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护桩施工方法、钢筋笼结构及支护桩结构与流程

文档序号:16251571发布日期:2018-12-12 00:04阅读:2104来源:国知局
支护桩施工方法、钢筋笼结构及支护桩结构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支护桩施工方法、钢筋笼结构及支护桩结构。

背景技术

在打桩的过程中难免会造成扩孔,或者井壁有塌方,导致混凝土的灌筑量大于计算量,多的部分就是超灌的部分,超灌系数就是用来计算这部分混凝土量的。

在深厚淤泥层中灌注桩的施工中,一般混凝土的超灌系数达1.8~3.0,主要原因是混凝土灌注过程中,混凝土挤入淤泥层中所致,造成工程造价升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支护桩施工方法,在确保支护结构安全的同时,有效降低了工程造价。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支护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灌注桩成孔;

s2:制作钢筋笼;

s3:用隔离片沿钢筋笼的长度包住钢筋笼;

s4:将包有隔离片的钢筋笼吊装入孔;

s5:灌注混凝土。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隔离片沿钢筋笼的长度包住钢筋笼,控制混凝土灌注过程中的外溢,将混凝土控制在隔离片所包裹的范围内,从而控制混凝土的超灌系数,既确保了支护结构安全,又有效降低了工程造价。

优选的,对于步骤s2,包括以下步骤:

s21:制定加劲筋;

s22:布置主筋;

s23:焊接主筋和加劲筋;

s24:烧焊箍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主筋按规定间距与加劲筋焊接,保证钢筋笼骨架的顺直,再依设计规定的间距烧焊箍筋提高钢筋笼的结构强度。

优选的,对于步骤s3,包括以下步骤:

s31:在钢筋笼上设置支架钢筋,在支架钢筋上设置架立筋;

s32:将隔离片连接于架立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支架钢筋和架立筋将隔离片包裹于钢筋笼,控制混凝土的超灌系数。

优选的,在步骤s32中,隔离片与架立筋绑扎牢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隔离片牢固绑扎于架立筋,提高结构稳定性。

优选的,对于步骤s4,包括以下步骤:

s41:成孔验收并清孔;

s42:吊车将钢筋笼吊入桩孔;

s43:钢筋笼落到设计标高,校正中心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被隔离片包裹的钢筋笼吊入桩孔中,并安放好于设计位置,方便后续灌注混凝土并成桩。

优选的,钢筋笼分段制作,每下完一段后用钢筒或方木固位,段间采用电弧焊焊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吊装钢筋笼,提高施工效率。

优选的,所述隔离片为铁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铁皮方便包裹钢筋笼,可操作性好,且有利于降低成本。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钢筋笼结构,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包括钢筋笼主体及沿钢筋笼主体的长度包住钢筋笼主体的隔离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隔离片控制混凝土灌注过程中的外溢,将混凝土控制在隔离片所包裹的范围内,从而控制混凝土的超灌系数,有效降低了工程造价。

优选的,所述钢筋笼主体包括主筋、加劲筋和箍筋,若干主筋沿钢筋笼主体周向设置,若干加劲筋沿主筋长度方向设置并与主筋连接,箍筋绕于主筋设置并与主筋连接,在钢筋笼主体外侧设置支架钢筋和架立筋,隔离片与架立筋绑扎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主筋按规定间距与加劲筋连接,保证钢筋笼主体骨架的顺直,再依设计规定的间距连接箍筋提高钢筋笼主体的结构强度,并通过支架钢筋和架立筋将隔离片包裹于钢筋笼主体,控制混凝土的超灌系数。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支护桩结构,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在上述的钢筋笼结构中灌注有混凝土。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形成的支护桩在确保支护结构安全的同时,有效降低了工程造价。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用铁皮沿钢筋笼的长度包住钢筋笼,控制混凝土灌注过程中的外溢,将混凝土控制在隔离片所包裹的范围内,从而控制混凝土的超灌系数,既确保了支护结构安全,又有效降低了工程造价。

附图说明

图1是支护桩施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钢筋笼主体与铁皮的关系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沿a-a线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主筋;2、箍筋;3、加劲筋;4、架立筋;5、支架钢筋;6、铁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以下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以下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钢筋笼结构,结合图2和图3,包括钢筋笼主体及沿钢筋笼主体的长度包住钢筋笼主体的隔离片,其中隔离片为铁皮6,钢筋笼主体包括主筋1、加劲筋3和箍筋2,若干主筋1沿钢筋笼主体周向设置并围合成圆柱状,若干加劲筋3沿主筋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并与主筋1围合成圆柱形的内侧焊接,箍筋2绕于主筋1围成的圆柱形的外侧设置并与主筋1烧焊连接。

在钢筋笼主体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有若干支架钢筋5,并且在同一水平高度上若干支架钢筋5环绕钢筋笼主体设置,支架钢筋5与主筋1焊接固定,在同一水平高度的支架钢筋5上围绕设置有架立筋4,支架钢筋5与架立筋4焊接固定,铁皮6与架立筋4绑扎固定。

支护桩结构,结合图2和图3,包括上述的钢筋笼结构,钢筋笼结构中灌注有混凝土,形成支护桩。

支护桩施工方法,如图1-3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1:灌注桩成孔;

对于步骤s1,包括以下步骤:

s11:成孔准备;

(a)平整桩机范围内的场地,回填砖碴;

(b)埋设钢护筒,护筒比桩径大15~20cm。护筒沉落后,周边用粘土回填夯实。护筒下沉时要核对桩轴线,保证与护筒中心一致,护筒高出地面30cm。

s12:废浆处理;

(a)泥浆钻进时,必要时使用多级振动筛和旋流除砂器或其他除渣装置进行机械除渣清浆,并分别存放在泥浆池和废浆池中;

(b)经常清理沉淀池和循环沟槽中的沉渣,并及时用汽车外运出场;

(c)废浆废渣处理:废渣用汽车外运至指定的堆放地。现场可将废浆集中于废浆池,待其沉淀脱水后再外运,或用特制的泥浆罐车将泥浆及时清运到指定地点排放;

(d)钻孔渣土应及时清理,做到不影响正常施工作业。

s13:成孔;

(a)旋挖桩机就位前,对各项准备工作进行检查。旋挖桩机为履带式,其行进路线及停机面必须硬化,铺砖碴甚至钢板,确保机械能平稳就位,保证在机械在运行中不产生位移、倾斜和沉陷,否则及时找出原因,及时处理;

(b)开孔前应复核桩位,旋挖桩机有垂直度自动监控仪,但在成孔过程中应复核校中,避免偏钻;冲孔桩机就位施钻时,将钻机底盘调成水平状态,当钻头吊入护筒开始冲孔时,应小心使锥尖对准桩中心;

(c)旋挖时,在桩孔内投入一定数量的粘土及相应的水,钻机不进尺空转,利用钻头搅拌泥浆,搅拌后抽至循环池泥浆的相对密度为1.05~1.20,待循环池及桩孔全部储够该桩泥浆后,先启动泥浆泵和转盘,后进行进尺钻进,慢速钻进,待导向部分全部进入土层后,方可全速钻进;

(d)在钻进过程中,进尺的快慢根据土质情况来控制,并经常对钻孔泥浆的相对密度和粘度等检查观察,在粘性土及含砂率小的泥岩中,宜用中等转速稀泥浆(相对密度为1.05~1.20)钻进,在砂性土及含砂率高的地层中,宜用低转慢速、大泵量、稠泥浆(相对密度为1.20~1.45)钻进;

(e)成孔过程中,经常捞取钻渣,观察土层的变化,以及时调整泥浆的稠度,在岩土层变化处均捞取渣样,判明土层,并记入记录表中;

(f)施工作业分班连续进行,施工过程一气呵成,不在中途停顿,如确因故须停止钻进时,将钻头停放在孔底不超过12小时,以免被泥浆埋住钻头。

s14:清孔,桩孔达到设计要求后,即进行孔底清孔作业。

s2:制作钢筋笼;

对于步骤s2,包括以下步骤:

s21:制定相应的加劲筋3;

s22:按规定的根数布置主筋1;

s23:每隔2m设立一道加劲筋3,加劲筋3下垫以枕木,枕木必须铺设在平整的场地上,排列好后将主筋1按规定间距焊死在加劲筋3上,这样便可以保证钢筋笼骨架的顺直,若干主筋1沿钢筋笼主体周向设置并围合成圆柱状,若干加劲筋3沿主筋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并与主筋1围合成圆柱形的内侧焊接;

s24:依设计规定的间距将箍筋2烧焊在主筋1上,箍筋2沿钢筋笼的长度绕于主筋1围成的圆柱形的外侧设置并与主筋1烧焊连接。

s3:用隔离片沿钢筋笼的长度包住钢筋笼,此处隔离片为铁皮6;

对于步骤s3,包括以下步骤:

s31:在钢筋笼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若干支架钢筋5,并且在同一水平高度上若干支架钢筋5环绕钢筋笼设置,支架钢筋5与主筋1焊接固定,在同一水平高度的支架钢筋5上围绕设置有架立筋4,支架钢筋5与架立筋4焊接固定;

s32:用铁皮6围住架立筋4,并将铁皮6绑扎牢固于架立筋4。

s4:将包有铁皮6的钢筋笼吊装入孔;

对于步骤s4,包括以下步骤:

s41:成孔验收并清孔;

s42:吊车将钢筋笼吊入桩孔,钢筋骨架分段制作,每下完一节后用钢筒或方木固位,再用吊车吊住另一节进行驳接,段间驳接采用电弧焊焊接;

s43:钢筋笼落到设计标高,将其校正在桩中心中心位置并固定。

s5:灌注混凝土,待混凝土终凝并形成支护桩。

有益效果:用铁皮6沿钢筋笼的长度包住钢筋笼,控制混凝土灌注过程中的外溢,将混凝土控制在铁皮6所包裹的范围内,从而控制混凝土的超灌系数,既确保了支护结构安全,又有效降低了工程造价。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