造成钢板焊透产生漏点,且止水钢板上口微弯处闪条缝,也存在渗水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阳角止水板,旨在解决阳角止水板漏水的问题。

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阳角止水板,包括:第一折板结构和第二折板结构,所述第一折板结构和第二折板结构通过一整体板结构弯折第一预设角度而成,以使得所述第一折板结构、第二折板结构形成阳角;每个折板结构均包括两个设置在所述折板结构上、下边缘处的弯折单元,所述弯折单元均向两个折板结构围成的区域外侧弯折第二预设角度,且相邻两个弯折单元的相邻边缘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折板结构包括第一弯折板,所述第一弯折板的上边缘设置有第一上弯折单元,所述第一弯折板的下边缘设置有第一下弯折单元,所述第一上弯折单元、第一下弯折单元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折板结构包括第二弯折板,所述第二弯折板的上边缘设置有第二上弯折单元,所述第一弯折板的下边缘设置有第二下弯折单元,所述第二上弯折单元、第二下弯折单元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上弯折单元、第二上弯折单元的相邻边缘连接;所述第一下弯折单元、第二下弯折单元的相邻边缘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预设角度与墙体阳角角度相同。

进一步地,第一折板结构和第二折板结构由同一钢板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钢板的上、下边缘向所述钢板的一侧弯折所述第二预设角度,形成上边缘板和下边缘板。

进一步地,所述上边缘板和下边缘板上分别相对设置一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为一裁剪缝,所述上边缘板和下边缘板的裁剪缝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钢板沿所述轴线弯折所述第一预设角度,所述钢板与所述上边缘板和下边缘板的弯折方向相反。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截面为一等腰三角形,两个所述等腰三角形的对称线在同一轴线上,所述钢板沿所述轴线弯折所述第一预设角度,所述钢板与所述上边缘板和下边缘板的弯折方向相反。

进一步地,所述等腰三角形凹槽的顶角为70.52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采用一整块的板材制作止水板,通过弯折的方式以形成阳角止水板,增强止水板的整体性,有效的减少了止水板阳角处漏水的问题,同时,通过在阳角止水板的上下边缘板的位置上开设凹槽,并将止水板沿凹槽中心线弯折,并将上下边缘板的相邻边焊接牢固,从而有效的解决阳角止水板上下边缘板处漏水或者渗水的问题,同时还增强了止水板的整体性。

进一步地,通过采用整块板材弯折制成阳角止水板的方式,避免了对拼焊接阳角止水板时,焊接缝焊接效果差,防水性能不理想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本阳角止水板的防水性能和效果,并且本阳角止水板制作简单方便操作,适用性强。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阳角止水板的阴角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阳角止水板的阴角平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阳角止水板的阳角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阳角止水板的阳角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结合图1和图2所示,其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阳角止水板的阴角结构示意图和阴角平面示意图。具体的,阴角止水板包括:第一折板结构和第二折板结构,第一折板结构和第二折板结构通过一整体板结构弯折第一预设角度6而成,以使得第一折板结构、第二折板结构形成阴角;每个折板结构均包括两个设置在折板结构上边缘和下边缘处的折弯单元,折弯单元均向两个折板结构围成的区域内折弯第二预设角度7,且相邻两个折弯单元的相邻边缘连接。

具体而言,当将一整体板结构沿一对称线弯折第一预设角度6后,形成一用于阴角处的阴角止水板。弯折后的整体板形成第一折板结构和第二折板结构。

第一折板结构包括第一弯折板1,第一弯折板1的上边缘设置有第一上弯折单元4,第一弯折板1的下边缘设置有第一下弯折单元41,第一上弯折单元4、第一下弯折单元41相对设置;第二折板结构包括第二弯折板2,第二弯折板2的上边缘设置有第二上弯折单元5,第一弯折板1的下边缘设置有第二下弯折单元51,第二上弯折单元5、第二下弯折单元51相对设置。第一上弯折单元4、第二上弯折单元5的相邻边缘连接;

第一下弯折单元41、第二下弯折单元51的相邻边缘连接。

具体而言,第一预设角度6与墙体阴角角度相同,即当弯折第一预设角度6时,按照阴角止水板所相对应用的墙体的阴角的角度进行弯折施工,以使得阴角止水板制成后能够与墙体的阴角完全贴合。

具体参阅图2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阳角止水板的阴角平面示意图。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阴角止水板由一钢板10制成,即可以理解为上述的第一折板结构和第二折板结构由同一钢板10制成。

具体而言,钢板10的上、下边缘向钢板10同一侧弯折第二预设角度7,形成上边缘板和下边缘板。第二预设角度7可按照施工需求进行设置,再次不做具体限定。

上边缘板和下边缘板上分别相对设置一凹槽,上下凹槽设置在钢板10的同一轴线8上,钢板10沿此轴线8进行弯折操作。凹槽截面为一等腰三角形,钢板10上下边缘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的对称线在同一轴线8上,钢板10沿此轴线8弯折第一预设角度6,钢板10与上边缘板和下边缘板的弯折方向相同。两个等腰三角形凹槽3的两斜边焊接在一起,使得上边缘连接为一体,下边缘连接为一体,以使得阴角止水板形成一完整结构。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将等腰三角形凹槽3的顶角设置为70.52度,两底角为54.74°。将等腰三角形凹槽3的相邻的两个斜边通过焊接连接为一体。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所述的阴角止水板采用一整块的板材制作止水板,通过弯折的方式以形成阴角止水板,增强止水板的整体性,有效的减少了止水板阴角处漏水的问题,同时,通过在阴角止水板的上下边缘板的位置上开设凹槽,并将止水板沿凹槽中心线弯折,并将上下边缘板的相邻边焊接牢固,从而有效的解决阴角止水板上下边缘板处漏水或者渗水的问题,同时还增强了止水板的整体性。

进一步地,通过采用整块板材弯折制成阴角止水板的方式,避免了对拼焊接阴角止水板时,焊接缝焊接效果差,防水性能不理想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本阴角止水板的防水性能和效果,并且本阴角止水板制作简单方便操作,适用性强。

实施例二

结合图1和图2所示,其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阳角止水板的阳角结构示意图和阳角平面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阳角止水板包括第一折板结构和第二折板结构,第一折板结构和第二折板结构通过一整体板结构弯折第一预设角度6而成,以使得第一折板结构、第二折板结构形成阳角;每个折板结构均包括两个设置在折板结构上、下边缘处的弯折单元,弯折单元均向两个折板结构围成的区域外侧弯折第二预设角度7,且相邻两个弯折单元的相邻边缘连接。

具体而言,当将一整体板结构沿一对称线弯折第一预设角度6后,形成一用于阳角处的阳角止水板。弯折后的整体板形成第一折板结构和第二折板结构。第一折板结构包括第一弯折板1,第一弯折板1的上边缘设置有第一上弯折单元4,第一弯折板1的下边缘设置有第一下弯折单元41,第一上弯折单元4、第一下弯折单元41相对设置;第二折板结构包括第二弯折板2,所述第二弯折板2的上边缘设置有第二上弯折单元5,第一弯折板1的下边缘设置有第二下弯折单元51,第二上弯折单元5、第二下弯折单元51相对设置。第一上弯折单元4、第二上弯折单元5的相邻边缘连接;第一下弯折单元41、第二下弯折单元51的相邻边缘连接。进一步地,相邻两个弯折单元的相邻边缘连接时,由于弯折单元的弯折方向与两折板结构弯折的方向相反,当两弯折单元进行连接时会存在一定的间隙,一般情况下,此间隙的截面为一三角形状,因此,在两弯折单元连接处设置一连接板9,以弥补此间隙。

具体而言,第一预设角度6与墙体阳角角度相同,即当弯折第一预设角度6时,按照阳角止水板所相对应用的墙体的阳角的角度进行弯折施工,以使得阳角止水板制成后能够与墙体的阳角完全贴合。

具体参阅图4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阳角止水板的阳角平面示意图。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阳角止水板由一钢板10制成,即可以理解为上述的第一折板结构和第二折板结构由同一钢板10制成。

具体而言,钢板10的上、下边缘向钢板10的一侧弯折第二预设角度7,形成上边缘板和下边缘板。第二预设角度7可按照施工需求进行设置,再次不做具体限定。

上边缘板和下边缘板上分别相对设置一凹槽。凹槽可以为一方形裁剪缝11,上边缘板和下边缘板的裁剪缝11位于同一轴线8上,钢板10沿轴线8弯折第一预设角度6,钢板10与上边缘板和下边缘板的弯折方向相反。还可以将凹槽截面设置为一等腰三角形,上下边缘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的对称线在同一轴线8上,钢板10沿轴线8弯折第一预设角度6,钢板10与所述上边缘板和下边缘板的弯折方向相反。

具体而言,钢板10的上边缘板和下边缘板开设凹槽,并弯折后,将凹槽的相对的边缘连接在一起,通过设置一连接板9的形式,以弥补凹槽相对边缘间的间隙,通过焊接的方式,将连接板9和凹槽焊接为一体。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将等腰三角形凹槽3的顶角设置为70.52度,两底角为54.74°。将等腰三角形凹槽3的相邻的两个斜边通过焊接连接为一体。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采用一整块的板材制作止水板,通过弯折的方式以形成阳角止水板,增强止水板的整体性,有效的减少了止水板阳角处漏水的问题,同时,通过在阳角止水板的上下边缘板的位置上开设凹槽,并将止水板沿凹槽中心线弯折,并将上下边缘板的相邻边焊接牢固,从而有效的解决阳角止水板上下边缘板处漏水或者渗水的问题,同时还增强了止水板的整体性。

进一步地,通过采用整块板材弯折制成阳角止水板的方式,避免了对拼焊接阳角止水板时,焊接缝焊接效果差,防水性能不理想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本阳角止水板的防水性能和效果,并且本阳角止水板制作简单方便操作,适用性强。

综上,使用一整块钢板10进行止水板制作时,将钢板10的上下边缘进行向钢板10的同一侧弯折后,钢板10的上下边缘形成两边缘弯折板,此时的两弯折板分别为一整体,当需要将钢板10弯折时,由于弯折板弯折后的结构特性,不便于钢板10弯折,且强行弯折会影响止水板的结构平整度,因此需在钢板10弯折的折线所对应的弯折板的位置上,相对开设两弯折槽,以便于钢板10进行弯折操作,同时开设的弯折槽的边缘,在钢板10弯折后进行连接,使得弯折板保持整体性,提高防水效果。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述的弯折槽,为上述所述的凹槽,即为三角形凹槽以及裁剪缝11。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